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国企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国企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国企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5年,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与部署,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较好成效。截至年末,115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为年计划的 164%,为上年26户的4.4倍。其中工交战线完成18户、商贸战线完成 52户、农林战线完成33户、城建战线完成2户、文教战线完成10户,分别为各战线年计划的180%、173%、165%、50%、167%。在完成改制的115户企业中,通过引进投资者,实现招商式改制有 25户;通过管理层或职工买断,实现民营化的解困式改制有50户;通过妥善安置职工,实现退出市场,关门走人的退出式改制有40户。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成立工作机构, 建立国企改革专项推进工作体系。国企改革专项推进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了国资委、经委、劳动局、财政局、国土局等20多个成员单位,组建了工交、商贸、农林、城建、文教 5个战线推进组。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资委合署办公,相关业务由国资委各职能科室承担。同时,抽调 260名机关干部(其中处级干部80人)组成 110个工作组,深入企业推进国企改革,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二是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召开了全市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议,市长李海涛分别与各战线主管副市长签订了国企改革目标责任状,并与纳入省、市改革计划的重点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对这些企业实行了市领导包保制。各战线推进组对承担的改革任务、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了改制形式和完成时限。为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重点改制企业厂长(经理)参加的国企改革专项推进会, 会上,各战线主管副市长分别汇报了国企改革进展情况,国企办通报了全市改革进展情况,市委书记郭晓华、市长李海涛对加快国企改革推进工作做了部署。三是加强协调督办检查。各战线主管领导深入到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逐户研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对列入省计划重点改制企业,包保的主管市领导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国资委组成三个推进组,分别深入到各战线、重点改制企业及外县(市),抓好跟踪落实。 推进组实行例会制,每月召开一次情况汇报会。先后召开了5次国企改革专项推进会、20余次调度会,5条战线召开专项推进协调会累计100余次。编发了10期《国企改革》专刊,在《佳木斯日报》、《三江晚报》登载国企改革、并轨试点等政策方面文章30余篇。
2、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全年工作目标。全市纳入改革的市属国有、 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共有203户。其中:工交战线29户、商贸战线90户、农林战线 45户、城建战线24户、文教战线15户,总资产69.4亿元,总负债71.1亿元,净资产-1.7亿元,在册职工总数 5.1万人,离退休1.9万人。在203户企业中,尚有一定净资产,通过转让资产、土地出让、利用国家并轨政策、划转公企房等措施,具有一定改制条件的有110户,占总数54%;无资产、无资金、无经营活动,只有人员要安置的“三无一有”企业和改制费用缺口很大,改制非常困难的企业共93户,占总数的46%,在册职工总数 2.1万人,占总数的41.8%,净资产-7.6亿元。在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全年总体工作目标:全面推进203户,重点推进具有一定改制条件的110户,确保完成70户(其中,工交10户、商贸30户、农林20户、城建4户、文教6户)的目标。
3、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社保试点政策支持。在市劳动局及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并轨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已完成700户企业 15万人的并轨申报审批(其中市区300户企业、7万人),国家三分之一补偿金已基本到位。在 203户改制企业中,已有 119户、23 149人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为妥善安置职工,推进国企改革创造了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企业不良贷款的政策机遇,最大限度地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目前已有20户企业回购金融债权 5.2亿元,40余户企业与各商业银行、资产经营公司基本达成回购协议,拟回购债权 5.6亿元。市经委所属联合收、胶带总厂、龙盛公司、医药公司、内配总厂、北方机械等6户企业以1 580万元资金回购破产抵押资产和债权,卸掉银行债务30 237万元。市商务局所属11户企业职工集资369万元,回购金融资产 13 722万元。市供销联社所属日杂、果品、商贸、畜产等4户企业筹集110万元,回购不良资产 5 145万元,化解了银行债务,筹措了改革资金。三是积极争取国家优化资本结构政策支持。经市国资委努力,有11户企业列入全国企业关闭破产四年总体规划,铝厂、滤材公司、冬梅公司已完成政策性破产申报工作,并通过了国家国资委审核,建议项目文件已下发,待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文件下发后,即可进入破产程序。3户企业可卸债4.6亿元,为近几年申报数量最多的一年,为企业资产重组创造了条件。
