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



  【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 加强和改进中心组理论学习。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各级党委中心组为牵动,通过制定《市委中心组学习规划》和《全市各党委中心组学习规划》,建立市委中心组学习专用网站,编印《市委中心组学习参阅》,培训理论骨干,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办法,组织党员干部围绕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学习,形成理论学习与推动工作的良性互动。广泛开展理论宣传。邀请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及省委党校教授,分别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举办了18场报告会,帮助干部群众深化认识、加深理解。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市委宣讲团,深入到全市各乡镇村屯, 举办新农村建设宣讲报告会和专题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党员干部 5万多人。先后举办全市首届《公共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佳木斯发展》等理论研讨会,集中推出了68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有31项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
  【市民思想道德教育】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精心组织纪念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扎实推进公民道德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市开展“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唤起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通过举办“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有奖征文和手机短信大赛,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精心组织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第八个“市民文明奉献日”、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等多种道德实践活动,公民整体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组织拉练检查,举办万人签名活动,集中整治不文明行为等办法,积极推动“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引导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积极推进“三大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为目标,开展“创诚信窗口、展行业风采”优质服务竞赛、“万名群众评窗口”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全市推荐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单位 4个、省级文明行业建设先进系统5个、省级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12个。
  【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制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将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明确学校、家庭、社区每一要素的职能作用,建立一整套保证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的内在动力机制,通过严格管理网吧、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活动阵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努力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召开专项推进会议,对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组成专门推进组,深入到各城区、学校、社区和相关部门,进行督查指导,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紧抓住向社区派驻教师关键环节,举办全市派驻教师培训班,明确派驻教师承担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目前,向社区派驻的 154名教师已经到位。前进区“四个带下去、四个带上来”的经验,在全国城市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大会发言。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构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体系的思考》,在省文明办工作简报上刊发。
  【新农村建设宣传】 组织编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明知识手册》,在新闻媒体统一开设《建设新农村》专题栏目,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标准,全面报道全市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集中推出60多位活跃在乡村的致富能人。邀请40位种养加专家走进直播间,为农民讲解农技科普知识。组织农村党员能人、致富带头人宣讲70余场次,为农民提供技术帮助。充分借助三江农业网的网络宣传优势,以直观、便捷的现代化手段,为农民接受信息提供了方便。在经济日报、省报、省电视台刊播《黑龙江佳木斯:三网齐动信息进村》、《致富先锋遍乡村》、《光缆:农民开怀》等一批重点报道,邀请央视二套《金土地》栏目来佳木斯市采访,重点推出农村党员干部的典型事迹。到 10月末,各媒体共刊播相关稿件563篇。
