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劳动和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



  【全民创业行动】 2004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民众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针对不同特点的社会群体,成立了 7个创业行动分项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 “SYB培训中心”、“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着力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建立了54家市级孵化基地, 1 800名创业者进人基地进行创业孵化实践;各级创业项目信息库采集创业信息2 580条;涌现出创业“小老板”1 482名,激活民间资本4.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 19 530个。大大提高了创业者的成功率;为了引导创业行动不断深入,在三江旅游节和11月末分别举办了创业成果展示会活动,两次展示会共展出7个行业、16个单位、28大类、500多项优秀创业成果,其中,属国家专利产品22项,有近 2万人参观了展示会。佳市的创业行动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7月2日,《人民日报》以《创业春潮涌动佳木斯》为题,报道了我市开展创业行动的事迹,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等新闻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我市创业行动的经验。
  【优惠就业政策】 与市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总工会等 8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市创业行动有关优惠政策》、《佳木斯市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组建了市创业咨询服务中心;实行对弱势就业对象的再就业援助常规化制度、公益性岗位开发制度、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为6 400名有志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为502名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1.004万元;举办22期SYB培训班,为2 200名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工商部门为2 396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工商费用291.7万元;税务部门为2 396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减免税409万元;卫生、烟草等部门为1 32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性收费 195.6万元。截至12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 150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7 000名;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3 983个,安置“4050”人员5 420人,职业介绍成功39 103人;实现劳务输出 5.5万人,其中省外输出4.2万人。全市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 5.2%。为进一步发挥劳动力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载体作用,在老“三化”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又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劳动力市场实行每个工作日即时开放、每月16日集日开放制度,让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社保体系试点工作】 积极抢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历史性机遇,以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为重点,采取把试点工作与国企改革捆在一起,同步推进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在解决缺乏并轨资金问题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动用财政间歇资金5 000万元垫支所需匹配资金,争取省政府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 862万元。全市已有210户企业,4.1万名职工通过并轨的省级审批;全市已按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为1 340人办理了退休手续;做实了5%的个人帐户;全市所有参保职工个人帐户已全部输入微机;所有进入并轨程序的职工全部实现了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社区平台和“金保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 235万元,新建179个社区劳动保障和低保救助站;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已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覆盖,并通过广域网与省级网络平台实现对接。
  【社保试点运行机制】 在制订《佳木斯市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等 7个配套文件基础上,成立了全市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组建了宣传综合、养老保险、就业并轨、资金筹集、低保和偿还债务等六个工作组,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抽调177名处、科级干部,分7个战线成立了 35个专项推进并轨工作推进组。各位主管副市长坐镇指挥,部门分工包干,划片推进。市试点办为并轨企业印发了《并轨工作操作规程》,设计了《并轨工作流程图》。
  【社保试点政策宣传】 组织了由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近千人参加的试点政策培训班,对企业并轨、资金筹集、债务偿还、养老保险和城镇低保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社保试点政策培训。先后在市电台、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在佳木斯日报开辟专栏,向全市各界宣传社保试点政策。组织了社保试点宣传日活动,发出宣传单四万余份,解答政策咨询 4 800人次。成立了市试点政策咨询解答室,并指导粮食、工交、建设等4个重点系统,113户重点企业成立了试点政策咨询解答室,各级解答主耐心细致地为并轨职工宣传解答政策,试点领导小组和试点办分别深入170多户企业现场办公,面对面地指导工作,从而保证了试点稳定发展。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的部署,狠抓了各项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一是3月下旬举办了全市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周活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声势浩大的政策宣传,进一步强化广大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参保意识,提高了参保的自觉性。二是以抓好改制企业、并轨企业职工各种保险关系接续和组织动员个体私营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深入开展了社保扩面攻坚月活动。三是针对一部分困难企业的实际,适当放宽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灵活的参保政策措施,降低了参保“门槛”。四是适时增加了新的社会保险险种。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扩大了各项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全市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 932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3.3万人,全面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全市4.8万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1.7万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
  【保险费征缴和管理】 坚持一手抓各项保费的征缴和陈欠清收,一手抓管理堵塞各种不合理支出漏洞的原则,一是加大对各个参保单位的稽核力度,各保险经办机构定期深入参保单位进行稽核,为代征保费部门提供参保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有效地防止了蓄意拖欠现象的发生。全年共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2.62亿元,比上年增加6 509万元;收缴机关事业保险费8 659万元,比上年增加1 350万元;收缴基本医疗保险9 445万元,比上年增加 101万元;收缴失业保险费2 3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6万元。二是加大对陈欠的清收力度。仅市社保局就清收陈欠5 千多万元。三是加大对各项基金的管理力度。市社保局和机关事业保险局通过定期对离退休人员的复核,有效地遏制了死亡不注销,吃“空饷”的现象;市失业保险局通过采取对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就业情况跟踪监督等措施,堵塞了失业人员延期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漏洞;市医保局经常派人到各个定点医院和药店进行巡视,对多起冒名顶替、挂空床、乱开大处方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基金风险。在强化基金征管的同时,还积极向上争取社会保障资金2.73亿元,从而提高了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
  【调整社保待遇标准】 适时调整了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月 164元,提高到现在的214元,参保人员到一、二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 2%一6%,统筹金支付封顶线增加了5 000元,慢性病统筹金支付标准提高了3 000—10 000元,参保人员特殊检查费个人承担比例由上年的25%下调到20%。
  【劳动监察和仲裁】 一是强化了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组建了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配备了15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二是以建筑行业为重点,会同建委开展了为打工农民追讨工资的专项行动,共追讨农民工工资 879万元。三是结合国企改制,突出抓了侵害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巡视监察用人单位794户,查处违法用工383件,补签劳动合同7 843份,查处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79起,返还劳动者工资461万元,纠正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规定5件,涉及劳动者5人。四是组建了劳动信访机构,完善了仲裁制度,减免了部分困难职工仲裁费用。共接访 4 350人次,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劳动仲裁推出风险告知制度、一步到庭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为劳动仲裁当事人提供帮助20余次;为申请仲裁的特困人员减免仲裁费17 000余元。共立仲裁案件114件,涉及357人,其中集体争议16起,涉及259人,全部按期裁决,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