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综合管理】 2005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帮助48户重点企业开发优质产品。深入桦南县企业举办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培训班,共培训50人。组织佳木斯发电厂、多多集团等企业上报9项QC成果,参加全省优秀 QC成果的评选。组织25户在全省同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参加“黑龙江名牌产品”的评比。建立了企业质量档案1 349户。加强标准化工作,为57户企业注册标准68项,为37户企业备案企业标准48项,为10户企业修订企业标准15项,帮助6户企业采用国际标准 13项。配合省局完成了对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验收,并召开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经验座谈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开展了餐饮业、集贸市场、眼镜店、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检查189家饭店、7家集贸市场,查处了 1家商店经销假冒牡丹江衡器厂衡器的案件。对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其存在的计量建标档案不全、防静电检测使用过期检测规范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在佳木斯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能源计量试点工作。全年共受理企业生产许可证申报330户、368个申证单元,获证 296户。其中,老五类食品生产企业293户、308个申证单元,获证271户。新十类食品生产企业32 户、35个申证单元,获证22户。新十三类受理5户企业、25个申证单元,获证3户。下达《书面审查不合格通知单》57份,下达整顿意见书157份、整改意见1 156条。对65户企业市场准入企业进行年审,下达整改通知书42份,对6户企业限期整改。深入开展现场监察“十二查”活动。(主要查资质证书管理;查锅炉图纸备案;查超级别生产(安装);查定期检验;查备案和报批;查培训质量;查持证上岗;查质保体系运转情况;查报停报废设备;查“六小、五无”企业;查锅炉房;查监察机构履行职责情况),共检查资质单位126家,审查安装图纸440份,检验报告单2 480份,检查“六小、五无”企业120家,对7个单位使用 “非标锅炉”、1个单位使用“非标压力容器”予以强制拆除。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监察人员2 200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1 061家,设备总数1 213台套,查处隐患设备126台,报废特种设备32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13份。检验各类特种设备2 632台(套),检验率90%,制造监检、安装监检率 100%。开展专项整治,市、县两级局同步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充装、储存等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充装单位10家,危险化学品气瓶经销单位7家,危险化学品气瓶使用单位 5家,共报废各类气瓶294只。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化数据库。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定了《在用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监控方案》、《在用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以佳木斯黑龙化工集团液氯储罐为试点开展救援演练,在全市推广,年内已经在全市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行业的 6户企业完成了救援演练,全市重大危险源没发生任何事故。
  【专项打假】 进一步落实打假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质量技术监督(打假)责任状,分别与责任区内的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承诺书。组织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三个专项整治工作,在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中共检查肉灌制品、米、面、油、酱油、醋、糕点、元宵、饮料、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75户,查处马志强米业有限公司委托无生产许可证企业加工大米案等 21起,销毁假劣食品货值3.6万元。在农贸市场专项整治中,共检查农资生产经销企业 35家,查获假劣农资货值0.4万元。在建材市场专项整治中,共检查建材生产加工企业117家,查获劣质水泥编织袋和劣质建材总价值6.5万元。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 859人次。检查企业 4 122户次。检查产(商)品12 900余批次。办理行政案件219起、简易程序案件70起、一般程序案件149起、万元以上案件22 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6起,捣毁黑加工点82 个。已在全市224个社区设产品质量的联络员,在1 300余户企业设产品质量的管理员,在全市76个乡镇1 010个村设产品质量的协管员,在全市20个打假责任区设产品质量的监督员。共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13次。下发了《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五一”、“十一”、“元旦”、“春节”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签订了《节日期间监督检查目标责任状》,加大对节日期间食品质量的执法检查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查处了佳木斯松雪面粉厂生产不合格面粉案等8起案件,货值36万元。销毁不合格饮料2 000余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9份,并通过新闻媒体对不合格企业予以曝光。
  【产品信誉等级数据库工作】 对全市 1 349户生产企业按照 A、B、C、D、E五个等级建立了全市企业产品信誉等级数据库。 对已获得国家名牌、省名牌产品、 省免检产品以及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生产企业评价为A级企业;对具有检验检测能力,二年抽查均合格的产品生产企业评价为 B级企业;对没有检验检测能力或者检验检测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评价为C级企业;对有营业执照、无生产规模、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评价为D级企业;对无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标准的企业评价为E级企业。市1 349户企业中A级企业共 38户,8级企业162户,C级企业866户,D级企业283户。E级企业(小作坊)867户。企业信誉等级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定期升降级制度。已有15户D级企业升到C级企业,23户C级企业升到B级企业。扩大了企业产品质量档案的建档范围,全市电子档案库容由700户增加到1 349户企业。
  【质监建设】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建设,设立了专门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了县级局技术机构建设,县局共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增汽车辛烷值检测仪等设备 28台(套),新增检验项目16项,重点建设了常规的理化实验室和普通的微生物实验室。投入50万元为市质检中心配备了水中油检测仪、数显式密度仪的检测设备6台(套),新增检验项目5大类69项。市质检中心经农业部批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室。市质检中心计量部通过JJF1069—2000考核评定的涉及长度、定量包装等61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市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项目47项;计量校准33台(套);授权签字人19人。质检部通过双认证涉及食品、机电、建材、室内装饰材料、无公害食品、无公害产地环境等6大类57项,801个品种,164个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