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计划
综合管理
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1.5亿元,同比增长12.8%,超计划2.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5%,超计划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4亿元,同比增长23.4%。全年争取国家、省投资6.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0%。招商引资争取外国政府贷款26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210.6%。重点组织推进 19个续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2005年完成投资7.1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8%;全年有 8个项目实现当年竣工或投产,超额完成2项。精心组织,高质量完成了《佳木斯市总体发展战略》和 《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写工作。
【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1、争取资金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5年,市发改委争取国家、省资金6.4亿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25 799万元,国家补助专项资金9 719万元,省投资金9 182万元,开行贷款18 000万元,周转金 1 500万元,确保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的完成。其中:交通建设方面,共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18 381万元,建设了同江地方铁路二期工程、通乡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了全市交通网化进程。农业建设方面,争取资金10 808.4万元,开工建设了松花江防洪、水稻基地、大型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的保障能力。市场建设方面,争取国家、省资金 680万元用于佳木斯合江果品和三江粮食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使城市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争取国家投资26 629万元,保证了佳木斯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锦江区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排水配套、经济开发区等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为佳木斯市急救中心、传染病院、图书馆、富锦市职教中心等项目争取资金 1 586.4万元。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争取国补、省预算内等各项资金 260万元,用于劳动力转移中心和千里绿色食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扶贫开发方面,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 4 485万元,加快了全市扶贫开发进程。此外,还争取项目前期费1 000万元,省预算内高技术资金50万元。2、间接利用外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上报省发改委间接利用外资项目4项,其中富锦5万亩苜蓿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争取外国政府贷款 26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 106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 106万元。3、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重点推进的 19个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已完成投资7.1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6亿元。13个新开发及前期项目中,2005年完成12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4项。初步确定佳木斯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 200项,规划投资1 000亿元。全年实现竣工或投产项目8项,超额完成2项。分别为日产 2 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环保型电力电缆及生产新型阻燃环保电缆材料的技术改造、佳木斯市体育中心、佳木斯市滑冰馆、佳木斯市公共卫生大厦、劳动力市场建设项目、佳木斯三江粮食批发大市场扩建项目、年产 8 000吨高纯度酸及新型低残留农药项目。争取国家、省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电厂六期扩建项目全部完成了 27项前期工作,经过100余次的进省进京以及去华电的汇报沟通,已顺利上报国家,项目有望在2006年开工建设。同江地方铁路大桥项目进展顺利,国家已经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煤机公司改造项目利用企业自有资金担保申请国债资金,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特批,落实国债项目资金1 174万元。争取国家大型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投资6 500万元。争取到省3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和外派劳务基地县中的5个,占全省总数的16.7%。佳木斯市粮食批发市场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并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 市发改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构建省东部能源重化工业经济区、三江物流中心、沿江载能产业带和沿边开放带等一系列构想,并写入全市“十一五”规划,一些设想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派专题调研组来佳木斯市调研,东部地区经济带等构想被列入省“十一五”规划。推进全市搭建金融平台和银企合作,落实开行贷款额度4.92亿元,其中首批已获核准 1亿元。为保住全市经济发展载体平台,在诸多条件对佳木斯市开发区不利的情况下,作好对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工作,使佳木斯市开发区得以保留,为今后全市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支撑载体。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启动工作会议,编制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对可再生资源展开了调查,并重点谋划和上报了一批项目。积极组织开展了煤炭资源勘察、风力、水力、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洁净的调查工作,其中煤炭资源勘察已取得初步成效,风力资源利用项目已经形成规划并陆续启动建设,大型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生物资源摸底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生物质能源项目已经陆续推出,部分已经着手开工建设。
【老工业基地振兴】 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24 项,超目标任务5项,完成投资6.2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 500万元。编制老工业基地专项规划,编制了能源煤化工发展规划、医药工业、石化工业、森林工业、佳木斯市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矿产资源情况开展了全面调查,形成了《佳木斯市资源现状及2005年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加强老工业基地政策争取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不良贷款剥离等工作。抓好老工业基地项目库建设,围绕佳木斯市比较优势,开发了年产 60万吨甲醇、30万吨焦油、8万吨精制苯、2万吨聚乳酸、50万吨DDC等重点招商项目。强化老工业基地项目申报工作,向省上报了沃尔德电缆等11个老工业基地振兴第三批国债项目,选出21个项目申报老工业基地振兴平台第一批软贷款项目,目前在全省第一批九个项目中佳木斯市煤机公司项目列在其中。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质量。 认真落实了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办理的承诺。2005年共审批各类投资项目65项。接待企业及客商投资项目咨询服务 128项,均做到认真答复和及时处理。市发改委窗口多次被市行政中心评选为“红旗窗口”,窗口工作人员被评为年度 “优秀共产党员”,窗口岗位被评为“优质服务先锋岗”。2、积极做好新时期计划编制工作。改革和创新新时期计划编制手段,不断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增强计划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性,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市半年及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科学制定了全市年度发展计划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了佳木斯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工作,同时形成了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开发园区、城市营销、招商引资等若干重点专项规划。 3、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工作。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的实效性,实行月分析季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并针对问题,适时提出建议对策,及时调节经济运行。2005年,市发改委负责的全市三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计划2.8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税收贡献率超过计划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超计划8.4个百分点。同时,为加强经济运行制度化建设,市发改委提出了“八个强化”、实行“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六个信息渠道建设”的工作思路,其《努力探索做好新时期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的经验材料在省系统会议上进行交流,获得好评。 4、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先后对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升级、油气资源等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30多个相关专题调研报告, 以及组织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外,为做好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和拟订了44个重大课题,组织全市进行调研,其中市发改委完成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