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
交通·邮电
铁路运输
【地理概况】 佳木斯铁路办事处位于我国东北部边陲城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站前路。东部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盛产小麦、大豆、大米、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南部是完达山脉; 西部是小兴安岭腹地。周边地区有鹤岗、双鸭山、富锦、同江、伊春5个市,有鹤岗、双鸭山2个矿业集团,年产原煤2 000万吨以上,还有佳木斯、富锦、同江、抚远、饶河、嘉荫6个国家一级口岸。
【机构设置】2005年3月,根据哈铁政策联[2005]34号、哈铁劳联 [2005]35号和哈铁劳函[2005]244号文件, 佳木斯铁路办事处在铁道部撤销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的同时正式成立。编制设置:办事处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下设安全监察室、综合办公室、财务室、离退休办公室、社会保险办公室五个职能部门。党群部门设党工委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下设党工委办公室。办事处附属机构有老干部活动室。办事处主任罗汉森,副主任胡昌荣、周云成,安监室主任宋文,综合办主任张长福,财务室主任孙淑英,社保室主任林森;党工委书记任守庆、副书记孙宝武,党工委办主任田振义。办事处定编60人,现职55人。其中行政定编54人、现职49人,党群定编6人。现职6人,办事处附属机构(离退休活动站)定编 9人,现职9人。
【体制改革】 按照铁道部、铁路局关于撤销分局的总体工作部署要求,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安全和稳定工作,确保分局撤销改革的平稳顺利过渡。先后召开了21次会议,制定并落实了《撤销佳木斯分局操作方案》及9个配套实施方案,成立了 5个包保检查组和4个联合添乘检查组,确保了辖区现实安全。仅用 5天时间完成了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工作,没有出现一人上访,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事故,实现了“确保平稳过渡,确保运输安全,确保队伍稳定”的目标。在佳木斯铁分局撤销过程中,原分局机关干部828人中:移交路局353人,充实站段 374人,办事处安置37人,办事处编外安置54人,列办事处附属10人。在分局所属 214名工人中,除路局上收分支机构外,全部安置到站段。29台汽车办事处留用4台,封存3台,其余全部调剂到站段;微机、桌椅等办公用品,物随人走,全部分配到各单位。
【生产布局】 按照路局关于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有关要求,先后两次对辖区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整。第一次从3月28日到29日,按照哈铁劳联函[2005]163号文件精神,在路局包保组的领导下,仅用两天时间就顺利将原伊春公司整建制划入佳木斯车务段管理,将原佳木斯车务段管内梧桐至铁力站按现状划交绥化车务段管理。第二次从4月27日—28日,按照哈铁劳联函[2005]221号文件和路局领导要求,召开5次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会议,积极开展情况摸底、方案制定、班子配备、人员安置、资产移交等各项工作,按时完成鹤岗站、双鸭山站和福前公司撤并工作。到2005年底,办事处辖区运输单位由原来的13个减少到10个,管辖中间站由78个减少到62个。
【干部“双定”工作】 按照路局《关于对运输一线单位干部实施定岗定编的指导意见》(哈铁人联网电 [2005]559号)电报要求,本着“逐级负责,分层操作,竞争择优,按编配备”的基本思路,稳步实施干部双定工作。在领导干部双定上,坚持“按政策办事、尊重站段意见、党政通盘考虑、优化班子结构”的原则,合理调配了各单位班子成员,其中低聘 9人,办理二线6人,横向交流13人,推荐到路局4人,确保各单位班子不超编和“双达标”。在非领导干部双定上,按照“统一思想,掌握政策;竞争择优,有情操作;稳步推进,平稳过渡”的总体要求,通过组织考察、述职测评、经历审查、综合评价等程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合理调整配备。实施双定后,辖区内10个运输站段共办理二线113人,清理代干54人,直接低聘 27人,分流辅业12人,改当工人2人,办理外劳和休长假3人,站段编内定岗干部 1 255人,编外安排干部134人,达到了“精兵进科室,强将上车间;力量更均衡,结构更合理”的要求。
【直(附)属机构整合】 2005年5月,路局先后下发5个文电,对佳木斯办事处辖区内15个直附属单位进行整合撤并,其中撤销机构2个,整合机构13个。办事处先后6次与整合撤并机构负责人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撤销机构全员遣散、超员机构系统分流、缺员机构横向调剂、符合条件人员办理二线的人员安置方法,合理分流安置整合撤并单位干部,确保每个机构和每名干部都迅速调整安置到位。在此期间,共向站段分流21人,横向交流12人,办理二线26人,改当工人1人。目前,办事处辖区内共有直附属单位19个。
【职工技校移交】 2005年10月24日,接到路局关于运输技校实施属地移交的电报后,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召集有关部门及原分局财务、劳资、社保等部门负责人成立移交工作组,集中办公,定时开会,随时研究,在摸清人员、资产、费用等底数的基础上,反复研究移交协议的有关具体内容,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多次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经过 4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铁路运输技学(含职高)的整体移交工作。共向佳木斯市政府移交人员46人、固定资产原值8 987 096.23元,土地使用总面积 32 115.69平方米,并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全省分离哈尔滨铁路局办社会职能工作方案》核定费用,支付给佳木斯市政府。
