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
人民团体
市总工会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 “三建功”活动】 2005年, 市总工会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三建功”活动。一是组织职工在技术创新方面建功。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百项工种技能竞赛和“首席技工”评选活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属83家企事业单位的近30万名职工参加了此次竞赛活动。经过岗位练兵、初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全市共有820多名职工参加了 27个工种的决赛。在全市百工种技能竞赛总结表彰大会暨首席技工命名仪式上,有28名职工获得了技术状元称号;有268名职工荣获技术能手称号;有 81名职工得到了晋升二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奖励;有189名职工得到了在原基础上晋升一级职业资格的奖励;有18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有5名职工荣获佳木斯市“首席技工”的荣誉称号。组织开展了全国劳模评选推荐工作,向全国总工会推荐了 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五一”前夕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并向特困劳模发放慰问金和生活补助金 21.43万元。二是组织职工在促进安全生产方面建功。深入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有 15万余名职工投入竞赛,参赛率达95%以上。加大对煤矿、建筑等行业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护工作,全市建立职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167个,聘用职工安全监督员 39名。参加处理职工伤亡事故9起,佳木斯市2个企业受到全国表彰,市总工会被评为全省“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三是组织职工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及围绕佳木斯市重点工作方面建功。开展了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和“改善发展环境百面旗”竞赛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有道德、创一流、促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围绕市委提出的把佳木斯市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积极开展了佳木斯人游佳木斯和外地人游佳木斯工作。组织全市职工开展了以“给你一个关爱,送你一份家乡风景大餐”为主题的“知家乡、爱家乡”职工假日游活动,目前,全市已有 60多家单位5 800多名职工参加了活动。省总工会在佳市召开了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建设经验交流会,来自全省各地兄弟工会的 200多人浏览了佳木斯市的知名景观。充分发挥工会在全市三江旅游节中的作用,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制作精美彩车36台,成为旅游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下发了《市总工会机关开展为全市招商引资做贡献活动实施方案》,与市招商引资顾问联系,与市计委招商局、向阳区郊区及北京、上海等方面联系,帮助郊区生物有限公司上项目,解决了消防环保立项等方面的问题,为四野加工厂扩大生产能力等引资100万元。目前市总工会已实现招商引资110万元。
【职工维权“三畅通、六加大”活动】 全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保障职工队伍的稳定。首先,认真贯彻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在富锦市召开了全市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加强了工会“三畅通、六加大”维权机制建设。一是畅通职工维权信息网络通道。通过12351维权热线接线637次,全部予以解决或解答,使职工维权日常化。畅通职工维权组织网络通道。抽调专业人员,专设维权办公室。与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与市中级法院、经贸委、劳动局、建设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教育局联合制定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暂行条例》,与市劳动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市“两法一例”宣传月、宣传咨询日、宣传展板竞赛活动及“两法一例”监督检查活动,使维权工作社会化。制定了相关政策,严格履行企业转制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通过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指导和帮助佳鹏亚麻在改制过程中召开职代会,顺利通过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把农民工建会和维权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农民工工作委员会,召开了市总工会农民工工作会议,印发 《农民工工会宣传单》、《农民工劳动权益手册》等宣传品6 000多册,提高了农民工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与司法局制定了《佳木斯特困职工和农民工法律援助试行办法》,与劳动监察部门联合,加强了对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大劳动争议案件调处工作力度,接待职工来信来访380多件次,集体上访24件次,结案率97%。市总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工作优胜单位。其次,认真抓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两项制度”建设,依法强化“两项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率、续签率、协商率和履约率。建立健全了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把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另外,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建设。目前,全市应建职代会企事业单位1 174户,已有1 120户建立并完善了职代会制度,建制由85%,上升到95.2%;实行改制的 420户企业全部召开职代会。通过开展“老工业基地改造转制重点问题公开达标活动”,确保了企业转制成功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有96户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占非公有制企业的40%。有803个企业建立了三级民主管理网。通过职代会开展厂务公开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全市共有 500户企业已收到明显效益。召开了全市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健全和完善了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规范了检查考核制度和运行机制。还在全市广泛深入推行运用 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巩固和完善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有效机制。建立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三制”(责任制、考核制、追究制);制定了厂务公开重大问题 “三书”(建议书、报告书、责任追究书),使民主管理厂务公开不断步入规范化运作的轨道。有2篇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介绍。
