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委
机关工委
【机关荣誉】 2006年,市委机关工委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五”普法先进办公室、黑龙江省党建信息交流特殊贡献奖,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申评中国魅力城市活动先进集体、支农先进单位、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在全省13个市(地)中位居前列。
【三贴近”工程】 机关工委承担“三贴近”工程牵头任务,工委把此项活动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成立“三贴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孙博前任组长,机关13个单位为成员,设立办公室,明确一位副书记专门抓此项工作。下发《实施意见》,按照市委的要求,提出“三贴近”活动的任务目标。市级领导亲自带头,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使活动呈现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扎实有效的良好态势。据统计,“三贴近”工程建没活动以来,市直机关各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3 961个,安排就业人员48 489人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2万余件,援助困难群众各类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348万元,在帮建新农村建设中,各单位投入帮建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 500余万元。组织多项服务发展、贴近百姓的主题实践活动,在“让鲜红的党旗永远高扬”主题实践活动中,郭晓华等市五大班子领导率领机关 68个单位、2 0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光华社区等地为居民清理垃圾、清运积雪;在“走近、宣传、服务红旗大市场”主题实践活动中,机关 90个单位5 100余名党员干部走进大市场参观考察、了解项目,为大市场经营发展服务。活动当月,大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比开业初期增长150%;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研活动中,市直机关 90多个单位的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 000余篇, 经认真筛选,编撰调研文集《成事之道》,并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表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新农村建设】 工委担负牵头责任,与市技术监督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 6家单位共同为黑通村新农村建设献策出力。成立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帮建工作制度体系,主要领导定期深入黑通村,帮助协调解决乡村公路、医疗卫生、沼气设施、办公环境、健身场所等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先后投入帮建资金 46万元,修建通村公路5.5公里,为村里新装健身器材,架设路灯,100多户村民用上沼气。工委为黑通村送去 3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2套办公桌椅等价值3万多元的办公设备,解决水泥1吨,价值 4万元。组建共产党员支农服务队,在春耕前夕,组织水稻、大豆、畜牧等方面的农科专家深入桦川、桦南等县乡村屯,为农民朋友送知识、送技术、.送信息,累计培训农民1 000余人,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
【机关养殖】 在畜产品市场低靡的情况下,机关各单位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增加养殖科技含量,发挥养殖规模效应等有效措施,兴建畜牧养殖场 42个,实现累计投资3 308.2万元,取得总投资额 7%的增长。饲养奶牛619头、肉牛893头、绵羊1 200只、生猪31 380头、各种禽类62 000只,实现三年三大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业化畜牧业发展。
【机关文明建设】 理顺工委所属基层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的隶属关系,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创建率达88%,其中,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5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31个,国家级文明单位实现零突破。
【基层组织建设】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和“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三位一体即:机关工委领导抓、单位党组指导抓、工作部门具体抓。一岗双责即:支部建在科室,科长任党支部书记。强化“一把手”带头抓党建责任制,机关中 97%的部门由一把手亲自担任党组织书记; 371个机关党支部全部实现科(处)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对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支部班子进行调整,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年内,调整更换专兼职党务干部36人(次)。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 3次,党务干部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在组织发展上, 坚持标准, 严把关口,80名优秀的机关干部加入党的队伍,合格率达100%。成功组织召开市直机关纪念建党85周年暨党建工作“先优”表彰大会,对机关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集中表彰,在机关树立一大批身边的先优典型。市委书记郭晓华等五大委的领导亲自出席表彰会议,做重要讲话。强化领导责任,一把手是第一负责人,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干部使用、财物管理等问题进行通报。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七不准”,完善首问负
责领办制、限时服务承诺制等7项办公制度,重新编印36个方面近300条的《机关工委制度汇编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