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
【项目建设】 2004年,同抚路建设全线通车。省批准市通乡村公路项目 61条,865.3公里,总投资3.3亿元。当年完成56条,671.3公里,2.1亿元投资,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其余5条通乡路段按计划完成路基工程。沿线 20个乡镇、163个村屯、35万老百姓受益。干线公路养护,通过开展省“升级”市“畅通”竞赛,实行合同、定额、计量支付、检查验收制度,使养护资金得到充分运用,好路率、综合值分达84.4%、81.2,同比分超3.6%、1.5,在全省15个地市养护升级评比中继续保持前三名好成绩。农村公路养护,实施养护资金转移支付,理顺投资渠道等办法,解决弃养问题。全年整修农村公路900公里,新增睛雨通车里程157公里,好路率、综合值分达59.9%、70.7,同比分超5.7%、4.5,在全省15个地市农村公路养护升级竞赛中获先进地市称号。路政管理突出“六乱”整治,清除幌杆200个、垃圾1 000立方米、无审批广告牌两块;突出超限治理,购置13台检测仪,设立5个检测站 13个卸货场,加强与市公安交警支队配合,查处超限车辆1.2万台,下降率达65—70%;加大路政执法力度,与市中级法院联合强制执法,解决了多年未结案件4起,收回赔偿 13.5万元。公路国有资产管理通过清产核资,实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全省公路设备管理评比中位列第三。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检测监督造价在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交通战备工作全面启动升级,健全机构,编成交通战备规划及预案,完成交通战备资源摸底调查和“飓风行动”战备保障演练。
【站点建设】 佳木斯市客运枢纽中心站建设项目完成基础建设;投资分别为 997万元、180万元的汤原客运站、抚远国际客运站附属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计划投资分别为1 089万元、1 100万元的桦川、桦南2个客运站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投资200万元的富锦市 10个乡镇客运站和同江街津口客运站建设;完成投资116万元的116个村屯停靠点建设,全部通过省验收,顺利投入使用,全市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 1 377万元。作为省“十五”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2004年为市民办的11件实事之一的佳木斯市公路货运枢纽站一期工程完成投资6 148万元,现已投入运营。
【行业管理】 加强安全检查培训和车辆技术管理,检查违章车辆1万台次,罚款117万元,安检人员持证率、营运车辆持证率、营运车辆二保率、营运车辆等评率分别平均达 100%、97%、92.5%、97%。加强市场秩序整治,出台《佳木斯市出租汽车经营管理办法》,对全市11家公司2 525台出租车8项附属设施重新审验,重点打击佳市近郊线路黑车非法营运。在全市开展了治理整顿交通安全和运输市场秩序会战,交通运管部门联合公安交警、残联等22家部门,重点打击残疾人代步车等无证车辆从事违法运输行为,查扣违法车辆 126台。整顿长途客运市场秩序,成立了专项整顿办公室,严厉打击倒客、甩客行为,强化超员治理,客运站严格落实双班“三品”检查制度,全市营运客车更新率、全市村屯通车率、市区村屯通车率分别平均达7.3%、95.6%、99.6%,全年安全运送旅客329万人次。整顿人力车市场秩序,通过打击转借、转租、转包和无手续经营车辆,将市区原来1 758辆控制在1 000台以内,实现“三满意”。整顿货运市场秩序,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业户20家,取消经营资格24台,恢复大吨小标160台1 547吨。整顿汽修市场秩序,重新核发30户经营许可证,取缔无证、占道、居民区内不规范经营,对11家“钉子”户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成功举办全省汽修行业 IS09000认证推进现场会,参加全省汽修行业业务技能竞赛取得第一、第七名的好成绩。整顿驾培市场秩序,对全市11所驾校(班)全面整顿,全年培训初考驾驶员4 667人次,发放从业资格证4 730人,培训乘务员976人,站务员394人,培训人数同比增长 1.5倍。争取到交通部对佳木斯至比罗比詹国际客货运输线路批复。口岸运输快速发展。在全省地市首家安装了计算机水路运输许可证管理软件。
【企业改革】 全系统完成改制企业 2户,航运公司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移交社保,完成经济性裁员,运输公司转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公路质检站进入民营转制操作阶段。设计院完成资产评估、产权出售和工商注册,集装箱公司、物资供应处参与社保并轨。实现佳运集团重组,整合了客运资源,运行状况良好。 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公路处确立各县 (市)站按“一办一股一大队和三公司”模式,实行部门独立核算。机械设备公司,明确工资、编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等配套措施。全市 7个公路站 1 300名职工进入养老保险,养护员工收入明显增加,市站由过去的月工资 300元增至700—1 000元。争取省投资 270万元,盘活闲置的桦川天伦客栈资产,建成全省首家公路机械化养护中心试点。改革路政管理体制,成立市路政稽查支队县大队。运管处调回处驻基层人员,机动车质检站实行事企分离。收费处实行企业化管理,处站经费统一审批使用,理顺了养老和医保关系,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客运总站龙江快件公司实行职工参股经营。交通医院全建制移交市医保局。