【“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 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推动职工创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展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组织全市152个帮扶单位,对166家困难企业、16 026名特困职工进行帮扶和救助,其中有13 142人实现再就业,帮扶脱贫率达 82%。开展爱心捐助救助活动,成立了爱心救助站。针对因家庭遭遇意外灾害、无力解决生活困难而即将辍学的特困学生、患大病而又未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的特困职工特殊群体,设立了爱心救助站,筹集大批米、面、油、衣物、救助金等生活急需物资,进行了经常性的帮扶。开办了“万件衣被送温暖、万斤粮油解急需”爱心救助超市,成功举办了“心系职工动真情,帮困解难办实事”和“为党旗添光辉,春季捐助送温暖”等系列活动,共救助全市百余家困难企业中的 1 317名特困职工,发放米、面、油37 200斤、衣物11 096件、被褥502床、资金17 000元。在三江旅游节期间开展“搭三桥”(创业桥、就业桥、务工桥)活动,发布了 40个工种的1 200个用工岗位信息,发放小额借款宣传单4 800张,有2 100人进行求职登记备案,有 320人签订了意向性用工协议。并向青岛海尔集团输送下岗职工子女30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开展了“八条途径”金秋助学活动,组织企业家、实业家、市教育基金会等八方力量为特困职工子女捐资助学。共放助学金 305万元,资助学生5 717人。举办10期SYB创业培训班,确定20个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胜利路、近江路职工就业市场,并对进入市场经营的下岗职工给予3 000元的小额借款扶持。选择114个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建立了项目库,并积极筹集创业资金150万元开展小额借款工作,目前已为610人次提供了小额借款,借款达 120多万元。深入开展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星级百分竞赛”活动,实现创业再就业人数达1 360人。脱贫率达78%。充实了金奖章服务队,开展了“百名金奖章,十组十姐妹”创业和再就业活动。引导下岗职工通过自主创业达到脱贫和致富。组织食品、服装、手工编织等十个行业的30多种精品进行展示和销售,销售收入达 1.5万元,签订意向性供销协议12万元,现场有22家用工单位与330名下岗职工签订用工协议。表彰了 “十佳创业带头人”和“十佳创业先进集体”。在创业行动开展两周年之际,举办了“回顾创业历程,共展创业蓝图”新老创业者联谊会,表彰了100名创业风采奖,交流了4个创业典型经验,新老创业者之间交流产品,印制并下发了 100册新老创业者通讯录,帮助创业者互相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还精心制作了《佳木斯市职工创业风采集》和《创业之歌》录像专题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特困证》优惠政策,与工商、税务、城市执法等 8个部门协调沟通,为特困职工在从事小规模经营、子女就学、看病就医、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方面提供11条优惠政策,重新印发《特困证》2 000多个。并为特困职工开设定点医疗优惠医院 (市仁和医院和佳纺医院),下发《特困职工定点医疗优惠卡》 (4 000多个),为特困职工看病就医提供减免挂号费、门诊检查费、处置费、住院床位费及外科手术费等优惠政策,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
【“四连动”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经济组织工会建设组织建设、发展会员、开展活动、会籍管理“四连动”活动。通过十种组织模式组建工会,在组建标准做到“六有”,坚持“职工一次入会,多次转移,会籍终生有效”的原则,实行一证通用制和动态管理制,实现新时期会员人会的最大化和规模化。目前,已有120个私营企业提出建会申请,发展会员2 231人,送发会员证6 340个。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 “四个一”活动。即:一个会员证,为提高会员证的含金量,确定20家单位为工会会员定点购物(消费)优惠单位,并颁发牌匾;一张会员表,对会员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个牌子,全市社区工会委员会,农民工工会全部挂牌运作;制定落实一个目标,通过建立责任制,领导分片包干,采取“四包一推”有力措施,推进全市新企建会工作,建会率和会员人会率分别达到95%和80%。开展“职工之家”评选活动。在全省职工之家评选活动中,向省总工会推荐了省模范职工之家标兵2个、省模范职工小家标兵2个、省模范职工之家4个、模范职工小家4个、省优秀工会干部5名、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5名。市总工会获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座谈讨论、专题讲座、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精神,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成功召开黑龙江省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暨佳木斯市文化宫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市总工会作了经验介绍。三是开展全市职工职业道德评比活动。选树先进单位52个,先进个人81名。四是积极开展职工学科学、用科学、读书自学活动及各种文体活动。先后组织了全市“五一”职工书画展评选活动、迎庆中国工会成立80周年知识竞赛、全市“久昌杯”首届职工羽毛球公开赛、全市首届职工冬季趣味运动会、迎“七一”职工长跑、乒乓球赛、市直机关大众广播体操表演赛等系列活动。市总荣获全省宣教文体工作先进单位。五是广泛开展了“三育人”和“树、创、献”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召开了教师表彰大会,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教育工会工作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单位。
【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市总工会机关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使机关总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组织党员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和“六路纵队、三级联系、四个层次接触”走近群众活动,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机关干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开展春季义务植树500棵,清理“王三五”河垃圾600吨,大力支援向阳区和平社区建设,清理残土垃圾30吨,修缮办公场所 400平方米,修建花池三处。积极开展机关自身建设,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创建“三型”机关和“走、做”活动,强化了“堡垒型”支部建设,推进了“服务型”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服务过硬的干部队伍。市总工会机关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和市直机关创建“三型”机关先进集体。2005年共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13项、市级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