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银行
市农业银行
【存款业务】 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佳木斯分行存款稳步、快速增长,创历史最高纪录。到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不含外币)为635 933万元,比年初增加 80 115万元,完成省行计划的127.1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96 905万元,比年初增加52 054万元,完成省行计划的120%。对公存款余额139 028万元,比年初增加28 061万元,完成省行计划的140.31%,全省排名第二。外币存款余额为271万美元;同业存款余额为7 575万元,比年初增加 929万元。牢固树立“跳出储蓄抓存款”的营销观念,不局限于单纯揽储,以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为依托,将存、贷、汇以及中间业务组合起来进行营销,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金融服务。如通过积极工作争取到全市社保基金的代发工资业务,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带动了存款大幅增长;为积极发展教育储蓄新的存款增长点,制定了《教育储蓄管理办法》,下达全年任务和阶段计划,和平支行以学生家长为营销重点,采取多种市场营销方式开办此项业务,为组织存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场开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35万元,比上年增加242万元,增长40%,完成省行下达计划的104.37%。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2 619万元,其中代理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 100万元,代理产险保费收入实现519万元。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81万元。代收手机费 787万元,位居全市各商业银行收费额第一位,位居全省农行代收移动手机费收费额第二位。代收电费855万元.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代收交通罚款 1 108万元,高于上年代收量。代收固定电话、小灵通话费349万元。代收业务品种从上年 1O月至今,新开通代收中国网通固定电话、小灵通话费,代收电费、代收联通手机费、批量代扣地税业务、代扣新华人寿保险费业务、代收养老金、代发养老金等业务,代收移动手机费和交通罚款程序进行了升级,对全辖人员分别进行了代收业务培训。代发社保工资5万多户,增加对公存款2亿;代扣地税业务,增加发卡量200多张。农行与财达证券开办了银证转账业务,增加同业存款1 500万元,增加发卡量200多张。与国信证券、长江证券、兴安证券开通了银证通业务,开通银证通客户136户,增加活期存款260多万元,证券市值约在1 500万元左右。这些业务的开展,扩大了农行中间业务合作领域,也为农行电子业务发展打下了基础。年初以来,农行分别与中保、平保、太保、大地、天安 5家产险以及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五家寿险公司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全国金融票据业发展和农行上年引导类贷款中消费贷款形成不良多的实际情况,把有限的计划侧重倾斜到低风险的票据贴现贷款上,全年向省行申请贴现贷款计划26 000万元,实现全年纯增15 8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7 967万元,不仅保证了贷款的发放质量,而且还为农行增加了收入。不断发展银行卡和国际业务。截至2005年12月31日,银行卡发卡总量达195 877张,比年初增加 46 769张,完成省行全年计划的116.9%;卡存款余额57 384万元。比年初增加11 092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 518万元,占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62%;累计消费额4 477 万元。在全省首家发放了 “金穗通宝·大商集团百货大楼”联名卡。新发展特约商户48家,安装POS 机61台。到2005年末,农行全市国际结算量达到2 065万美元的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1 205万美元,完成省行下达计划的129%,实现了翻一番的既定目标,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 1%提高到目前的10%,与中行、工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局面。完成了5个网点的准入及上线营业工作,现有7个国际业务经办行基本实现了对外贸资源富集地区的市场介入,并覆盖了佳木斯市所有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外汇业务网点布局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初步形成了集中管理、两级经营的业务体系。
【清收盘活】 截至2005年12月末,共实现清收22 269万元,完成全年清收任务的110.79%;不良贷款余额332 936万元,较年初增加23 408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70.58%,比年初上升6.16个百分点,其中摸底清查新增不良贷款 24 775万元,影响不良贷款占比升高 5.25百分点。在“抓降”清收盘活工作方面主要抓好六件事:一是强化风险管理,市农业银行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市资产风险管理工作会议,建立由主管行长和风险、信贷、公司、个人、农贷、法规等部门经理组成的清收工作巡视组,对所辖各行每月督导检查一遍,对重点行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现场办公,当场决策。二是分类施策抓清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面清收清理涉农、消费等不良个贷,抢先处置高风险客户有效资产强制回笼贷款,果断实施风险客户市场战略性退出等项措施,进一步优化了信贷结构,遏止了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同江等 6个县行组成若干工作组,包村进户逐户推进。