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创业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创业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全市创业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综述
2005年,全市创业行动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实施能人牵动战略,强化创业培训工作,优化创业服务,营造创业氛围和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指标完成情况
1、修改完善民众创业优惠政策。由市劳动、工商、地税、国税等 11个部门对去年出台的《全市创业行动有关优惠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扩大了优惠政策的享受范围,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实用性、本土化,降低了民众创业门槛。
2、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全市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168个,培训人员 5 229名,完成年计划的349%;实现自主创业3 201人,完成年计划的 160%;巩固、调整、充实创业孵化基地68个,完成年计划的136%;新增创业孵化基地20个,完成年计划的100%。
3、筹集创业扶持资金2.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14%,激活3.6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创业领域。其中:提供民众创业扶持资金1 000万元,小额贷款基金1 000万元;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资金130万元;巾帼创业扶持资金100万元;科技创业扶持资金660万元;社区创业扶持资金146万元;筹集民间创业资金2.35亿元。
4、提供储备创业项目2 046个,完成年计划的114%。
5、通过创业带动就业39 925人,完成年计划的 114%;组织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开展异地创业输出劳务人员44 859人;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 4个,有北京市、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宁波市、辽宁省大连市,完成年计划的100%。
6、组织召开了全市创业行动经验交流会,选树各类创业典型150个。
二、专项推进工作
1、以实施能人牵动战略为主线,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通过选树创业能人,扶持能人创业,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实现就业倍增效应。主要抓好两件事:一是大力培养选树创业能人。目前,全市已上报152名创业典型,计划从中选树100名创业明星和10名创业标兵,进行全市表彰。据统计,这150名创业能人共安置就业7 500人,人均安置50人。二是扶持能人创业。通过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扶持,全力帮助创业能人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创业与就业,据统计,全市为创业能人解决资金、厂房、用地等各方面的难题 518件,其中市领导亲自为创业能人解决各种难题53件。10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全市创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拿出 1 000万元作为创业周转金,为创业能人提供资金扶持。目前,市创业办与市正源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订了《佳木斯市民众创业扶持资金申报表》、《民众创业扶持资金借款合同》、《抵押担保合同》及《资金担保确认书》等规范文本,建立了例会审批制度,明确了审批程序。市创业办与正源担保公司按照《市民众创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共同深入到38家能人项目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先期发放创业扶持资金55万元。市科技分项小组筹集创业资金660万元;市下岗职工分项小组筹集130万元;市巾帼分项小组筹集 100万元;市社区分项小组筹集146万元;各县(市)区筹集民间资本2.35亿元,激活3.6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创业领域。
2、强化创业培训,提高民众的创业能力。 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注重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创业辅导师队伍建设。组织专业辅导师参加了全省SIYB教师辅导班,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现拥有培训专职教师23名、兼职教师40名。二是严把学员面试筛选关。组织有创业热情和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潜质的学员参加创业培训。三是强化培训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培训管理制度化、培训办班程序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四是灵活确定培训方式。采取专业教师讲课、组织教学答疑、案例分析、个性化指导、兼职教师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在开展创业培训的同时,强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向阳区奥林电子市场进行了孵化基地试点,探索出了规范化的孵化模式,在试点的基础上,创建了省内首家创业明星俱乐部,先后有 1 378人通过“孵化”当上了小老板,全市形成了从培训一孵化一创业的“一条龙”体系。
3、开展创业全程服务,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把改善创业环境, 优化创业服务作为推动创业行动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创业可心”形象品牌。组织劳动、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在市、县两级创业咨询服务中心进行联合办公,为创业者开展“一站式”服务。全年共接待创业者28 235人次。发放创业服务卡13 495张。成立了全市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中心,组建了新的创业专家指导团,建立了专家服务预约制度,开设了专家咨询诊室,完善了全市创业项目信息库,储备创业项目 2 046个,其中能人创业项目116个。为发挥更大的政策促进效应,对上年出台的 《全市创业行动有关优惠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扩大了优惠政策享受范围,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实用性、本土化,努力降低了创业门槛。
