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工商联合会

市工商联合会



  【思想建设】 2005年,市工商联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和提高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加强学习。组织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时组织学习贯彻国务院、省委《若干意见》,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召开有4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的学习国发 [2005]3号文件精神座谈会,举办了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请市委党校教授作了关于“十一五”建议的专题辅导,请税务局、公安局、卫生局、技术监督局的领导讲解了税法及相关制度和服务措施,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十一五”规划的认识,了解掌握了税法及相关知识。各县(市)区工商联也普遍开展了学习贯彻两个《若干意见》和市委19号文件精神各项活动。向阳区工商联召开了第三届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讨会,有16篇理论文章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另一方面宣传教育,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建党84周年等为契机,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和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刻认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坚定信念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政议政】 组织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调查研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务实之言,献可行之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市工商联领导亲自带队多次组织力量, 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热点、 难点问题,深入到县(市)区进行调查研究,形成 5篇调研报告,其中《关于加强工商联工作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的充分肯定,并以佳发[2005]19号文件下发,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合会曲之平撰写的《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建议》在省政协会议上作了发言;《工商联要成为当地非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在黑龙江《统战理论研究》上刊发,《实现“八突破”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被收录《当代中国理论研究成果精选》。市工商联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撰写了《关于赴牡丹江市考察的报告》,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市民营企业担保体系的建议》。东风区工商联组织会员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共提出建议、提案13件,得到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工商联还在会员企业中开展了“走出去”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份。二是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和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等,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召开的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和各部门召开的征求意见座谈会,提建议、献良策,共提出建议 160多条。并与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了民营企业家改善法制环境征求意见座谈会,民营企业家共提出建议24条,其中大部分被政法系统各部门采纳。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市工商联《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的发言,受到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好评,并提交议案、提案130件,其中被各级党委、政府采纳的 40多件,市工商联荣获了优秀提案先进集体。还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了全市“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听证评议会等,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直接参政议政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光彩事业】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自觉把自己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光彩事业,一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光彩”观念。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和弘扬“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光荣感,增强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自觉性。桦川县工商联还在会员中开展了“我是光荣纳税人、我为光彩做贡献”活动,引导会员投身光彩事业,为社会多做好事,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动员和组织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下岗职工再就业、捐资助学、捐助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国企改革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在“5·8”中国红十字纪念日,组织20多名会员在市文化宫门前进行现场义卖,把所卖产品利润共 1 800元全部捐给市红十字会。市工商联和金天集团、华讯广告公司被市政府评为第三届“五·八”献爱心先进集体。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印度洋海啸捐款活动,共捐款近万元。成林集团荣获全市印度洋海啸捐款活动优秀组织奖。八·一建军节前夕,组织30多名民营企业家捐款购买了空调、电视机等价值18 500元的慰问品并送到高炮团。同源集团董事长周玉琦为市政府举办中国企业家论坛活动赞助20万元。全年组织民营企业家为贫困学生捐款19万元,协调民营企业安置下岗职工 100多人。据统计,全市参与扶贫开发的民营企业由342户增加到586户,实施项目由原来的38个增加到75个,到位投资额在原有2.4亿元的基础上新增6.4亿元,为贫困地区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有 13户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盘活国企存量资产9 50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1 260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2万多人,其中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 80%以上,安置复转军人57人。扶持1.3万人贫困户实现脱贫,资助贫困学生1 000余名,为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捐款300余万元。 三是以典型引路推动光彩事业发展。树立和宣传在光彩事业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积极向省推荐周玉琦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推荐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洪修、希波集团董事长刘平、鸿基水泥集团总经理赵君荣获“全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服务社会】 充分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为会员开展各种服务。一是强化经济服务。协调有关部门,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70个中省市直部门帮扶70户重点民营企业,并召开了对接会议;开展了民营经济推进“百日行动”、“百家部门帮百企办百事”主题日活动;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有126家民营企业、用人单位为求职者提供用工岗位5 613人,签定用工合同1 783个,提供政策咨询983人次。富锦市工商联积极开展为民营企业各项服务,先后有5个项目落户富锦,共引进资金2 650万元。同江市工商联为同江市啤酒厂重组改制,近百名职工解决了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二是强化法律维权服务。充分发挥市工商税法服务中心和法律顾问处的作用,通过咨询、调解、委托代理、协调案件等形式,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共为会员提供法律援助12次,调解经济纠纷8起,制止不合理收费及罚没9次,接待解决来信来访的热点、难点问题15件。为30名老会员办理了医保,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桦川县塑料厂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为老会员杨宝珊解决了工资问题。三是强化对外联络服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为会员企业开展经贸交流、招商引资,做好牵线搭桥和服务工作。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圆满完成全年招商引资 100万元任务。同时,为会员宋海军引进哈九洲农药厂资金 1 500万元兴建农药厂,明年建成投产;积极扶持帮助黑龙江黑宝药业东北特产有限公司在佳木斯市落户;积极联系使会员企业佳木斯名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合作,投资 100万元建立汽车销售中心,现在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工商联已与上海、温州、无锡商会建立友好商会。并拟与俄罗斯哈巴商会建立友好商会,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参加了“哈洽会”、“民交会”。市工商联对外联络和维权工作分别在省工商联召开的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四是强化教育培训服务。针对佳市民营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的实际,推进加大培训力度,共培训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 500人次。先后组织3期具有一定规模的 6名企业经理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学习深造,组织会员到南方、台湾和国外进行考察。还为会员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建立了佳木斯网站,创办了报纸《佳木斯商会》。
  【组织建设】 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做好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发展会员242名。向市政协推荐1名会员任常委,5名会员任委员。汤原县委统战部专门配备了1名干部协助县工商联发展会员,一年来共发展会员26名。下发了《关于加强工商联组织工作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县(市)区工商联组织换届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多次到各县(市)区就人选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为换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富锦市成立了米业公会、五金商会,壮大了会员队伍。做好会员档案管理工作。对会员的档案重新进行了整理,建立会员数据库,已有 600名会员录入微机。在加强机关建设方面,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商会、服务型商会、和谐型商会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利用星期日开展了“走进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捐款 500多元;到前进区红霞社区。开展 “支援社区建设,关爱群众健康”主题日活动, 并进行义务劳动。在“十·一”前夕,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章,瞻仰革命先烈纪念碑,使机关干部更加热爱党,进一步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通过深入学习和开展活动,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商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