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市政协主席 韩树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协组织要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履行职能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努力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做出应有贡献。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大围绕中心献计出力的力度,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物质基础上做出应有贡献。一要围绕完善发展决策,在政治协商上要有新成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市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和推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和事业发展中的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同时按照全委会议抓全局、议大事,常委会议抓重点、促落实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例会协商的质量,努力使政协的协商议政谋长远之道、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党政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依据和参考。二要围绕改善发展环境,在民主监督上要有新成效。要把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着力点,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创业可心、服务热心、人文舒心、安全放心的环境品牌”要求,组织委员通过协商、视察、提案、信息、评议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其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围绕加快发展步伐,在参政议政上要有新作为。要立足拓展参政议政的领域,提高参政议政的效果,既要搞好建言立论、协商监督,更要参与决策的实施,做到在参与中协商、在参与中监督、在参与中服务,努力把参政议政融人到协商监督和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提高为加快发展服务的实效。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力度,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政治保障上做出应有贡献。 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个5号文件精神,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觉性。要通过组织委员深人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中央2005和2006两个 5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大力增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意识,增强贯彻基本政治制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特别是要按照中央 5号文件和政协章程中的有关规定,就如何在人民政协中更好地体现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及其措施和形式等问题,在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有关制度,更好地发挥政协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二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的作用,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合力性。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经常联系,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发挥党外副主席和党外副秘书长作用,在开展协商讨论、专题调研和视察、情况通报等活动中主动邀请他们参加,切实搞好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进一步调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协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场所作用。三要加大推进政协“三化”建设力度,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性。要结合贯彻中共中央《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推进政协“三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协助省委抓好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措施,使之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政协“三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第三,要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进一步加大与委员及所代表界别群众的联系力度,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上做出应有贡献。一要加强广泛联系,营造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氛围。要通过政协领导联系委制度、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联谊交友,增进合作,以政协的广泛团结促进全社会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二要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广纳群言、直谏真言的氛围。要不断提高常委会议协商议政的参与面和透明度,切实做到集纳百智、集思广益。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对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提出的不同意见,要如实报送党委和政府,创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民主环境。三要不断凝心聚力,营造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氛围。要紧紧围绕全省发展的大目标,立足经济建设的大格局,充分利用政协这个大舞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使其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共想发展大局、共议发展大事、共谋发展大计、共创发展大业。
第四,要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落实“参政为公、议政为民”的宗旨力度,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上做出应有贡献。一要强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当好群众意愿的忠实代言人。要进一步畅通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信息专题调研等措施,不断提高反映社情民意的数量、质量和采用率,协助党委、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倾听民愿,集中民智,把我省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加顺应民意、符合民愿。二要强化帮扶解困办实事工作,当好群众利益的积极维护者。要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了解群众的疾苦,始终做到知民所想、思民所虑、忧民所忧。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和人才济济的优势,通过开展好帮扶城乡贫困户和安置下岗职工等多种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心真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协助党和政府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真正把政协的人民性扎根于群众之中。三要强化协调疏导工作,当好党与群众之间的重要“连心桥”。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组织上广泛代表性、政治上巨大包容性的独特优势,协助党委和政府协调好社会各阶层、各界别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要结合政协会议、调研、视察、评议、走访等多种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多做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的工作,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及时将基层与决策部门相沟通,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