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5年,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以国民经济提速增效为目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支柱产业和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强化项目建设和口岸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抢抓机遇。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1、以项目为重点,加强培育支柱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24项,投资千万元以下项目开工28项,完成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21.5%。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3%。谋划拉动全市大项目3项。
(1)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发挥优势上项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市经委对 “三机”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大领导包保、政策资金倾斜以及跟踪服务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发挥优势上项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煤机、电机、迪尔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其中煤机公司购置立式加工中心、数控卧式镗铣床等关键设备,提升产品精度和质量,预计掘进机综合产量200台,销售收入5.5亿元;电机股份购置大型数控咬线机、高速冲槽机等关键设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电机产量突破400万千瓦,销售收入突破 8亿元。鸿基水泥日产2 500吨熟料生产线项目、沃尔德电缆108米超高压电缆塔建设项目、黑龙农药新建年产300吨精稳杀得新型除草剂项目、佳联收获佳联—5型稻麦联合收割机涂漆线改造、骥驰拖拉机年产4 500台大中马力拖拉机生产线改造、宝硕塑料有限公司 3万吨农膜等一批项目相继达到试生产或预开工。
(2)以项目为载体,招商引资取得良好发展态势。广泛接触中国化工等 60多个国内大集团,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达成协议或意向15项,协议金额38亿元。其中:中国化工集团购并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年产 300吨精吡氟禾草灵新型原药生产线项目、河北宝硕股份有限公司购并塑料二厂建设年产3万吨农用塑料薄膜等2个项目开工建设;年产30万吨酒精、年产20万吨淀粉、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10万吨工业硅、10吨甲维盐生物原药等项目已达成意向。
(3)立足区域优势,积极谋划和开发,推进项目落实和转化。 利用区域内资源优势,先后谋划了60万吨大豆深加工、30万吨酒精、30万吨纸浆及20万吨生物柴油等一批大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建我市工业经济新亮点。目前30万吨酒精项目、2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2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已在实质性推进中。
2、以改制为重点,加大资金政策扶持,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
(1)加快国企改革,取得较好成效。 全市纳入改革的市属国有、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共有203户。具有一定改制条件的有110户,改制非常困难的企业共93户。在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年完成改制企业70户。目前通过对外招商、职工内部买断、安置职工关门走人等方式完成改制任务115 户,已有33户11 342人领取了经济补偿金,20户企业回购金融债权 5.2亿元,40余户企业与各商业银行、资产经营公司基本达成回购协议,拟回购债权 5.6亿元。今年有11户企业列入全国企业关闭破产四年总体规划,铝厂、滤材公司、冬梅公司已完成政策性破产申报工作,并通过了国家国资委审核,建议项目文件已下发,待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文件下发后,即可进入破产程序,3户企业可卸债4.6亿元。
(2)加大推进力度,做好中央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 由财政部门牵头,重点做好国有企业办社会调查。目前全市共有93户企业、379个办社会职能机构,涉及职工5 186人,每年企业办社会费用支出9 322万元,其中明补5 126万元,暗补 4 196万元。经对佳木斯第二发电厂、佳木斯电机厂、黑龙化工公司、佳木斯发电厂4户企业拟分离的3所中小学、3 个派出所等办社会机构全面调查了解,向省上报分离办社会的各项数据,佳木斯市测算经费基数在全省第一个通过省财政厅审核,目前中央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测算数据已经通过国家财政部的确认和批复,佳木斯市已经接收了佳木斯第二发电厂、佳木斯电机厂、黑龙化工公司、佳木斯发电厂 4户企业的3所中小学、3个派出所,共接收387名职工,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3)加强调查研究,为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做准备。目前,全市共有 36户国有企业兴办集体企业82户,在职职工11 072人、离退休人员 4 165人,所办集体企业资产总额28 437万元,负债总额33 457 万元,国有企业每年为集体企业无偿提供费用支出2 016万元。集体企业共拖欠职工工资5 135万元。拖欠离退休金2 570万元,拖欠职工医药费 1 890万元,拖欠国有企业资金占用4 052万元。