【安全持续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路局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安全检查监督职能作用,努力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2005年办事处5次派出27人参加路局组织的互检,7次组织辖区内的大范围检查;领导干部添乘机车检查84趟次,比定量多21趟次;共发现有质量的信息3 663条,下发安全监察通知书87份,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9份;派出施工监控干部273人次,监控各类施工项目181项,占各类施工总数的29%,比路局规定的比例高出 9个百分点。同时开展车机联控、货物装载、线路质量、防护桩安装、道口安全、路料回收、防洪防汛、轨道电路分路、地铁安全评估等各类专项检查27次。还对宝清地铁、桦南地铁、西林钢铁公司专用线、佳木斯发电厂专用线进行了安全论证和评估,共发现各类严重问题37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整改建议,有效提高了地铁公司安全保障能力。并且,按照哈铁劳函 [2005]228号文件要求,认真履行了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定性、定责和处理职责。对辖区内发生的一般事故,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采取逐级上报、专业调查、集体定责的办法,确定事故性质、原因和责任。事故定责原则上不过夜,对原因比较复杂的事故定责时间不超过48小时。2005年,辖区内发生 144件定责行车事故,有134件是由办事处安全监察室定责的,准确率达到100%。
【职工队伍稳定】 2005年,办事处共接待和协调处理群众来访218件次,其中个人访190件次、集体访28件460人次。针对原福前公司98名病退职工退休待遇问题,办事处先后5次深入福前线了解情况、3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问题,稳定了职工情绪。针对原分局党校动迁、5户离休老干部因费用低不搬家,严重影响工期问题,办事处主任罗汉森亲自出面做离休老干部工作,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针对客运段职工对竞争上岗反映强烈问题,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客运段负责人到路局进行劝访工作,并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竞争上岗办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针对集体职工反映的养老保险金缴纳等问题,办事处信访负责人先后 6次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对能解决的尽量解决,对解决不了的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确保了这部分职工不再上访。
【局派工作如期完成】 在同江地铁工程建设中, 组建了同江铁路工作协调小组,先后8次去同江开展工作,3次召开协调会,有效解决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问题。截至2005年 9月6日,一期工程建设结束。同时办理了公司注册手续,起草了临时运输组织、设备维修管理、铁路装卸管理等12个内部专业管理办法;12月12日,同江铁路通过正式验收开始运营,首发货物列车32辆。在战略装车点工程建设中,按照路局8月 24日党政联席会议关于建立煤炭战略装车点的有关要求,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如期完成任务。总投入1 100万元,比预算节省300万元。累计完成土石方35 492.10立方米、新铺道岔7组、新铺线路2 800延长米、平整站台83 950平方米,新修道路1.5公里,新修平交道口2处,迁移并安装轨道衡 2个,清理地煤42 000吨,拆迁房屋2 处,拆除线路3 500米,拆除道岔8组、拆除旧站台墙 1 812延长米,拆除走行吊轨道310米。卸碎石 60车,达到了整列进、整列装、整列发的目标要求,实现了施工期间无事故发生。11月8日、11日两个装车点相继开通运营,截至12月底,累计装车184 列9 566辆604 800吨,日均4.3列222辆 14 065吨,平均每列停留时间3.3小时,比原来每列停留时间 9小时压缩5.7小时。
【路市关系不断加强】 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成立了王三五河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协调解决整治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出人力、设备、技术和物资,经过 7昼夜连续奋战,累计清理河道近400延长米,抽出积水900吨,外运土方 3万立方米,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样板工程。在应对供水危机过程中,研究应对花江水污染后供水危机预案,每天组织专人深入市内重点水源了解水质情况和供水情况,确保铁路地区供水不出任何问题。在配合江北新水源接电工作中,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组织20多人迅速进驻施工现场配合施工,经过12个小时连续奋战,顺利完成任务。在防汛、除雪工作中,将分给铁路的分担区细化到各单位,积极协调各单位及时清除积雪。出动5 000多人次,清除分担区积雪,全面达到市政府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