将市农业银行全辖涉农不良贷款细分为农户签字认账、不签字不认账等 9种类型。针对不同贷款类型,研究制定清收措施,全力进行抢收、催收,全年共实现不良农贷清收 3 814万元。以消费个贷清理为重点,实施联合清收、依法清收和责任清收。以个人业务部牵头,抽调人员组成 5个清收推进组,重点抓好西林支行、宏源支行等消费个贷重灾区,通过采取批量依法诉讼、打谈结合索赔、内外联手清收,内部责任清收等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治,全年共清收逾期消费个贷 7 442万元。以法人客户有效资产的公开处置变现为重点,实施强制“回笼”清收。对沉淀多年、多次清收无效的高风险贷款,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有效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处置变现,全力进行抢收。仅同江、富锦等地粮食附营企业有效资产处置变现就收回呆账贷款 568万元。对于风险预警信号增多、市场发展前景不佳的客户,加大防范、规避信贷风险的力度,对一批预退出、淘汰类客户实施了风险市场战略退出,全年实现清收 3 300万元。以公开拍卖抵债资产为重点,实施变现清收。全年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共拍卖处置抵债资产18项,处置金额1 400万元,入账金额638万元。以法律为依托,对重点欠款户进行起诉。起诉购买佳木斯市新天利商厦11名业户借款纠纷取得实质性胜利,汽车消费贷款与保险公司诉讼取得初步胜利。“摸底清查”共查实认定23 464户、金额 148 978万元不良贷款。截止年末,上述不良贷款如实调整进账24 715万元,平台反映9 480万元,已收回830万元。加大消费贷款清收力度。截至12月末,消费贷款不良占比大幅下降,全市消费贷款总额为109 745万元,其中正常贷款74 550万元,不良贷款35 195万元,占消费贷款总额的32.07%。为扭转个贷“超三期”突出的不利局面,在全辖开展以“超三期”房贷和车贷为重点的清收清理专项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清收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的通知》,对2005年个贷风险化解和不良清收进行了总体部署。在住房贷款管理工作会议上,市农业银行党委确定开展清收试点工作,宏源支行为全市住房信贷清收试点单位。在清收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对超三期贷款逐笔落实清收责任人,限期清收和下岗清收;在全面清查清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清收;重点客户上门清收;批量诉讼、依法清收;内外联手,联合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主动要求司法等部门介入。同时加大抵押物处置力度,扩大清收成效。目前,宏源支行、前进支行、西林支行、桦南支行均已对部分住房和汽车不良贷款进行法律清收。
【贷款投放】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各项贷款余额(全口径)为 471 690万元。其中人民币自主类贷款余额为314 271万元,比年初下降27 436万元;引导类贷款余额为 62 599万元,比年初增加4 27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为22 193万元,比年初下降1 629万元;外币贷款余额为430万美元,与年初持平;客户退出计划完成3 109万元,完成计划的253%。在信贷管理方面坚持发展与退出并重,投放信贷稳妥有效。在客户准入、评级与授信工作上注意加强与省行处(室)的沟通和协调,取得上级行的理解和支持。全年共计受理AA级以上存量客户72户,上报省行72户,已审批65户,其中AAA级15户,AA级50户,市行审批A+级6户,A级11户。严格按照总行关于法人客户划分的“四个标准”,积极支持优良客户,全面提升一般客户,对限制和淘汰客户贷款坚决压缩或只收不贷。2005年省行按到期贷款时间应收回市行贷款计划12 640万元,市农业银行根据去年匹配的法人客户情况,除落实省行期限收回计划12 640万元外,还多下达430万元。截至 12月末,全面完成省行期限管理的到期贷款收回计划。提高信贷审查的质量和效率。重点对客户的实收资本、财务报表不实、抵押物不合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未年审以及客户资料和内部资料操作不完整等问题进行了审查,严格把关,准确界定,规范了信贷业务报送审查流程。全年共审查94笔(次),贷款审查质量与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优化农业贷款投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从传统的一家一户农业生产费用贷款中退出,集中资金全力支持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支持种植业的发展为信贷投放重点,加大对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能够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农户增收的项目,共投入贷款27 766万元,支持优质水稻75 000亩,高油大豆 13 500亩,支持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3 500余户。支持鸿源米业、星火米业优质大米加工的水稻基地生产;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支持优势农作物及乳品的深加工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佳木斯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市农业银行支持17家,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均在农行占有贷款,截至2005年末在农行贷款余额为14 452万元。根据全市农业经济特点,加大家庭农场及农户贷款的投放力度,累计投放家庭农场及农户贷款 21 757万元(含上年末投放3 628万元),较上年投放规模翻了一番,平均每县农业贷款投放在3 000万元以上,投放最多的是富锦市支行投放农业贷款7 112万元。遵循“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商业化经营原则,积极做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扶持。2005年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 532万元,其中:康复扶贫贴息贷款170万元,一般扶贫贷款 2 362万元。农行扶贫工作受到地方党委的好评,市农业银行获得2005年省级助残先进单位。