3、以社保试点为契机,完善各项措施,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积极筹措社保资金,不断完善社保体系。 社保机构通过强化扩面征缴、清收陈欠、积极向上争取等措施筹措资金,共筹集社保资金 7亿元,保证了养老、失业、医疗、低保资金的正常支付。一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调整个人账户规模,实现了新老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为136 011名参保人员做实了个人账户,按新办法为5 000名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17.5万人,同比增加1 496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6 100万元,为77 42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金45 868万元,实现了离退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二是医疗保险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补充规定》,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0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 9 696万元。三是失业保险作用进一步增强。失业保险机构积极应对,全市并轨高峰的实际,使佳木斯市平稳渡过新一轮失业高峰。全市参保人数达19万人,共收缴失业保险费1 400万元,累计为10 14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 764万元。
(2)积极推进并轨计划,社保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市社保局成立就业并轨、综合宣传、资金筹措、养老、低保、偿还债务等 6个专业推进组,采取集中办公、审批和指导的办法,实行“一站式”办公,全力推进并轨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已有833户国有企业与157 922名下岗职工顺利实现并轨,共筹措并轨资金138 145万元,人均经济补偿金8 897元。
(3)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切实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通过采取分类指导、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典型引导等措施,切实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目前全市新增就业人数6.1万人,39 464人通过职介机构实现了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 2 237个。全市各类渠道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万人。
4、以税费为突破口,抓住国家政策导向,争取财税政策支持
按照《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规定》,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优惠政策文件精神,学习理解并执行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政策。一是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测算和抵扣工作。市财政局会同国税局等有关部门按新出台政策的口径重新进行调查测算,如期如实上报了我市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统计报表。全市共有 291户企业符合增值税转型条件,共退税款 1 146万元。二是认真做好豁免历史欠税调查。经市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联合调查,多年来,企业欠税累计63 549万元,其中1997年以前累计形成欠税29 029万元,1998年以后累计形成欠税34 520万元。正在向上反映情况,以争取最大限度的豁免。
5、以政策为先导,强化金融系统支持力度,争取不良贷款处置
市人民银行认真搞好对不良贷款的全面清查,研究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的办法,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提出可操作性的化解办法,积极争取有关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利用银企沟通对话平台,主动进行项目对接,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工作。
(1)利用政策,积极处理银行不良贷款。 金融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不良资产处置政策,通过核销、剥离、划转、还本减免息等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资产消化力度,共剥离贷款本息446 352万元,为佳木斯金地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富锦起重机厂等企业剥离银行贷款额度 3 400万元。为佳木斯电机厂一次性减免不良贷款利息981万元,为煤机厂免息4 200万元,有效解决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
(2)突出重点,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金融机构在贷款投向上注重行业前景及地方产业,重点加大了对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地方支柱型企业、教育卫生领域及农业信贷结构调整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佳星玻璃、沃尔德电缆、黑龙化工、电机股份、鸿基水泥、佳木斯宝硕等地方骨干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提供资金保障。几年来累计向沃尔德电缆发放技术改造贷款 2 000万元、向佳星玻璃发放贷款1.7亿元;向教育、医疗和制药行业优良客户累计投放贷款达1.6亿元;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2.7亿元。
