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服务全市经济】 2005年,市工商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工作大局,以推进“五件大事”和“五项活动”为重点,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国企改革,落实省局关于支持国企改革的“53条”优惠措施,对全市121 户重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包扶。采取走访调研、提前介入、现场办公、分类指导等方式,加大对国企改制的推进力度。深入企业现场办公85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改制难题500余个,为73户国有企业办理了转制手续。鼓励支持31户私营企业以购买、租赁等形式参与国企改制,注入资金 3 500万元,盘活国企资产8 000余万元。大力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制定了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实施创业引导、登记服务、经营解忧等措施,壮大民营经济队伍。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38 701户,私营企业2 778户。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办理下岗再就业执照2 103个,免收规费191万元。启动个体私营会员服务工程,为会员提供了购物、就医、法律援助等多项优惠服务。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涉农市场主体,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畜牧和水产养殖加工业、农村旅游服务业等市场主体 130户,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246人。创新订单农业方式,组织50个农资厂家、批发商与农民签订订单 60余份,把 320吨农资送到农户手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做了专门报道。市局市场科和汤原局获得了全国红盾护农行动先进集体。推进名牌战略,深入实施《名牌商标战略三年规划》,引导办理注册商标103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到1 960件。帮助桦川和桦南协调办理了两个地理标志商标。开展了老工业企业著名商标专项帮扶活动,帮助纸业集团、联合收等 4件老品牌保持了著名商标荣誉。大力培育“三名商标”,目前全市已有知名商标31件、著名商标24件、驰名商标 1件。希波集团被认证为全国驰名商标,实现了佳木斯市驰名商标的历史性突破。市局在全省首届公益广告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参与市政府开展的“招商引资年”活动,机关和基层合力招商引资,引进远方草业等12个项目,到位资金5 595 万元。对2004年引进的红旗建材大市场等投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参与引入俄罗斯、省内外 150余家商户就进驻红旗大市场进行洽谈,为该市场如期开业奠定了基础。市工商局荣获市级文明行业先进系统、市民营经济推进先进单位、市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着眼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全年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2 742件,收缴罚没款369.7万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以“六查六看”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包装食品、肉类、饮品、酒类以及农村食品市场、节日食品市场等系列整治行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 158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70余个品种、案值150万余元;捣毁食品制假窝点 157个。有效发挥商品检测车作用,对450余种食品开展了质量检测,责令退市不合格食品91种。集中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以保护名牌商标、涉外商标、老工业企业商标、民营企业商标、农字号商标等 6类商标为重点,采取打防结合、内外联动、维权服务等措施,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83件,收缴侵权商标标识11.3万多件,有效地保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到国家总局和省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召开“打虚假,树诚信”会议,建立广告市场执法协作机制,开展“诚信广告年”创建活动。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75件,责令停止发布广告29件,收缴违法印刷品广告 13.9万份,药品、保健品、医疗等虚假广告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以打击商业贿赂、误导宣传、虚假降价为重点,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和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案件26件。继续加大对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打击力度,端掉传销窝点13个,驱散人员 1 670人。强化合同监管,纠正违规格式合同条款37项。强化重要商品市场监管,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执法行动,查处假冒伪劣化肥、种子、农药1 800余吨、农具150台,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200多万元。继续加强对陈化粮、成品油、机动车等市场的监管,查处了倒卖成品油和拆解报废汽车案件等大要案;牵头开展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查处经销假冒碘盐案件7件。继续推进“12315”进市场、进商厦、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完善了“12315”消保维权网络建设,开展了“3·15”大型消费维权行动,组织了以公用企事业单位为主要对象的“消费满意度评议”活动。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 663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3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295万元。在松花江水污染防控期间,对饮用水、食品市场和涉水企业进行严密监控,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登记注册程序,严把市场准入关。全市新登记内资企业1 302 户、外资企业9户,合格率达100%。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检率分别达到 95%和92%。查处违反企业登记法规案件198件,清理无照经营600余户,会同有关部门取缔黑网吧42户。
  【市场监管】 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和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扎实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集中时间和人力,建成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录入企业档案7 874户,个体档案 37 087户。及时启动了分类监管,推行了工商所网上认领、属地巡查、网络化监管模式。省局在佳市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市工商局的经验。 由市工商局牵头成立了信用企业协会,首批发展会员140余户。落实《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强化了工商所的属地管理,落实了维护辖区食品市场秩序的责任。督促企业和业户进一步落实商品质量进货查验、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制度,建立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档案7 163户。深入开展了“双诚”示范街 (店)创建评比活动,增强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整合工商所职能,规范“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制管理,推进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市局工商业务科室实行“以上带下”抓执法,提高了工商所的综合监管水平。全市工商所查办案件1 700件,占办案总数的81%,促进了基层监管执法职能到位。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问责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体系。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和案卷评查活动。推行立案网上公示制度,增加了执法办案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了案件审核把关,未发生复议败诉案件。在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市工商局获得了第一名。
  【机关基层建设】 加强机关基层建设,深化系统、规范管理,完成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目标。累计自筹和匹配资金389.4万元,共新建工商所29个,改扩建 28个。制定了工商所内务、纪律和行政执法 “三个条令”,加大了工商所内部规范化建设力度。全市工商所有 29个达到AAA级,25个达到AA级,圆满完成了省局提出的三年规划目标。巩固市局与县 (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网络建设成果,继续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市局投入30万元,增配微机50台(套)。研发了工商所规范化管理软件并被省局推广。加强红盾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了领导干部“四学”、党建工作、纪检监察等多个专题网页,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了督办检查、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和信访管理等制度,加强了固定资产分类编码管理,开展了“增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调研活动。市局投人180.6万元,扩建装修了机关食堂,修缮改造了3个分局和 7个工商所的办公场所和取暖设施;在市局办公楼安装了电子监控防盗系统;增添执法车辆12台。强化财务预算的编审与执行工作,完善了财务监督机制。继续抓好规费收缴工作,克服各种减费因素,圆满完成了年度预算。进一步深化经费包干,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市局全年节约资金50余万元,新增固定资产 150万元。另外,各级个协、私协、消协、市场治安民警队等部门都能够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真抓实干,在维护会员和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治安秩序、维护系统和谐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