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 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搞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了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调查、AFP病例监测、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哨点监测 、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碘盐监测、学生甲状腺肿大率监测、尿碘监测和消毒制品生产厂家、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等多项监测工作。开展了传染病疫情漏报、计划免疫、疫情网络直报、肠道门诊、地方病防治等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开展了麻疹、风疹二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工作,麻疹、风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为50.25%;在桦川县、郊区、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下达了强化免疫活动方案,召开专项推进会议,省卫生厅督导组专家对佳木斯市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召开了城区计划免疫工作会议,打破旧的区域管理模式,整合现有卫生资源,重新划分接种地段,消除免疫空白,发挥各区站计划免疫管理工作职能,并拟在城区建立13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承担和开展计划免疫地段疫苗接种工作。巩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成果,派出专人参加全国高血压糖尿病培训班学习,扶持基层单位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深入桦川县 5个乡镇18个村开展高血压普查工作,目前佳木斯市区高血压防治入网人数达 8 192人,居全国高血压防治前列;桦川县入网患者 1 320人,居全省县级前列。加强艾滋病的防治监测工作力度,防止艾滋病传播蔓延,分别对劳改、劳教羁押人员、收审人员、既往有偿献血人员及暗娼、自愿咨询检测人员、征兵人员和医疗单位、血站送检血样开展监测工作,全年艾滋病病毒初筛近万人次,发现阳性19例,省疾控中心确认10例,发病死亡患者 2例。在全市各卫生防疫站建立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免费接受群众咨询。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均成立了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并组织参加了省和市级的培训。加强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全市通过省艾滋病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验收的初筛实验室有16家。在全国防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期间,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共同做好禽间、人间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并下发了《佳木斯市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疫源地消毒工作技术指导方案,为各县(市)、区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县(市)、区卫生局长、防疫站长、基层工作人员及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防治禽流感培训,认真做好防治禽流感的人才储备和物资储备工作,购置了10个应急处理箱,配齐了所需的应急物品,储备了 2吨含氯消毒剂,组织力量对全市禽流感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举办了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使全市卫生防疫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基本程序、步骤及防护方法。注意国内传染病流行,做好流脑的防控工作,年初安徽省出现丙群流脑暴发流行的有关情况,及时下发《加强流脑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流脑的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病原学诊断、疫苗接种、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及宣传教育、网络直报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保护了广大儿童和群众的身体健康。落实《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加强了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全市建立了疫情直报、死因统计、计划免疫常规免疫接种报表、地方病报表等信息系统,加强疫情资料的管理、分析与应用,完成了2004年传染病疫情年报及慢病、生命统计报表,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按时完成了霍乱零病例周报、腹泻病统计月报工作,每日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及时审核传染病卡片,杜绝零缺报的发生,每月对全市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疫情动态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及中心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录入了1997至2003年 7种传染病的周发病情况;1999至2003年 7种传染病日发病情况;1999至2003年各县(市)、区分年龄段人口数的推算录入及全市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录入等项工作。启动死因统计软件,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补充录入2004、2005两年的死因卡片,上报省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