4、大力开展异域创业,打造佳木斯市劳务输出品牌。 在抓好佳木斯人在本土创业的同时,积极鼓励、扶持佳木斯人走出家门,异域创业。一是建立广泛的劳务合作关系。年初,由市就业局长带队组成考察团,对北京、上海、宁波、佛山、青岛、烟台、龙口等地进行劳务输出考察,广泛收集输出信息,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已在全国11个省市、40多个城市建立了域外输出基地,在北京市、江苏昆山市、浙江宁波市、辽宁大连市建立了 4个劳务输出派出机构。二是发挥地域亲缘优势,积极组织境外劳务输出。仅桦川县星火乡、汤原县汤旺乡向韩国、日本等国家输出 3 150人,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县依托口岸优势在俄罗斯从事种植、边境贸易等输出8 000人。有组织、成建制地向华宇、佳加等物流企业输出人员5 650人。三是强化输出服务,解决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富锦市对农民进城从事个体经营的享受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等待遇,三年内免交有关税费。汤原、桦南、桦川等县对每次成建制输出的,县里主要领导都要到车站送行并报销单程路费,为务工人员建立了维权联系卡,开通了维权热线,使务工人员在生活上有人问,思想上有人管,目前,全市没出现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全市劳务输出渠道已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过渡,输出方式开始向有组织、成建制、有序化方向发展。
5、搭建平台,展示创业成果,推进创业工作。8月 8日,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二届创业带动就业对接会和创业成果展示会。这次会议突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输出促进创业的主题,设立了北京、青岛、宁波、大连、佛山、上海、龙口、平度等八大招聘区,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明星展示、创业成果展销,有 6 000多人参加对接会,4 987人进行求职登记,2 886人与用人单位达成用工意向。 9月份,组织参加了全省举办的创业与创业培训成果展示会并取得优异成绩。佳木斯市组成了 128人的代表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专程赴省参加展示会。佳木斯市 16个参展企业、16个创业明星、45个创业项目、4个品牌专业、129种(类)产品成为展会亮点,共签约项目17项,占全省大会签约41项的41%,签订合作项目23个,投资额2.4亿多元,产品销售金额 71万元。接受省级新闻媒体专访三次,省电视台、省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科技报及佳木斯市新闻媒体共发布新闻稿件30余篇(次)。《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专版刊发了佳市创业行动。
6、加大创业行动宣传力度,全方位营造创业行动年的舆论氛围。 为进一步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制定下发了《全市创业行动年活动宣传工作方案》,开展了创业明星巡回演讲活动,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对创业行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开辟了“创业行动”专栏,电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开辟了“三江涌起创业潮”专栏,《佳木斯日报》开辟了“创业之路”专栏,全市共播出刊发报道760篇,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省电视台、省电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科技报》、《黑龙江经济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166篇(条)。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记者采访团,对创业行动进行了专访。市创业办编发创业简报24期,印制了10 000张创业宣传画,制作了创业行动专题片,组织创业明星宣讲团在全市进行了巡回演讲。
7、召开了2004年全市创业行动总结表彰大会和两次推进工作会议。2月26日,召开了2004年全市创业行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先进单位16个、先进创业孵化基地15个、先进创业小老板57名、先进工作者41名。同时下发了《佳木斯市创业行动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佳木斯市创业行动年活动宣传工作方案》。6月 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业行动现场推进工作会议。市创业办对全市创业工作进行了对标推进检查,针对各部门档案管理不统一,类别不清的实际,统一制定了标准,规范了创业档案管理。为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培植创业新力,市委、市政府于10月31日召开第二次创业行动专项推进工作会议,会议下发了《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民众创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全市激活民间资本,培植创业“新力”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实现“四个一”目标,即设立创业扶持资金1 0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 000万元,实施创业培训 1 000人,选树创业明星100名。目前,全市发放小额贷款1 612万元;桦南县、同江市各筹集创业扶持资金150万元;汤原县、抚远县各筹集创业扶持资金100万元;富锦市、桦川县各筹集创业扶持资金20万元。
8、各县(市)区、分项小组、 成员单位根据区域和部门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行动。市下岗职工分项小组兴办了“庆五一”职工创业产品展销会,创建了创业再就业市场;社区分项小组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的“五送”活动;科技分项小组组织了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活动周;重点培育分项小组搭建创业平台,实行“一条龙”服务;老有所为分项小组以信息咨询、政策咨询、技术咨询为手段,奏响了夕阳创业之歌;巾帼分项小组以妇女创业项目“直通车”为载体,推进创业行动;青年分项小组建立了青年创业中心,召开了全市以争当“民营经济发展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创业推进会;向阳区以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前进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网络推动创业;郊区 (永红) 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在全区选树创业典型,大力促进创业;东风区以扶持创业大户向工业园区集中为重点,建立了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桦南县走出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的全民创业新路;汤原县以发展乳业、米业、纸业为战略目标,成立了奶牛培训基地;桦川县通过抓宣传、抓项目、抓培训、抓典型、抓载体、抓服务开展创业活动;富锦市始终以最优惠的政策为下岗职工创业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积极性;同江、抚远等地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组织开展边境贸易、俄式风情餐饮等方面的创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各创业行动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创业者铺路架桥,开辟绿色通道。年初以来,市工商部门为 2 103名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下岗职工减免各类管理费191万元,税务部门为5.187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3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