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社科联

市社科联



  【基本情况】 2005年,市社科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服务,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全国和全省先进社科联称号。
  【学会建设】 一年来,认真抓学会建设,在学会换届、学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一是组织各学会搞好换届工作。在年初召开的社科联工作会议上,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并由分管主席带队深入到应换届的学会指导换届工作,征求挂靠单位意见。目前,全市42个学会中5个应换届的学会都已完成换届。 二是搞好学会标准化建设。市社科联先后深入到市民办教育协会、市检察官协会、市税务学会、市教育学会、市人口学会等15个学会就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帮助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指导学会建设。并完成了检察官协会、预防职务犯罪协会、民办教育协会等学会的年审工作。三是组织各学会开展“五个一”活动。在各学会中深入开展了“五个一”活动 (各学会每年要组织召开一次理论研讨会、召开一次学会年会、撰写一批好文章、进行一次科普活动、组织一次会员联谊活动), 各学会采取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年会、论文评比会、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积极开展活动。活跃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市检察官协会、市民办教育协会、市工人运动研究会等学会都上报了活动方案。
  【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一是召开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3月 12日,市社科联在召开了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上,各专业学会30位秘书长汇报了工作,传达了省社科联会议及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对评奖工作和社科课题立项工作进行了部署。总结了2004年社科联工作,部署了2005年工作。二是召开“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暨双先奖励”大会。3月 30日,市社科联召开了“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暨双先奖励”大会。大会表彰了市检察官协会等20个先进集体、李国家等22名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69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奖。三是召开加快经济发展大讨论座谈会。5月 23日,市社科联召开了加快经济发展大讨论座谈会。全市部分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负责同志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大家对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必须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议。四是召开“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加快发展”理论研讨会。11月16日,市社科联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加快发展”理论研讨会。全市社科学会的秘书长、社科专家、企业界代表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大家就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关键、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投资,促进消费,步入快车道,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五是召开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9月 20日,市社科联、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等六部门联合组织召开了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我市教育工作者、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有81篇论文,进行了研讨交流,其中部分论文在《佳木斯社会科学》刊物上刊发。六是开展2004年社科重点课题结题工作。 3月份,市社科联下发了2004年度社科课题结题通知,对已立项的40个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七县举办第四期秘书长培训班。6月15日—6月16日,市社科联举办了第四期秘书长培训班。市民办教育学会、市金融学会、市税务学会等30个学会共计40余人参加了培训。八是完成全省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征集任务。按照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文件的部署,组织佳木斯大学、市委党校的社科研究人员积极撰写文章,共收到论文8篇,经过筛选4篇报省,有3篇获奖,有1篇在省《学术交流》上刊载。九是学会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市社科各学会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如市民营企业协会召开了第1届年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会上收到论文 45篇,有15篇论文获奖;市民办教育协会举办了民办教育培训班,对《民办教育法》和民办教育理论进行专题辅导讲座,覆盖全市各区的会员 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市房产物业管理协会召开了房产物业理论研讨会,会上,共收到论文110篇,有12篇论文在会上宣读,最后评出 67篇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市税务学会举办了调研会,向所属分会下发了2005年税务调研课题;市教育学会举办了省东部地区教育理论课题现场会,来自牡丹江、双鸭山、鹤岗、七台河、鸡西等城市的教育专家30余人参会,为教育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为经济建设服务】 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工作重心,研究制定了课题,深入基层调研,为经济发展服务。一是开展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招投标工作。按照“三结合,三为主”的原则,立足佳木斯市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实际和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探讨和研究“十五”期间佳木斯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为推进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制定了《佳木斯市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规划》,组织了课题立项、课题招标,经专家论证共立项50多个重点科研课题。通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市理论工作者研究热情,增强了为佳木斯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二是为繁荣发展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献计出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3号文件和省10号文件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经过半年多的调研,起草了佳木斯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了把文件起草好,社科联主席马文同志还参加了在长春召开的东北三省社科联协作会,了解吉林、辽宁在贯彻落实中央3 号文件的做法。市委常委会研究批准,以市委13号文件下发全市各单位。三是抓好全市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市委宣传部的部署,与市委宣传部同志一起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加强对全市企业文化建设指导,重点抓了市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11月份,在2005成都中外企业文化建设峰会上,佳木斯烟草公司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2月份,在国家烟草专卖局长沙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佳木斯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作了经验介绍。四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一年来,组织全市社科界及各学会开展研讨活动12次,形成理论成果400余篇;组织社会科学普及活动8次,咨询服务8 600余人次,散发传单15 000余份;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两次,全省性学术交流3次,交流资料 300余份,在全国、全省展示了我市社会科学工作的成果,扩大了佳木斯的知名度。市民办教育协会、市工运研究会、市预防职务犯罪协会、市财政学会、市检察官协会、市审计学会等都开展了相关法规的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办好《佳木斯社会科学》刊物】 为了给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阵地,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出版了三期《佳木斯社会科学》。并将刊物寄送全国 500个大中城市社科资料室、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图书馆、情报所、社科研究机构等部门进行交流。送市级五大班子领导及各部委办局,县市区领导及各乡镇,市直、中省直及企事业单位,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杂志已经覆盖了全市各个部门,反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