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工作
市政协工作
【理论学习与研究】 2005年,市政协组织和推动政协委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政协委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市政协学习中心组分专题集中了 4次学习,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政协工作,为推动委员和机关干部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发挥了表率和示范作用。同时,通过举办委员骨干培训班、专题讲座、开展创建学习型政协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政协委员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52名“五个一”活动先进委员。并通过召开创建学习型政协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了典型经验。举办了市第十二届宣传政协好新闻评选活动,评出获奖作品20篇,向省政协推荐9篇,获得省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在《中国政协》、《人民政协报》、《北方时报》等省以上报刊发稿14篇;与新闻单位合办专栏、制作专题片各 4期;出版《友声》刊12期,共计2万余份;完成了协助省政协出版文史资料 《知识青年在黑龙江》专辑稿件的征集工作和佳木斯政协志续修征编工作。
【发挥职能作用】 组织委员积极参政议政,踊跃献计出力,全年共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400 余条,多数受到重视和采纳。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市政协主席、副主席都较好地完成了市委交给的组织和参与全市重点工作推进和包保重点项目、包扶重点企业工作。以市政协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战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内共启动项目25个,总投资14.05亿元。经市政协招商、市政协主要领导组织推进, 10月,总投资13亿元的意大利独资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正式签约,意方前期建厂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年初,召开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协商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等重要问题,并围绕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提出26条意见和建议,多数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围绕农产品加工项目开发建设、松花江流域佳木斯段水污染防治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情况和全市创业行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视察,所形成的专题调查、视察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均受到重视和采纳。其中关于佳木斯市农产品加工项目开发建设情况和关于松花江流域佳木斯段水污染防治情况两个专题调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佳木斯通报》予以刊发。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聪明才智,积极为佳木斯市制定“十一五”规划献计献策, 6月,市政协印发了《关于动员委员为我市“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的通知》,广泛发动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积极参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市开展的征集“十一五”规划建议活动,并设立了《政协委员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专刊》,截至年底,政协委员共提出意见、建议70多条,出专刊20期。进一步加强提案和信息工作,全年共收到委员提案320件,立案307件,办复307件,办复率 100%。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向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60多条,被采用20多条。
【“三化”建设】 坚持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全力推进政协“三化”建设。6月,受市委委托,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四个调研组分别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市委4号文件、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三化”建设的补充意见和市委召开的全市推进政协“三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报告上报市委,市委主要领导作了批示,《佳木斯通报》予以刊发,对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进一步推进政协“三化”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月,按照全国和省政协的要求,市政协就贯彻落实《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情况进行了自查和总结,向省政协报送了 《关于贯彻<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10月,代市委起草了 《关于建立推进政协“三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委以佳发 [2005]20号文件印发执行, 《中国政协》、《人民政协报》和《北方时报》做了报道,引起了全国和省政协领导的重视和好评。11月,编辑出版了《推进政协“三化”建设专辑》,得到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这部专辑对于进一步推进政协“三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民主政治建设】 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为契机,以服从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进一步加大了广泛联系和办实事力度。4月,经市委同意,制定了 《关于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作用的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两个文件,市委书记作了批示。通过贯彻这两个文件,向市委推荐安排了 7名党外人士任市政协兼职副秘书长。召开了 4次市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坚持市政协领导带头联系委员的“三个十”制度、委员接待(活动)日制度,共接待、联系和走访委员400余人次,反映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 30多条,多数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用。通过组织委员继续开展帮扶城乡贫困户和安置下岗职工活动,共帮扶城乡贫困户421户,安置下岗职工1 164人。通过争取到省政协下拨的省政协常委、美籍华人杨世民先生捐资助学的60万元,成立了“佳木斯市政协委员扶贫助学基金”,拓展了全市助学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强了助学的能力。通过组织委员开展“五个一”、“四引进”等活动,共参与引进项目42项,投资规模10.7亿元,到位资金 2.4亿元。11月,为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组织政协委员对政府 4个部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了民主评议,并形成评议情况报告上报市委,受到市委重视,为促进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市政协自身建设】 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和政协常委的骨干作用, 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常委会议政质量的意见》三个文件,在市政协十届十二次常委会上安排 5名政协常委进行述职,增强了常委带头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委员队伍进行了3次调整,共增补委员51人,辞去委员 47人,进一步优化了委员队伍结构,提高了委员整体素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1月至6月,市政协机关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制定了《关于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促进了市政协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和取得实效。市政协机关11个科室在规范化工作基础上加强了程序化建设,制定了《工作程序》,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一流”、“五好”文明科室暨五星挂牌竞赛和整顿机关作风纪律等多种活动,使机关工作质量、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提高。按照省政协要求,承办了全省各市地政协台港澳侨外事工作联席会议,得到了省政协和各市地政协领导的好评。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 5名机关工作人员,为机关增添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