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
政治概况
中共佳木斯市委员会
办公室工作
【参政辅政】 2006年,中共佳木斯市委办公室围绕市委决策需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年内形成有份量的调查报告12篇,领导批示、转化 6篇;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参政辅政能力得到提高。向市委提出2006年抓好七项重点工作和为群众办18件实事的建议,被市委采纳。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同市农委等部门,深入到富锦等县(市)进行调研,就佳木斯市启动和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向市委提出相关建议;及时总结富锦市二龙山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与民营企业联手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在建设部《城乡建设》杂志刊发。通过网上搜索、点题约稿等方式,围绕市委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短平快调研,先后推出各地启动新农村建设作法、各地换届选举思路作法、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国家部委政策动态、社情民意等系列微调研,供领导决策参考。市委书记郭晓华同志对《每日专报——部委信息》“俄罗斯将在中国购买农机具”这条信息做出批示,责成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抓好出口工作,及时组织货源,对俄出口 400台套的大型农机具,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综合、信息工作取得进展,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刊发调研报告、文章 6篇;起草换届考核、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纪实通讯等各类文稿50余篇。编发《每日专报》184期,市级领导批示率14%,同比提高 3个百分点;编发《内参》45期,同比增长两倍多。上报中办、省信息采用率10.7%,荣获向省委报送信息先进单位。
【重点工作推进落实】 2006年,市委办公室连续第九年承担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组织、综合、协调工作。从调研、谋划、提出建议、决策后落实的全过程,参与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年初,及时将七项重点工作分解、量化,落实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完善和强化推进机制。按组织开展项目拉练检查,市人大、政协领导带队督查等活动,跟踪问效,保证全市七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采取在新闻媒体发通知,公布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发函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各界对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事项的意见建议,从中筛选出18件实事,提请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审定后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将实事事项与省“10项利民行动”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并与市政府办联合行动,加大督办力度和密度,组织明查暗访11次,并在《佳木斯日报》、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完成“18件实事”目标任务。办理决策督查事项156件,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件190件,完成反馈报告150余篇。
【工作创新】 完成创新工作16项,其中省级创新成果 3项,市级13项。策划组织拍摄的12集电视访谈片《三江史话——佳木斯人读佳木斯史》, 1月初,在市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向市委建议,将“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纳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干部培训内容,此建议被采纳。通过学习,深化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党员领导干部对市情认识,增强历史认同感。为配合佳木斯市发展红色旅游,拓展办公部门业务领域,举办佳木斯“百年公文展”,在市博物馆展出,这项工作填补了全省公文档案领域的空白。组织撰写纪实性文章《为和谐社会奠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民众创业行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纪实》,分别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以及新华网等媒体、网站刊发,其篇幅和采用媒体等级创历年新高。
【机关事务管理】 办文办会办事各环节趋于规范。经过周密安排,合理调度,集中行动,顺利完成市委西迁。核发各类公文200余件,接收办理各级文件650件,分发中央、省、市级文件约12万份,没有出现纰漏。筹备各类会议20余次,高标准完成钱运录、孙维本以及中央换届巡视组、省委换届考核组、中组部巡视组、西藏日喀则地区考察团等接待任务40余次。筹备市委常委会议20次,编发常委办公会议纪要 7期,筹备临时性会议53次,及时筹备和协调市委领导和市级几个班子重要公务活动,保证市委常委会以及市级四个班子之间工作衔接有序,运转高效。收发密码电报、内部明电近万份,及时传发上报中办、省委信息,实现机要通信机密及时、准确。对全市19个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保密管理专项检查,其中 2个单位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审批程序,保障机关正常经费需要。在人员和车辆减少的情况下,强化节约和安全管理,保证市委和办公室公务用车。机关饮食中心、铅印室完成改制任务,蔬菜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取得新进展。会同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万庆村总投资99.8万元 3.4公里通村公路建成通车,总投资94万元的自来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模范村通村公路一期工程 2.3公里已经通车,自来水一期工程完工,完成村整体规划和详控规划。帮助模范村引进项目2项,总投资3 000万元,到位资金1 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