【规费征收】 解决公路重点项目资金缺口,累计筹资1.66亿,主要是东西出口拓宽工程省厅的1 500万元投资到位,同抚路国开行的1.5亿贷款到位,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全年完成运管费1 321万元,超计划33%;完成客附费1 500万元,超计划24%;完成货附费 660万元,超计划92%;完成通行费3 750万元,超计划17.1%;完成地费1 271万元,超计划27.1%。
【依法行政】 一是清理交通行政许可项目,重新确认行政许可项目14项,全部纳入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受理。二是清理收费文件,重新清理确定四大类29项,全面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资格,杜绝超范围执法,严把执法人员资格关。四是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强化执法文书的使用和立卷工作,认真执行交通行政执法“十不准”,严禁“以收代罚、以罚代纠”。五是清理整顿统一着装,对仿“99”式警察制服、超范围着装、收费人员着执法服装等现象清理整顿,严格控制着装人员范围。六是突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积极协调市公安交警和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加大路面联合整治和清理“大吨小标”工作力度。七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明察暗访,对严重的执法违法违纪案件严肃查处,通报批评3人,调离执法岗位6人。八是深入开展治理公路“三乱”,杜绝在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确保公路畅通。
【科技创新】 组织参与省厅科技交流活动,申报的96篇科技论文,有13篇在省交通科技论文集登载,公路小型养护机械开发系列研究被列入全省交流课题,是13个地市中唯一人选课题,有两项成果分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厅一等奖、三等奖。组织开发出收费系统管理软件,研制成路面清扫机。争取省厅科研经费47.2万元,争取额度在全省各地市连续四年最高。发挥中专校教育功能,举办物流、电子政务、交通礼仪、计算机技能等培训班,培训 495人次。交通中专校实行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坚持规范化教学管理,扩大联合办学规模,加强环通驾校建设,效益明显。
【环境治理】 通过各种方式查摆出存在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选准热点难点问题成立10个推进组全力推进整改。市运管处以整顿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站前秩序混乱,占道经营影响交通,货运车辆随意停放扰民,佳市至桦川至莲江口线路存在非法营运,11线公交车与出租车争抢客流,扰乱经营秩序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在出租车行业开展了“营造环境,优质服务”活动,在长途客车中开展了文明诚信活动,同时对超员车辆进行重罚,行政拘留 5名司机。市运管处、公路处、收费处深入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市运管处为97辆货车发放保护牌,对汽修从业人员和危险品从业人员免费培训。市公路处特事特办,多次去省局协调对同江地方铁路建设项目穿越国省公路审批问题,路政人员蹲点半个月,深入二发电厂帮助解决路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认真落实省厅“十项承诺”内容,市公路处及时在电台发布路况信息;市收费处为农民送粮送菜车辆和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季节性免征过路费;市客运总站与运管处密切配合,奋战10昼夜,成功地疏导民工潮。
【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三个文明创建活动,客运总站等 8家通过厅级文明单位标兵验收,市交通局、市公路处和省征稽局佳木斯处分别通过省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单位验收,齐恩忠、唐安全等31人获省厅先优命名表彰。开展“先优佳”活动,市运管处、市公路质量监督站、佳抚公路佳木斯收费站等10家获先进集体称号。开办《佳木斯交通专刊》,出刊11期。在省市媒体刊发宣传稿件 140篇。成功举办交通系统首届计算机劳动技能竞赛和第四届职工篮球赛,组队参加省厅乒乓球和全市大合唱比赛,分获第二名好成绩。市交通局获全市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行政执法先进集体、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先进单位、爱国拥军先进集体标兵、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10多项荣誉。
(赵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