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论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海涛
  我省决定以哈大齐为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并重点抓好五大重点基地建设。这是着眼于黑龙江省未来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给全省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如果在我省东部地区再建设一个以佳木斯和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鸡西四大煤城为主体板块包括哈尔滨、伊春部分地区的“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必将会真正实现东西互动,两翼齐飞。
  一、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必要性
  “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是以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鹤岗、鸡西等三江平原主要城市为区域骨干,包括哈尔滨达连河镇、伊春西林区和浩良河镇在内的“5+2”模式的经济区域。其中,作为经济区主体的五个城市土地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05%;人口771.42万人,占全省的20.44%。是我省煤炭等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发展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最具潜力,对俄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条件最具优势的地区。我认为,在这一地区构建“能源重化工业区”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将与“哈大齐工业走廊”一道,成为推进黑龙江省“南联北开、东煤西油、一带一区、两翼齐飞”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布局,共同构成黑龙江省经济腾飞的两大增长极,实现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承接重化工业转移的需要。2003年,工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64%。其中,钢铁投资增长96.6%,电解铝增长92%,水泥增长 121.9%,煤炭增长52.3%。发展能源重化工业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作为资源富集的我省东部“5+2”经济区域,一方面,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使本区域在承接日、韩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重化工业转移方面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地缘优势确保本区域在对俄经贸和科技合作,特别是在矿产资源及能源开发等方面抢占了先机。
  三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积累和增长的需要。从“5+2”经济区域看,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区各城市之间,存在着各地产业滞后并同构、资源协作和共享机制缺失、信息沟通匮乏、竞争无序的状态。行政区域的划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如不进行重新定位,去构建和形成新的区域竞争新优势,将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因此,大力发展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将有力地推进我省东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二、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可行性
  (一)具有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产业基础。“5+2”经济区域作为我省传统的工业和能源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产业基础,并且正在谋划的一批重大项目将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在能源工业方面,2003年“5+2”经济区域的发电量达到160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总量的33%。佳木斯、双鸭山、鹤岗、鸡西、七台河一批大装机容量项目正在建设或运作中,根据需要,还将上马水利发电项目。此外,本地区尚有大量的地热、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和利用。在煤炭深加工方面,2003年,“5+2”经济区域的焦碳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占全省的73.3%,并且一批大型煤炭深加工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如双鸭山建龙 160万吨焦碳、达连河煤气等项目颇具规模,双鸭山大型煤气项目也在运作中。佳木斯正在谋划年产 60万吨甲醇、30万吨焦油、8万吨焦化苯、60万吨焦碳等项目。在石化工业方面,佳木斯利用自身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拟引进俄罗斯重油,谋划一批大型石油深加工项目和10万吨工业硅、3万吨功能地膜、2万吨聚乳酸等化工新材料项目。在冶金工业方面,“5+2”经济区域将利用本区域铁矿和俄罗斯铁矿资源,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合力打造钢铁产业群。伊春西林、双鸭山建龙、鸡西钢铁改造以及佳木斯市钢铁等项目已经建设或正在谋划中。同时,利用俄罗斯镁矿资源和本地黄金资源,一批贵金属加工项目也在谋划中。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佳木斯电机、煤机、迪尔佳联等企业均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防爆电机、隧道掘进机、农业收获机械基地,将与经济区域内的其他企业共同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此外,以浩良河水泥、鸿基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产业已形成规模,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
  (二)有利于发展能源重化工业资源和地缘、环境优势。我省东部“5+2”经济区域所具有的煤、木、粮、淡水资源,区域内的农垦、森工、铁路系统重点产业资源和较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在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充分保证全省21世纪上半叶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2004年4座煤城煤炭储量220亿吨,原煤产量8 000万吨,占黑龙江省全省煤产量的九成以上。另一方面,煤的深加工转化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原煤发展深加工,其附加值可以达到乘数效应。“5+2”经济区域内还有多种矿产资源,仅初步勘探就有铁矿、黄金、大理石、泥炭、石材、天然气、瓷石、白云岩、高岭土等多种丰富资源。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尤其是三江汇流区域,水资源总量达到36亿立方米。此外,与其相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相关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俄罗斯石油储量的一半、天然气储量的 70%、动力煤储量的 90%、炼焦煤储量的 70%,为依托俄方资源,发展能源重化工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5+2”经济区域的独特优势吸引了华电、华能、鲁能等一批大型企业纷纷来经济区投入巨资,发展能源重化工业。
  (三)有利于发展重化工业的区域整体优势。我省东部“5+2”经济区域在历史上同属合江省,经济联系一直十分密切。从交通现状看,已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以佳木斯市为例,到达经济区内任何一个城市,基本上都在 1小时左右。无论是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还是现实状况,该区域都具备了经济一体化的优良基础。历史、交通、文化及产业基础的融合度有利于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形成能源重化工业的产业集群。
  三、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初步设想
  打造“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将使我省东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与发展潜力得到全面释放,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预计到 2010年,“5+2”经济区的GDP总量将达到2 000亿元左右,占全省GDP的比重将由现在的不足17%提高30%左右;工业产值将由现在占全省10.3%提高到25%左右。煤炭产量将达到1.5亿吨,发电装机容量1 500万千瓦,钢产量800万吨,焦碳1 000万吨、甲醇 300万吨。在大力发展水泥等传统建材基础上,新材料、新型建材将有大幅度增长,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到 100亿元以上,能源重化工业将在我省占有主导地位。
  1、制定统一发展规划。从宏观上看, “5+2”经济区域城市的主要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很强,有很
  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但是个别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建议我省有关部门结合“十一五”规划,与省东部“5+2”经济区域内的主要城市合作编制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的发展目标、各城市的定位和分工、经济区域空间结构和空间开发方向,加强对各城市产业分工和市场定位的调控,加强对资源配置的调控和城市规模的调控,避免重复建设。
  2、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5+2”经济区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统一规划经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中,应该统一规划,避免规模不经济。
  3、建立“5+2”经济区域合作机制。建议由省政府明确牵头部门,负责研究 “5+2”经济区域有关经济一体化的总体纲要和共同行动计划,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体化经济政策、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5+2”经济区域的主要城市之间应该定期举行市长联席会议,共同协商有关问题,合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