4、坚持依法操作,规范国企改制工作。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程序办事,市国资委先后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操作程序》、《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程序》、《国有企业改制用国有直管非住宅用房安置职工的办法》等文件,国土资源局编印了《国有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指南》,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改制工作。企业改革方案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按照政策确定职工补偿金标准。在资产变现、土地出让等方面,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价拍卖。为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组织部门出台了《关于佳木斯市国有企业改制后领导干部安置意见》,对为企业做出积极贡献,全力支持改革的企业负责人,将给予妥善安置。
5、以招商改制为重点,多种模式推进改革。 对佳鹏亚麻、黑龙农药、佳凤啤酒、塑料二厂等30户重点骨干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出资 3 263万元收购了佳鹏亚麻国有股权和土地使用权,并争取国家、省并轨资金 2 036万元,完成了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目前外商独资企业三和亚麻有限公司已启动生产,用工1 200人,预计到年底,产纱1 100吨,织布300万米,实现销售收入8 000万元。黑龙农药整体划转给中国化工集团。河北宝硕集团重组塑料二厂,投资4.5亿元,新上农膜项目,一期 1.5万吨已开工建设。胶带总厂以1 700万元高价出售给惠尔公司,职工安置工作已全部结束。医药公司以 495万元价格出售给民营企业大仁堂有限责任公司,169名职工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佳凤啤酒40%股权转让给美国AB集团公司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工作已完成。鹿灵制药与美国阳光公司签订了资产转让框架协议。热电厂与省电力实业集团公司合作、铝厂与广东华泰公司合作生产汽车轮毂项目正在洽谈。对锅炉公司、豆制品公司、市二十三粮店等50户中小国有企业,积极向经营者及群体或社会转让,实现国有股本退出和职工安置同步到位。有着6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老联合收割机厂,由职工出资收购转制为民营企业,新企佳木斯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运营。对锹厂、商业批发总公司等40户停产多年的劣势企业,利用并轨政策,安置职工,退出市场。
6、认真做好稳定工作,稳妥推进国企改革。 随着改制并轨的深入,国有企业多年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职工上访特别是群体上访案件增加。仅市经委接待职工上访案件达 437起、近5 000人次,平均每天1.5起,有的连续上访几个月。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坚持既要稳妥推进国企改革,又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把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宣传工作贯穿始终,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各工作组、企业主管部门及改制企业厂长(经理)与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除名人员、伤残人员等上访群体对话。同时,召开各层次座谈会,宣传国企改革形势,讲解职工安置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对关系职工利益的各种问题,符合政策的积极协调落实,不符合政策的耐心解释,稳定上访人员情绪,确保改制企业的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5条战线的各工作组接待职工上访、政策咨询达1万人次,与职工代表、离退休人员、除名人员、伤残人员等上访群体进行对话300余次,召开各种座谈会100余次。通过积极努力,使矛盾消灭在萌芽中,确保了改制企业没有出现大的动荡。
综观分析,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制约着国企改革改制的深入进行。一是改制成本不足问题。203户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总额 16.5亿元,安置资金来源预计6.7亿元,缺口资金9.8亿元。其中改制成本严重不足的 93户企业,缺口达5.7亿元,大部分企业资产变现也相当困难。二是企业债务困扰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资产抵押给银行,化解债务难度大;另一方面债权人通过法律程序追索债务,查封企业有效资产,造成职工安置费用严重不足。三是欠缴“三费”问题。203户企业欠缴养老统筹费2.5亿元,欠缴失业保险费1.2亿元,按新出台医保政策需为离退休职工预留医疗保险费, 改制资金缺口将更大。四是离退休人员管理问题。203户国有企业共有离退休职工18 932人,其中离休569人。企业改制后特别是改制为民营和退出市场、关门走人的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问题逐渐凸显。五是资产评估价格与实际拟交易价格相背离问题。在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资产评估价与拟实际成交价格差距较大,给企业改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六是公企房参与企业改制问题。根据佳政办发[2004]99号文件规定,企业改制可用企业承租的国有直管非住宅弥补职工安置费不足。但在实际操作中,房产管理部门要求改制企业须先补交承租企业所陈欠的租金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七是改革积极性不强的问题。个别企业和部门还存在等靠思想,面对改革中困难和问题有畏难退缩情绪,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有的从局部利益考虑,不愿改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