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纪检监察工作

纪检监察工作



  【党风廉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2005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教育。以“田、韩”等案件为教材,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演出反腐倡廉龙江剧《路》演出 40多场次,并到省城和全省各市地巡回演出; 组织开展“十百千”廉洁从政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市级廉洁从政标兵9人、县处级廉洁从政标兵191人、基层廉洁从政先进个人1 095人;举办廉政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181场次,5万多名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和上街道、上桌面、上版面(新闻)、上页面(网页)、上台面(舞台)“五进五上”活动;创作传唱廉政歌曲,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两节”期间,对10个县(市)区、22个重点部门和49个市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促进了廉洁过“两节”规定落实。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参与赌博问题,对 4名参与赌博的干部全部先免职后处分。建立公务用车购置“联审联批”制度,违规配备购置小汽车问题得到进一步治理。整治公车私用、摆设“学子宴”等工作得到巩固。
  【纠风工作】 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力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查处公办学校乱收费等问题,处分责任人13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和公办高中招生“三限”政策,“一费制”及服务性收费标准、依据等全部公开,公办高中实行了“阳光招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农村中小学生负担 725万元。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行管办分离、跟标监控,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总额11 285万元,让利患者1 861万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务人员共拒收“红包”249人次,查处违规违纪人员 11人。全面实行涉农收费公示制、报刊订阅限额制、会计委托代理制和“一事一议”制,直接减轻农民负担502万元,落实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1.6亿元。清理纠正对企业乱办班、乱收费等问题14个。采取创新载体、市县联动的方法,市县两级电台共开办行风热线7条、114期,参与部门192个,接听群众反映问题 1 061个,答复解决972个,办结率 91.6%。在佳木斯电视台开办“行风在线”节目,在佳木斯日报开办“行风点击”栏目,促进了政风行风好转。
  【案件查处】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查处腐败案件,全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860件,立案377件,结案374件,结案率99.2%。其中突出查处违法开垦三江湿地、破坏四丰山景区环境等大要案件94件,移送司法机关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 338人,其中县处级干部9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400.17万元。同时,认真执行“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既要打击少数严重腐败分子,又要争取教育挽救大多数的方针,充分发挥了案件查办工作的治本作用,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源头治腐】 进一步加大治本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完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用、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制度工作;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引入公开竞争机制,14名公选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贯彻《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及项目进行清理,确定实施主体69个,保留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459项。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财务联签制”,加强了财务管理。建立了预算安排、资金拨付、资金使用、财政监管相结合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纳入范围已达100%,共受理审核各种经费支出 3亿多元,制止滥发补助、违反控购规定支出、假票据和白条报销等违纪违规金额965.5 万元。认真执行建设工程招标等四项制度,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得到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0宗,总面积56.91公顷,成交金额7429万元;国有资产进入市场交易额达 8.8亿元,增值6 966万元;政府采购支出10 963万元,比预算节约1 063万元,综合节支率8.84%。进一步巩固“三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 3项,47个市直单位设立了政务信息网站,政务公开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村务“点题公开”和定期听证评议制度全面实行;厂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环境建设】 按照市委打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硬仗的要求,重点开展了以创业可心、服务热心、人文舒心、安全放心为内容的“四心城市”环境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服务和保护力度,全市党政机关普遍推行AB顶岗无缺位制、项目审批领办代办制、岗位服务标准公开承诺制和服务质量考评奖惩制四项制度,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部门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对企业放宽管理、强化服务的制度和措施,出现了多服务少制约,多帮助少检查,多教育少处罚三个明显变化;印发涉企收费目录,取消34项不合理收费。开展“端正行风政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51个参评部门的综合满意率达到 92.3%。市和县(市)区纪委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加强与中小企业联系,组织重点部门开展经常性的明察暗访,严肃查处干扰环境案件,全市共受理举报投诉249件,查处197件,其中立案查处45件,公开处理2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3人,追究领导责任12人,营造了维护环境的高压态势,使企业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