6、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好农业产业调整,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抓住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加大扶持力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充分发挥佳木斯市独特的农业区域、资源优势,重点争取国家和省对优质粮生产基地、世行奶牛基地、畜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2005年,全市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规模计划420万亩,实际完成620亩,总产167.4万吨,总收入 27.6亿元。争取财政对粮食产业转移支付8 972万元。全市生猪存栏140万头,出栏160万头;奶牛存栏3.5万头,鲜奶加工 3.5万吨。积极争取世行奶牛发展项目,已确定佳木斯市利用世行贷款奶牛养殖项目22项,总投资21 781万元。成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7.7万人,2005年新增转移 3.78万人。已转移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8%,劳动力转移总收入达8.989亿元。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8.2万亩,育苗完成6 846.8亩,容器育苗完成383万株,义务植树428万株。今年佳木斯市重点林区已列入国家保护规划,争取保护补偿金280万元。
7、认真做好规划,争取资金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认真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由市发改委牵头,并委托北京新华信公司做了佳木斯发展战略研究等调研课题,目前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完成,各专项规划草案也已形成。
(2)争取资金得到有效落实。目前市发改委已落实国省投资资金6.418亿元。
(3)资源勘探与开发进展顺利。已完成全市矿产资源调查工作。 市煤炭资源勘探开发项目编制了工作方案,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委托省地勘六院在江北完成 2 121勘探井;与省煤田总院签定了合作协议,在汤原县完成1 121煤炭勘探井;大庆试采公司在汤原县开采2口天然气井,其中 1口井已产气并向市区供应;与大庆石化管理局进一步洽谈完善勘探开发工作;完成了佳木斯市“十一五”期间利用天然气规划。
(4)项目开发建设实现突破。新开工建设投资额在5 000万元以上大项目15项:四河整治、红旗建材大市场、亚行防洪、港粮小区、人防地下商业街工程(三期)、沿江十里风景带建设、宝硕 1.5万吨农膜、汤原纸业环保工程、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天戈畜牧公司奶牛饲养场、亨通铁矿、江天宾馆改造、一季付士水稻深加工、环保降解餐具、同江西港改扩建等;谋划亿元以上大项目 19项:60万吨甲醇、30万吨焦油、8万吨精制苯、50万吨DCC、5 000吨聚乳酸、10万吨工业硅、8万吨塑料农膜、60万吨玉米、10万头肉牛加工、 65万吨大豆、抚远三角洲开发、佳木斯风电厂、富锦德林煤矿开采、佳木斯升平煤矿永安区扩建、华泰公司年产 500万支铝轮毂、300万吨钢材、10万吨生物柴油、50万吨PVC、龙实热电厂2×10万KW发电机组等。
(5)科技事业全面开展。市科技局积极开展科技创业行动,聘请各类科技专家 3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直接受益 500余人。利用佳木斯大学科技优势,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和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建设,目前已制定了佳木斯大学科技园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我市有30家企业被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有56家企业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巩固发展三个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几年来,全市累计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高新技术产值完成30亿元。2005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家,落实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3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资金600万元,储备科技项目400多项。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逐步升级,筹建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研和批复,并争取国家开行软贷款1亿元,加速了对俄战略步伐。
8、以发展边贸为重点,加强口岸规划建设,推进对俄贸易升级
(1)口岸基础建设逐步开展。 黑龙江铁路大桥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列入全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并纳入省政府与铁道部签署的“十一五”期间铁路及相关建设的协议中;同江铁路建设总里程82公里,总投资3.4亿元,其中向阳川至同江段工程已于12月 11日正式通车,同江至哈鱼岛线路 30座涵、1座铁路中桥和线上铺轨工程已全部完成,该段通讯、电力、信号工程正在同步施工中;哈鱼岛站舍和养路工区的基础工程已完工;佳木斯市公路货运枢纽工程基本完成,已投入使用。佳木斯市公路客运枢纽工程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 3 469万元。
(2)强化边贸建设。 抚远自由贸易区规划工作委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市发改委将此项目列入国家开行技授贷款,并陆续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哈鱼岛互市贸易区经省发改委同意上报国家发改委;同江木材加工园区“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总投资5 161万元,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立方米。目前已有 6户企业进行了试生产,共加工木材 8万立方米,前来考察的客商有20户以上,签订投资合同且投资规模上千万元的企业6家。抚远木材加工园区人驻企业哈森木业,建设占地面积 10万平方米,新增厂房3 000平方米、设备40台套;富锦木材加工园区项目已投资 500万元,完成8台锯的安装,现已正式生产,新老木材加工厂共加工木材4.5万立方米,实现产值4 500万元。
