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管理
信息产业管理
【主要工作指标】 2004年,佳木斯信息产业局完成招商引资指标 1 000万元;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6.83 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组织开发1个软件项目和 5个信息化项目,得到省信息产业厅120万元资金支持;在互联网上建起隹木斯市电子商城,企业上网户数达到231户,全市互联网用户数达115 202户,比2003年的82 765户增长38%。为我市历史最高水平。清理整顿了家电维修市场,全市家电维修企业43户,到2004年底已有2户达到一级企业、5户达到二级企业,其余36户全部达到合格等级,持证上岗人员达到43人,持证上岗面达到100%。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全市县级站点全部开通,乡镇节点开通73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 90%。教育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中小学校1 133所,计算机技术开课率达到95%以上,宽带接人中小学 9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准备工作已完成,节点链接达到30%;政府机关局域网达到37户。
【电子政务建设】 在对55个部门进行调研摸底基础上,形成《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调研报告》;制定《佳木斯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起草了《关于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和 《佳木斯市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方案》, 下发了《电子政务建设市到县延伸建设工程建议书》和《佳木斯市县级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案》;召开了市第三次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对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重点项目开发】 利用我市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组织研发我市防爆电机研究所SPMS特种电机设计分析软件等七个项目。同时多次跑省进厅,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积极努力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在上报的6户企业信息化项目和 5个软件项目中。有4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和1个软件项目得到120万元省发展信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
【信息化建设】 在农村信息化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村村通”工程,为农民提供生产、种植、品种等信息服务。市、县、乡镇三级农业信息网已经初步建成,全市县级站点已经全部开通,乡镇节点已开通73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 90%;教育中心平台已搭建完成,并与省和国家教育信息网建立友情链接。市所属一中、三中、五中等10余家中小学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展了“远程教育”;社会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制定出台了《全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60家试点单位,市县(区)两级信息化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国家、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制定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建设目标和任务,在东风区建立了社区信息化试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 邀请北京、东北大学、用友等软件公司的专家学者到基层和企业,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重点抓了合成实业、桦南巨龙、煤机公司、合江林业等 6个企业信息化的龙头和典型,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合成实业、煤机公司、通风设备等一些比较有前途的企业,在原有CAD/CAPP/基础上,逐步升级为ERP系统,基本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财务、进销存、工控等子系统的完善和提升。
【政府网站建设】 全市90%以上的部门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宣传空间,230户企业以不同方式实现了网上宣传、 网上招商、网上洽谈、网上销售等初级电子商务活动; 建立了“禽流感防治专题网”、“佳木斯市行政服务中心网”、“佳木斯市政务公开网”、“中国赫哲族网”等大型专题网站。实现了网上文件法规查询、办事指南查询、日常生活服务查询、部分行政审批表格下载、办件查询、网上投诉等功能;完成了《佳木斯政府公众信息网改版方案》,新版政府网站已于年底开通;政府网站截止2004年底,信息总量达到 1 800多万字,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10多万人次,荣获全国优秀网站。
【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 对电子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通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计算机大赛等,提高电子信息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电子产品经销企业的竞争实力。针对中国网通佳木斯分公司和中国铁通佳木斯分公司通信管线建设纠纷,联合非国有经济管理服务局进行协调,促进了通信市场合理有序竞争。加强对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和软件企业的行业管理,开展了资质认证测评工作,规范了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强行风建设,制定行风建设“十不准”,局主要领导带队,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放征求意见单,深入基层征求意见,“行风”民主测评满意率达到 94%。全国计算机调试员大赛黑龙江赛区我市选手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和最佳组织奖的好成绩,其中1名选手获全省个人第二名。
(王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