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
邮政
【经营业务】 2005年,佳木斯市邮政局系统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累计完成18 276万元;邮政业务支出16 232.16万元;实现收支差额1 475.8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6.32万元。邮递类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 843万元,同比增长12.37%,高出邮政业务总收入15.O5个百分点,占总收入比重的15.37%,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全局商函业务累计实现收入 695万元,同比增长18.8%,占函件收入比重的88.09%,拉动函件业务收入增幅34.37个百分点。物流业务全局分销“喷施宝”2351箱,实现收入 122万元。销售额位居全省第一。速递业务共办理速递身份证2 798件,完成“二代”身份证换证127 件,办理司法文书521件。报刊发行业务完成报刊收订流转额2 192.84万元,同比增长 2.95%。包件业务成功地拓展了校园包裹、军营包裹市场。全局储蓄余额达到50.95亿元,市场占有率为20.98%,活期比重达 39.05%。全局累计实现代理保费2.02亿元,综合手续费率达到3.65%,实现收入 728.75万元。汇兑业务重点加快了“二小时汇款”、“汇款回执”、“实时汇款”、“西联汇款”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发展。金融中间业务积极拓展业务种类,全局实现手续费收入34万元。全局发展个性化邮票10 050版,集邮品毛利率达到41.11%,削减库存60万元。报刊音像业务全区已建成邮政书店连锁网点26处。代办电信业务全年累计代收话费1 263万元,实现收入18.95万元。
【市场营销】 加强全区营销的统一策划与组织,统筹安排全区的营销工作,不断拓展业务营销的广度空间和深度市场,确保了营销活动的效果。加强邮政大客户的营销管理,将不同档次的大客户进行分类、分档、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的大客户类型和级别,实施分层攻关与维护,通过个性化服务与差异化管理,满足不同客户的用邮需求。目前,全局共有建档大客户542户。充分发挥信息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营销资源及全员共同参与等多种方式,搜集用户信息,成立了由大客户服务中心兼管的信息管理中心,建立了信息采集、评估和奖励考核机制,激发了全局职工自觉搜集、主动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热情,为市场营销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料。
【优化服务】 一是实行内部支撑单位服务承诺制度,全局五个支撑部门向经营单位及县局公布了服务承诺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意识、支撑能力和工作效率。制定了窗口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和完善了窗口服务标准,明确了服务工作的责任,细化了各项服务考核指标,加大了对服务工作检查考核的力度和密度,使全局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对部分局所进行了装修改造和网点迁移,并对电子化支局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更新,重新塑造了企业的对外服务形象。
【网络整合】 本着“优化运行机制,整合网络资源,拓展业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的原则,积极推进投递网络的优化改造,把原来的“三网合一”投递模式改为普遍服务网、速递服务网、物流服务网和机要投递四个网,初步实现了分网运作,各显功效的改造目标。同时,从延伸邮政网络、拓宽服务范围入手,重点加强了“三农”服务站和社区邮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积极推广了富锦局“信报收投站”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了《“三农”服务站管理办法》。目前,全区已建成“三农”服务站262处,社区邮政服务中心4处。
【企业改革】 稳步实施专业化经营体制改革。首先对函件广告、报刊零售两个专业实行了模拟公司化运行改革,通过对人员、资产、成本费用的科学核定,下达收入和收支差额计划,实行模拟公司目标管理考核的办法,全面落实了经营管理责任。同时,采用专业的收益与全区业务收入挂钩考核的办法,强化专业营销职能,提高了县局专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和能力。在用人上,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调整、配强了部分县局领导班子,在全局范围内对市局15个中层管理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形成了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在用工上,加强了对从业人员业务及服务技能的培训,促进了全员劳动技能的普遍提高。同时,在局内招聘1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劳务工,对其实行聘用工管理,待遇等同于同岗位的在册职工。在分配上,本着一次分配重在导向,二次分配重在激励的原则,重新调整、完善了邮政营业局工资分配机制,取消了营业各分局的二次分配职能,增强了工资分配发放的透明度。
【企业管理】 推行了成本费用目标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了预算项目,优化成本结构,压缩办公费、通信及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进一步规范了代办费和劳务费的支出,增强了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性。同时,以考核部门绩效水平为手段,将全局各基层单位核定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单位对成本费用支出的管理。在基层单位推行绩效考核,实行百分考评制和上缴风险抵押金制度,强化了各单位的增收创效意识。规范了劳动用工管理。对全局的劳务用工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建立了劳务工个人档案,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加强网络运行管理,减化内部处理环节,调整作业流程,优化作业组织,共减员89人。对主业和鑫都公司的部分机构进行了撤并,合理安置鑫都公司员工21人,为邮政体制改革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加大财务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业务部门及各县(市)局的财务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实现了财务、业务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对销售类业务库存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水平。加强了对单项业务收入列收标准的检查工作,通过严格资费政策、规范列收口径,保证了财务收入的真实性。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监督制度,加强了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年内共进行各类审计122项,有力地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继续加强安全管理,把安全工作重点放在资金安全上,制定了资金安全大检查方案,成立了专项检查组,分别对全区资金安全防范、硬件设施配置、规章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召开了安全工作专项会议。同时,深入实施安全工作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加大了监督检查及考核力度,投入资金 120余万元,对全区硬件防范设施进行了统一更新改造,提高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