9、以商贸为重点,加大市场建设步伐,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1)组织筹建“四大市场”:一是建设建材大市场,该项目第一期 34 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和8 000平方米附属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6 500万元。进入室内装修和对外招商阶段,计划明年5月正式营业。二是建设粮食大市场,该项目2005年5月开工,已完成投资 1 200万元。完成 20 000平方米硬化地面、5 000平方米铁路站台罩棚的建设,办公楼与业务楼的建筑已完工,室内装修即将完成投入使用。三是建设水产品市场,该项目目前已到位资金 1 100万元,冷库主体、制冷、保温工程建设已完成投入使用,水产批发交易大厅预计2006年建设使用。四是建设果蔬市场,目前1 700平方米第三交易大厅已经完善,续建的3 000平方米地下库已经完成,并修建了6 000米的柏油地面。同时,市政府与永久建设集团签订的投资2亿元,建设 5.5万平方米果蔬批发大市场项目,选址在向阳区西林路以北、解放路以南,长青路以西,铁路以东范围内。目前,企业改制、土地测量、费用测算等已经相继完成,合同文本互换正在确定中。
10、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提档升级
以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切人点,努力打造城市发展硬环境,全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初见成效。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规划正在编制中,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沿江十里风景带建设项目,2005年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实现投资 1 860万元;污水处理及排水配套工程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 987万元,铺设截流干管900米、各标段管道安装完成3 217米、污水处理厂SBR池土建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2006年底建成并运营投产;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已完成了各种批复文件、征地、测量、环评、动迁、预算等工作,主要建设完工场区土石方一期工程、防渗导流系统工程、垃圾坝、综合楼、部分设备购置、场区扩容、防渗系统、调节水池、粪便处理系统,累计完成投资2 660万元;燃气输配工程项目,已有1.8万户居民、35户商服用户和造纸厂全部用上天然气,燃气输配供气量1 200万立方米;1.2亿立方米煤气改扩建建设项目,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和环境评价等前期工作;总投资18亿元港粮小区项目工程进展顺利,一期工程2005年11月中旬全部峻工进户。到目前完成投资额 8 000万元,实际开工面积62 225平方米,已竣工41 000平方米;内河整治工程,现已完成了工程的总体规划、工程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排污截流、引水入河、清淤治污等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其中王三五河清淤工作已经完成;松花江防洪项目工程,2005年 5月初全线开工,截至目前,资金已到位6 875万元,其中城区段、汤原段、富锦段、同江段分别完成工程量12.14万立米、19.87万立方米、269万立米、54.91万立米;园林广场建设、灯饰亮化工程、城市路桥建设工程等一批城市美化、亮化项目均取得实质性进展,加速城市提档升级。
二、全面谋划,周密部署。合力攻坚。基础工作顺利开展。
1、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根据国务院对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不良贷款等工作的部署,5月初成立了由市财政局牵头,人事、编办、教育、公安、劳动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佳木斯市分离中央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小组,专门到大庆学习考察,多次深入到佳木斯第二发电厂、佳木斯电机厂、黑龙化工公司、佳木斯发电厂 4户企业,对拟分离的办社会机构进行全面了解,市领导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和企业,专项协调分离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市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的测算数据已经通过国家财政部的验收。同时,市经委、国资委、人民银行、银监局、财政局、发改委等单位通力合作,先后两次完成了向国家东北办、金融办的汇报材料,为我市下步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奠定了基础。
2、研究规划黑龙江东部三江能源重化工经济区。4月份,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向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经济区发展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先后三次来佳市进行调研。在这项工作中,一是下发关于做好《黑龙江省能源重化工业经济圈》调研准备工作的通知,召开了由全市55个单位参加的会议,形成了会议纪要。二是通过省有关部门收集了全省有关资料和数据,为规划提供了充足依据。三是完成了《关于建设“黑龙江省能源重化工业经济圈”的构想》,并由市委书记郭晓华和市长李海涛分别向省委书记和省长进行了汇报。 四是完成了 《关于构建“三江能源重化工业区”有关情况的汇报》,谋划了佳木斯市三江能源重化工业项目,形成了投资1 000亿元,200个大项目,并向省工作组进行了全面汇报。五是多次到省科顾委、省发改委汇报,征得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目前,省政府已初步确定在我省东部建设能源煤化工产业带,这为佳木斯市及三江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
