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佳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佳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效益】 2005年,佳星公司生产浮法玻璃247.2万重箱,比上年245万重箱提高0.9%,比计划245万重箱提高0.9%;总成品率平均达91.85%,比上年93.01%降低 1.25%。比计划92%降低0.16%;单位成本51.05元/重箱,比上年45.11元/重箱提高13.17%,比计划49.5元/重箱提高3.13%;产品销量达到242.8万重箱,比上年232.7万重箱提高4.34%,比计划260万重箱降低6.62%;实现销售收入15 494万元(不含税),比上年同期15 538万元降低0.28%;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6 186万元;实现利税1 598.6万元,其中:实现税金1 320万元,比上年同期 1 632万元降低19.12%;实现利润278.6万元,比上年同期3 096 万元减少2 817.4万元。
  【企业管理】 一是强化设备管理,改进工艺技术,实现稳产高产,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调整料方,拉引量平均达到375吨/天,月均产量达到20.8万重箱,最高达 21.7万重箱(5月),创造了新线投产以来的新记录。二是保品种,创优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顺利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换版后的第二次监督审核。佳星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在全国 136家浮法玻璃产品抽样对比检验中,产品质量及质检水平位居东北同行业厂家前列,公司被授予市质量信誉AAA企业,首次获得全省用户满意企业称号。 三是最大限度降低制造成本。在原燃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重箱成本同比提高 5.5元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产量,加大碎玻璃采购,全方位比质比价,实施一系列革新改造,使节能降耗降成本取得明显成效。在成本同比上升 1 469万元,产品价格下滑损失733万元的情况下,消化减利因素,实现增收节支505万元。四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逐步达到规范运行。修订完善实施《重大事故工作处置规定》、《人员及车辆出入厂区管理规定》、《物资比质比价管理规定》、《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市场价格的有关规定》、《职能划分和业务衔接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企业管理更加有章可循。五是成功实施 ERP信息化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刻变革,投资56万元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不全、销售、采购和库存管理环节不够规范等多方面问题,在优化传统的业务流程、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提高工作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营销】一是开拓新市场,开发新用户。加大农村市场、中小城镇、直接用户的开发力度,使公司产品填补了萝北、建三江、勃利、集贤、阿城、双城等省内多处市场空白点,在保证原有市场份额不减、老用户不丢的同时,共开发新用户、直接用户42户,增加销售收入420万元。二是抓住机遇,搞活销售。通过精心组织落实销售计划,抓住市场空挡,打市场的时间、品种、价格差,淡季积极组织市场畅销的 3mm等特殊品种销售,既有效地缓解了常规品种的市场销售压力,又增加收入 159万元。三是加大对俄经贸,扩大直销用户。在年初库存压力大、国内市场旺季来临晚、价格降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的情况下,全面加大对俄出口的工作力度,通过用高质量的镜车级产品巩固了俄罗斯远东市场并不断向其腹地延伸,出口量特别是直销量激增。全年累计实现出口49.88万重箱,占产品销售总量的20%;实现外贸销售收入 3 792万元,其中直接出口创汇126万美元,是上年的2倍。
  【企业改革】 一是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以体现效率、兼顾公平为原则,出台并实施了新的工资分配管理办法,使全员人均收入增加114元,增幅为14.5%。二是平稳推进社保并轨试点工作。从年初开始,积极推进下岗人员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完成了历史形成的欠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经济补偿金的测算,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尽可能减免所欠各种费用,待优惠政策到位,下岗人员向失业保险并轨过渡即可实现操作,为企业今后转制创造了条件。
  【项目建设】 全年共完成工程项目61项,其中计划土建及专项工程18项,设备大中修19项,计划外土建及专项工程24项,所有项目工程一律通过招标议标的方式组织完成,全年共组织各类招标议标23次,直接压缩工程预算113万元;减少其它费用支出 65万元;利库利旧节省支出24万元。所有工程项目基本达到了公司质量工期总体要求,大中修项目均未对生产构成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