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2004年,市工商局制定并公开“服务型”工商建设的标准和承诺,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全面推行“一受一审”、领导带班、现场办公、特事特办、“首次不罚”、准军事化管理等服务措施,接待首问事项780余件,限时办结事项1 400余件。出台了落实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国企改革政策的若干措施及“八清”工作思路,建立了 4 000余户国有企业数据库,编印了国企改革政策汇编和登记指南。
【支持企业改革发展】 对162户改制企业进行重点包扶,深入企业现场解决困难210多个,帮助百货大楼、华联商厦等48户企业完成改制。制定了支持全民创业的14条措施,引导帮助22户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1.2亿元。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4 551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执照,减免收费 365.2万元。开展“帮扶千名下岗职工”活动,为下岗职工办好事1 300余件。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万户、从业人员19.8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 748户、29 35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96 户、7 508人。
【招商引资工作】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带头招商引资。先后赴山东、浙江等地进行招商洽谈,组织17户企业参加民营资本赴香港推介会,协调30余户域外客商到我市考察项目。全系统共引进投资项目28个,协议投资4.5亿元,到位资金3 850万元。在省局协调下,温州三联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装饰建材市场、哈市黑天鹅公司投资1 500万元整体租赁隆海商厦和伊斯福集团投资肉牛养殖加工等合作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
【商标广告管理】 制定发展民营企业名牌商标两年规划,引导企业申办注册商标70件。全市有效商标注册达1 187件,其中著名商标24件、知名商标44件。组织推荐我市235件公益广告作品参加全省广告大赛和中国第十一届广告节,有5件作品获奖。
【食品放心工程】 制定了食品市场长效监管实施办法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了食品质量查验登记等四项制度。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戒,深入开展“六查六看”活动,突出了对粮、肉、果菜、奶制品等重点食品的专项整治,先后查处不合格食品 50多个品种、价值100余万元,取缔食品黑加工点25处。在桦南县局召开了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现场会,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目标负责。配备了商品质量检测车,启动了食品质量抽检工作,为食品安全整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打假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落实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辖区责任制,开展了节日市场、农资市场、燃油市场及陈化粮等多项整治行动,收缴假劣商品 100余种,查扣假劣化肥、种子、农药近600吨,为农民挽回了巨额损失。深入开展“3·15”宣传月活动,组织打假维权典型案例和消费投诉热点分析,在佳木斯日报专刊发布了 134户诚信单位年检公告。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9 874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04.6万元。
【整治经济秩序】 深入开展对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药品购销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造纸等4家医院的商业贿赂行为。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取缔传销窝点 13个,驱散人员1 500余人。实施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44件,缴销假冒、侵权商标标识 27.6万件(套)。重点整治医疗、农资、房地产、印刷品和户外广告,查处违法广告149起。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格式条款备案、监督制度,有力地规范了企业的合同行为。
【规范市场主体准入】 认真审查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办理企业设立登记 607户,变更登记1 729户,合格率达到100%。加强企业年检工作,查处违反企业登记法规案件 81件,内外资企业年检率分别达到90.3%和 82.2%。开展清理无照经营专项行动,清理无照经营2 896户,立案查处417起。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从企业信用采集、评价、披露、监督四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建设制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建立了 3 700户企业的基础信用信息档案,采集登记信息45 860条,优良信息4 670条,警示信息978条。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消费者诚信单位”、“双诚五小店”等诚信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守重”企业 191户,市级诚信单位179户,双诚五小店800户。对部分诚信企业予以免检,对一批严重违规的失信企业予以吊销公告。
【“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 统一“经济户口”模式,实行企业“经济户口”按开业卷和监督管理卷分类登记办法,促进了动态与静态监管的结合。加快电子“经济户口”录入步伐,全市共录入企业、个体电子“经济户口”分别为 5 210户和22 890户。试行了市场巡查“了如指掌”考评和基层所执法办案积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巡查组织模式,巡查内容、巡查方式、巡查纪律,使巡查制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执法监督】 集中开展三次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抽查评查案卷 300个,查纠问题 998处。先后四次召开依法行政专题推进会,推广了桦南局、汤原县局、前进分局、商标科等先进典型。推行案件主办、案件报备、案件审定、案件公示、借案追究等制度和监督机制,提高了办案质量。认真开展了 《行政许可法》培训学习和法制教育,全年培训执法人员2 668人次。在全市法制工作检查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99分的好成绩位列行政执法单位第一名。
【工商所建设】 投入资金280余万元,新建工商所8个,新增建筑面积 2 474平方米。继续加强工商所达标活动,全市系统达标所64个,占基层工商所总数的 83%。召开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表彰了 10个“红旗工商所”、4个“艰苦创业工商所”和44名先进个人,总结推广了基层所建设经验。
【三个文明建设】 实施《复合型人才三年培教工程》,举办培训班56期,培训干部职工1 100余人次。开展 “千企万户评工商”、“走进直播间”活动,完善内外监督机制,查改问题50余个,查处违纪人员90 人次,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6人,辞退1人。
【队伍建设】 完善干部考核体系,落实《干部作用条例》,交流科级干部66人次,其中分局班子成员22人。加强信息化建设,全系统投入30万元新增配微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73台(套),装配IP电话120部,完成了县 (市)局机关与工商所的微机联网,完善了四级计算机网络体系,全面应用了OA办公软件和相关业务软件。加强政务建设,建立督办检查、公文处理、调查研究等政务制度,启动了史志编纂工作。加强机关办公环境建设,投入资金153万元修缮了市局机关、分局、工商所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办公楼,新配各种公务车辆10台,办公桌椅323套,新增固定资产 127.94万元。深化经费包干制度改革,仅市局全年节约各项经费近百万元。2004年,市局获全市“正行风,促发展”最佳单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佳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目标管理一类单位、招商引资功臣单位等20余项荣誉,首次被评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