3、推进全市资源调查。组成了由市国土资源局、省地勘六院及各县 (市)参加的专项推进小组,今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对全市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形成了《佳木斯市资源现状及2005年资源开发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了矿产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确定了工作重点。三是提出了招商引资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地勘六院与南非金田公司签定协议,由金田公司投资1 000万美元,进行合作勘探开发;国土资源局与省煤田地质局于7月11日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同完成对汤原、桦南煤炭的勘探工作、进行柳树岛地热勘探工作等方面合作工作。四是完成在江北2口勘探井和汤原1口煤炭勘探井。同时配合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集团在汤原完成了两口天然气井的钻探工作,其中一口井已向市区供气。五是完成佳木斯市“十一五”利用天然气规划。
4、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工作。收集100个项目,编缉、印刷了《佳木斯市老工业基地振兴银企项目对接册》,向市四家商业银行、两家信用社推介项目。向交通银行、哈尔滨商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介绍佳木斯市企业和项目情况。5月 11日,召开了银企合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确定了 10户民营企业及项目发布、4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介绍、修改了《佳木斯市建立政银企协调合作机制工作意见》,起草了《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佳木斯市投融资环境的指导意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抵押贷款收费的通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若干规定》和《关于做好支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政策性文件。
5、对老工业基地政策进行培训。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后,市财税组的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在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主题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财税优惠政策培训、有关报表讲解等方面的讲座,有 1 200余名企业经理和财会人员参加了专题讲座,出版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财税优惠政策”专刊,共印2万份,无偿发放给企业参阅。
6、开展搭建融资平台前期准备。按照国家开发银行提出新的金融理念, 与开行沟通,开展了搭建佳木斯市第二个融资平台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市发改委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对全市可利用国有资产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底数。二是到伊春考察,向大庆取经,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形成了《关于搭建佳木斯市中小企业贷款平台有关情况的汇报和建议》、《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开发银行合作的意见》、《关于争取开行贷款和我市平台搭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佳木斯与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合作工作方案》,先后两次向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汇报,并专程到省开行进行了沟通。
7、开展了申报开行软贷款项目事宜。 5月份,省政府提出了利用国家开行贷款工作,7月28日在哈尔滨签定了合作协议,拟在五年中,给予黑龙江省650亿的贷款,其中软贷款300亿、硬贷款300亿、技术援助贷款 50亿元,省政府共搭建了六个平台。佳木斯市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组织机构,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向省申报了第一批项目和第二批项目。首先将全市汇总的上报项目情况上报到省平台,然后从中选出21个项目申报了第一批软贷款项目,配合省平台完成了第一批 6个项目考核工作。目前,在全省第一批九个项目中佳木斯市煤机公司项目、经济开发区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项目列在其中,正在进一步补充完善工作。第二批又选择 8个项目进行申报,组织完成了申报书,并向省平台做了专题汇报。
8、向东北办推荐网上材料。经过积极工作,将迪尔、煤机、电机、黑龙农药4户企业纳入国家振兴东北网免费上网,进行推荐和宣传。
9、积极推进项目建设。2005年,年初向省上报了 11个项目申报老工业基地振兴第三批国债项目,这11个项目已定为省备选项目。年内完成了38个项目备案工作,协调省发改委完成15个项目在省发改委备案。帮助煤机公司申请落实了国债项目资金 1 174万元,开创了国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国债批复的历史先河。通过积极跑省,省发改委初步同意将沃尔德公司项目列入2006年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项,将给予资金扶持。生物柴油、益海米业、电机公司、煤机公司、沃尔德电缆、鸿基水泥、四益酒精、宝硕公司等项目,经过积极向省和国家汇报,已征得国家和省支持。
10、推进了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工作。由市商务局牵头,完成了佳木斯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规划,市财政局牵头,对全市对俄进出口贸易基本情况、外贸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对俄经济技术合作情况、对俄各类基地、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口岸建设基本情况等14项内容进行了调研,并向省财政厅、商务厅作了专题汇报,受到了省里的认可,为全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