【财务状况】 全行财务工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一系列财务激励管理措施,确保了全市农行各项财务收支计划的顺利实现。截至2005年12月 31日,全市实现帐面利润-18 395万元,经营利润-6 255万元,经营利润同比减亏2 071万元,比计划减亏745万元。消化历史包袱11 702万元。较好的完成了省行下达给市农业银行的财务计划。全市共有24个行处经营利润实现了盈利,占全行经营机构总数的57%,共实现盈利金额1 478万元。同时,全市农行费用列支10 445万元,全部控制在省行下达的费用总额之内。在财务管理方面,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双向测算,层层分解,全面落实财务经营目标。将省行下达给市行的利润、利息收入、费用计划等各项财务经营指标,多次反复测算后,分解落实到各基层行、处,并采取利润与效益工资挂钩、有效收入与费用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的办法,按月考核按季兑现。全市各基层行、处将各项财务经营指标全部分解落实到支行职能部门和各基层营业处、所。从市行到各支行按部门、按科目落实了收息计划和清收责任制,对重点支行逐项逐客户落实,确保各项财务经营指标落到了实处。二是创新财务激励机制,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有效调动减亏增盈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增收节支的工作打法,采取了基础性费用节支,发展性费用开源的管理策略,先后制定下发了 《费用管理办法》、《财务政策实施细则》、 《贷款实收利息考核奖励实施细则》、《百日收息竞赛活动奖励实施办法》和《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利息奖惩办法》,并配合《中间业务开发奖励办法》和《涉农清收奖励办法》,全行费用指标合理细化,有保有压,及时兑现绩效奖励。全年共兑现各项绩效奖励支出近 970万元,充分调动了各基层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三是优化财务管理,加大节支调控力度,实施费用精细化管理。结合《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关于二级分行对所属经营机构费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及上年工作经验,以“总量控制、专户管理、分类指导、效益挂钩”为原则,对全行各基层行处的基础性费用进行了重新测定,控制和压缩了非经营性费用支出,为全行有效费用支出提供财务支撑。四是加大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力度,确保全行业务发展所需的硬件设施投入。对全行闲置固定资产进行了细致清查和上报工作,在省行批复和自有固定资产指标之内,先后对业务用车、安保设备和电子设备进行了大量投入,累计投入近 360万元,解决了窗口设备老化、前台业务部门办公设备短缺等问题,为提高全行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五是以增加贷款利息收入为工作重心,配合省行卓有成效的开展了百日收息竞赛活动。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佳木斯市分行百日收息活动竞赛方案》,有效地激发了各参赛单位的竞赛热情和收息积极性。全行22个参赛单位共获奖励绩效工资77万元,超基数费用奖励 630万元,全行实现实收利息10 352万元,同比增加 1 533万元,超额完成了省行下达的百日收息竞赛任务,也为全行完成全年收息计划和消化历史包袱提供了保障。六是合理利用财务政策,全力消化历史包袱。针对农行应收利息包袱数额较大,当年很难全部消化的实际情况,在与税务部门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对全辖利息收入实行逐行监督按月消化、转移消化清收中心包袱和进行红字提前消化、跨行转移消化包袱等措施。2005年,全行共消化应收利息包袱11 702万元,其中:实现转移消化包袱1 484万元,抵减营业税 82万元,实现了全行消化历史包袱最大化,也为全行完成经营利润计划做出了贡献。开展稽核审计工作。2005年,共审计经营机构21个;完成省行安排审计项目22次;本级行安排审计项目31次;已后续审计项目2次;行长任期责任审计人数 29人;内部综合评价和自律监管审计各2次;开展专项审计项目10次;开展同级审计1次;开展非现场审计7次;配合业务部门开展业务检查1次。
【安全防范】 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年初佳木斯市行行长与各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签订了 《案件防范目标责任状》, 各支行也分别与所属部门签订了《安全保卫目标责任状》,把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状,并落实了案件查处责任制,实行重大安全问题一票否决权制,员工之间也完善了以相互监督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控机制。通过实行风险抵押金办法,把单位利益、员工个人利益与责任目标挂钩,进一步增加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网络。严格枪支、弹药管理,杜绝涉枪事故案件的发生。认真扎实做好预防诈骗案件工作,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办理业务,采取定期岗位轮换、按期带薪休假等措施,并坚持要害岗位人员定期进行思想动态考核等方法,防止了案件的发生。严格按业务部门监管周期和监管内容进行检查。年内共对各支行、分理处检查 127次,对外县支行、市区支行和分理处检查覆盖面达到100%,下达《整改隐患通知书》109份,共整改各种隐患7项35条,做到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稽核审计】 开展稽核审计工作,2005年,共审计经营机构21个;完成省行安排审计项目22次;本级行安排审计项目31次;已后续审计项目2次;行长任期责任审计人数 29人;内部综合评价和自律监管审计各2次;开展专项审计项目10次;开展同级审计1次;开展非现场审计7次;配合业务部门开展业务检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