  【宣传战役】 制定《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新闻宣传方案》和《“百人招商”工作新闻宣传方案》,新闻媒体联合行动,对红旗建材市场、益海粮油深加工、60吨玉米深加工等16个项目建设的集中宣传,展示佳木斯市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刊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速方面稿件686篇,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00多篇;制定《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品牌建设舆论环境组工作方案》,组织新闻媒体开辟《优化环境促发展》、《环境与建设》、《增强发展意识,树立良好精神状态》、《诚信佳木斯》等50期专栏专题,对“四心城市”环境品牌进行集中宣传。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全市50多家职能部门、执法单位和窗口单位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现场解答百姓提出的问题,面向社会公开承诺,通过《行风热线》、《行风在线》、《行风点击》等栏目的互动,对领导关注、百姓关心的影响环境品牌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和新闻监督,强化舆论监督的效果。组织媒体开辟《推进利民行动办好18件实事》专栏,报道北方水城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制定《全市经济工作新闻宣传方案》,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组织全市各新闻单位整合优势资源,统一开设《全党抓经济,实现新跨越》专栏,对全市经济工作进行深度报道,增加经济工作报道分量,成为佳木斯市新闻宣传的一个品牌栏目。从全市各新闻媒体抽调最精干的力量,组成重点新闻报道组,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确定报道重点题目,集中采访,集中报道,形成新闻宣传强势。组织开展2005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和第十届佳木斯好新闻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市新闻工作者出好稿、出精品的竞争意识。到 10月末,全市对上报道数量达2 700多篇(条),市属各媒体对上报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城市文化品牌宣传】 召开“东北小延安”理论研讨会,举办“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东北书店书刊展览”和“东北小延安历史图片展览”,全面展示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翔实史料,再现了佳木斯为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在系列活动期间,东北网、黑龙江日报、生活报等多家媒体予以连续报道。10月,张闻天生平图片全国巡回展把第一站就选定在佳木斯,在佳木斯市历时半月,生动展示张闻天同志在东北小延安时期领导合江人民开展建党建政、土改运动、剿匪斗争、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工作和生活片断,加深人们对“东北小延安”的认识。
  【群众文化活动】 继续开展“三江之声”广场文化、“欢乐家园”社区文化、“金色田野”乡村文化等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和“流动舞台三江行”等文化下乡活动,制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方案》,举办5 000人次以上的大型文艺演出 20余场,组织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暨第九届合唱节比赛活动,有 11支合唱队2 800多人进入总决赛。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1 086场, 首届“群众文化节”开幕当天,中央广播电台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四套整点新闻刊播了消息,佳木斯电台与全国56个城市的联线节目,连续一周向全国宣传佳木斯市首届“群众文化节”活动盛况。在2006年全省群众文化工作评比中,佳木斯市连续三年捧回全省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组织奖。为全面展示佳木斯市十年来的文化成果,年初,对10年来获得国家、省级大奖的近千个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整理,分文学、戏剧、音乐等十大类别,评选出获得国家级优秀文艺成果奖22个,省级优秀文艺成果奖128个。
  【文化设施建设】 改建佳木斯市美术馆,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同江、抚远两个宣传文化中心和两个村级宣传文化室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广播电视大厦、佳木斯碑林正在建设之中;东北小延安纪念馆已完成选址。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投入资金488万元,新增农村光缆长度550千米,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 300余户,新通村88个。
  【文化体制改革】 成立佳木斯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组织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日报社、市文联等 5个调研组,对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邀请专家学者就如何推进佳木斯市文化产业发展召开座谈会,初步形成《佳木斯市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全面启动佳木斯市文化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宣工作】 召开外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俄罗斯年”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设计制作中俄双语版佳木斯“俄罗斯年”《旅游服务导图》和《俄汉·汉俄实用会话手册》,为来佳木斯旅游观光的俄罗斯客人及佳木斯市涉外场所提供服务。借助新华网、东北网及政府公众信息网,及时宣传“俄罗斯年”相关活动的最新动态;参与“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在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开办专题节目,编写《宣传手册》,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田滋茂、著名诗人雷抒雁等全国知名作家及著名摄影家组织“魅力佳木斯之行采风”活动,打造生态环境城市,组织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有关的农委、环保、林业、工商、旅游等29个部门召开申魅成果研讨会,挖掘魅力城市品牌价值。先后拍摄制作《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华夏东极——魅力佳木斯》等一系列城市形象广告片和《东极之旅》旅游风光专题片,编辑出版佳木斯旅游故事传说《三江风物》,印制《华夏东极中国粮仓》大型宣传画册、宣传光碟,招商项目册、精美的手提袋、时尚运动帽等多种精美外宣品,对佳木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宣传。成功策划新华社、 香港文汇报、 黑龙江日报等媒体记者对市长的专访,在《黑龙江日报》推出节会宣传彩版,发挥佳木斯公共信息网等网络外宣阵地作用,重新制作旅游节宣传网页。
  【干部管理】 制定《2006年--2010年佳木斯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规划》,加大对理论、新闻、文艺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年内举办3期宣传干部培训班,培训宣传干部680余人次。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有 9名重要岗位的正科级干部通过竞争,走上新岗位,重新任14名副科级干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