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建设繁荣和谐佳木斯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建设繁荣和谐佳木斯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建设繁荣和谐佳木斯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建设繁荣和谐佳木斯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海涛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佳木斯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集中力量抓项目”的经济工作理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创造了20年来的最好水平,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和谐安定,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高端谋划,科学规划定位。跳出佳木斯谋划佳木斯,借助国内著名的咨询机构制定了一个具有较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长远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以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佳木斯将加快以黑龙江省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现代农业一体化基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能源重化工业基地为重点的“一城三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新能源、木材加工、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着力构造两核(佳木斯经济核心和富锦经济副核心)两带(沿江载能产业带和对俄进出口加工产业带)两港(同江和抚远两个开放港口)三城 (桦南、汤原和桦川三个卫星城)的空间布局。同时,积极实施省委、省政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在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沿边开放带和以佳木斯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经济中定好位,发挥好作用,在与周边地区分工协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工业实力。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总量扩张,不断积攒发展后劲,使全市工业总量在四年实现翻番的基础上,五年再翻一番。一是发挥大农业优势,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围绕水稻、玉米、大豆三个主产作物谋划深加工项目,以益海粮油、一季付氏米业为代表的 100万吨水稻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以益海粮油、吉庆豆业、三江食品为代表的10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正在实施中,以阳光生化 20万吨乙酸乙酯为代表的玉米加工企业年可转化玉米 100万吨。赛瑞糖业的甜菜糖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成为全省最大制糖企业。三和亚麻高档亚麻纺纱能力将达到5.1万枚,跻身全国前列。上海光明乳业日处理300吨鲜奶、南京雨润200万头和山东金锣100万头生猪屠宰等畜产品加工项目有的已建成投产。二是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机械制造业基地。围绕建设全国或东北地区最大的年产 1 000万千瓦的特种电机、500台煤矿掘进机、2万台大型稻麦联合收割机、6万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和7 000公里的高压电缆等重大项目,形成了“四机一缆”为主,众多中小制造企业与之配套的机械制造业产业集群。三是发挥可再生资源优势,打造洁净能源生产基地。50万千瓦风能、1O万千瓦水能、30万千瓦稻壳发电、1O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地热开发利用、寒地甘蔗和甜高梁秆制酒精等项目正在谋划中。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50万吨甲醇汽油、1O万吨汽、柴油调合剂、煤炭液化等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能源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60万千瓦热电改造、110万吨焦化改造即将开工建设。四是发挥毗邻俄罗斯远东优势,打造进口资源加工业基地。已建成的同江、抚远、富锦、佳木斯市木材加工园区总加工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香港ARC公司投资80亿建设的年产100万吨纸浆项目已经签约。引俄150万吨重油、水镁石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利用俄天然气、铁、钛、钒等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生态城市。围绕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和商务环境,致力建设龙东地区现代化中心城市和三江平原的“后花园”,推进以“北方水城”建设战略和“一岛、三山、一江、三河”生态景观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品位升级工程。一是全面升级公园景观街路建设。沿松花江10里景观带、西浦森林公园、煤机公园、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结合内河整治,推进建设七条水系景观带,建设绿色水乡佳城,倾力打造四丰山、柳树岛、猴石山三大城市风景区,王三五河一期改造已实现活水进河。二是全面铺开现代化社区建设。海昌、滨江、佳大、梅江二期等十几片设施完善,连片建设的精品小区正在建设之中。三是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沿江发展、两岸繁荣、改造老区、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东优西进南拓北上”的城市布局调整,以行政中心、佳市技师学院建成投入使用和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设为标志,城市西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四是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我省东部地区最大的公路客运、货运枢纽建成投入使用,佳木斯机场航线向国内外重要城市拓展,同江地方铁路已通车运营,同江跨境铁路大桥已通过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世界第三大物流企业荷兰 TNT已落户佳木斯。温州红旗建材大市场、义乌小商品城、远东服装城、对俄商贸城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粮食、农机、水产等区域性市场不断壮大。大商集团、大福源已经落户,沃尔玛、新玛特商场等大型超市和江天大酒店等四星、五星级酒店已经签约。改造建设体育场馆,承办2010年省运全。五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实现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一、二类天气达到320天。为了保护好佳木斯市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和湿地、黑土、森林、江河、岛屿等诸多原始生态,突出抓好三江湿地、八岔岛等20余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建设绿色家园。不久前获得“2006年度CCTV中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的殊荣。
  ——切实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有效地解决扩大就业、助学、帮困、解难、住房、出行等民生问题。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就业 10余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10万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6 000余个。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近亿元,集中解决了困难军转干部工资、离休干部医药费,落实公安干警待遇,增加中小学经费,消防设备更新改造等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多方开展扶贫救济,筹措专项助学金700多万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3万余人次。坚持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全市计划用 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棚户区的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面积150万平方米,为625栋住宅楼解决了顶层屋面漏雨问题。投巨资改造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改造供热管网。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矛盾调处新机制。组建了社会调处服务中心,建立起全市四级社会调处平台,整合了信访资源,着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全市信访结案率达到94.7%。全面实施“平安佳木斯”建设, 构建起覆盖全市的警务平台,健全打防控体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