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年
医疗质量管理年
【医疗质量管理年】 整章建制,确保医疗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制定了《医院制度规范》,撰写了《合理使用抗菌素》、《检验手册》、《文化手册》,完善了制度管理、监督机制和质量考评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监控与考评工作,强化环节质量及终端质量的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档案管理的规定》,加强病案管理及规范病历书写,病案甲级率达到 98%以上。邀请著名专家讲座十余次、外出长期进修、短期培训四十余人,开展全院学术讲座十余项,医师论坛十二次。通过院长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大大提高了对疑难病、危重症的诊治水平。全年临床科室开展疑难手术70余例,抢救危重病人162余人,诊断符合率达98%以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超过96.78%。重视医技质量管理,提高医技服务质量,按省质控中心标准达标,保证了各类报告的准确性和时限性。重视医疗安全工作,防范医疗纠纷。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和医院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安全制度,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法律、法规及条例,严把各项技术及人员资格准入关,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定期召开临床医师、科主任会议,通报全院医疗质量,针对问题认真总结,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处理的暂行规定》,严防误诊、漏诊,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遵循循征医学,及时进行会诊,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导医务人员自觉把好质量关,在全年的医疗活动中无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现象发生。建立三级责任体制,加强对护理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专业业务素质,组织护师论坛16期,参加各科护理查房15次,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技能行为规范考核3次。考试合格率到100%。进一步完善了新增设护理科室的工作常规和制度。选派两名护士参加佳木斯地区百工种技能竞赛首席护士评选大赛,护士刘晓晶、许春丽分别获得“首席护士”“十佳护士”称号。实施科教兴院战略,加快科研步伐,继续完成黑龙江省卫生厅批准的两个科研资助项目及指导项目。聘请北京和佳木斯市知名的医学专家来院讲学,并对 7项科研课题进行立项。全年发表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30余篇,论著4部,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奖2项。作为国家卫生部“子宫颈癌的预防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的推广”示范基地,广泛开展了 TCT筛查宫颈病变,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可视无痛人流等新技术。举办了 3次全地区业务培训班,培训全地区基层业务技术人员 1 100人次。妇科、小儿外科、乳腺科、眼科及美容科各种新技术手术的开展,进一步满足了患者的需求。颅脑超声,心动超声等新技术,诊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诊断阳性率达50%以上,B超监视下生理盐水压力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新技术开展良好,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结肠钡剂灌肠造影等填补了医院放射线科的技术空白,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全年投入资金 332万元,增加了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精子分析仪、全套自动放免检测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其中利普刀、自凝刀、TCT都是全市唯一尖端诊断治疗设备。 对手术室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十万级洁净手术室,医疗设备综合实力得到快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