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侨务
外事侨务
【中国“俄罗斯年”活动】 为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搞好“俄罗斯年”活动,按照省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成立佳木斯市中俄友好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了牵头部门。明确市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制定“俄罗斯年”活动方案。与俄方联系沟通、协调、商讨共同搞好活动年的办法。春节前,邀请了第一批参加“俄罗斯年”活动的 300多名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游客,和佳木斯市群众一起欢度中国新年,拉开了佳木斯市“俄罗斯年”活动的序幕。邀请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市、阿穆尔共青城市、南萨哈林市等州、市政府、议会代表团来佳木斯;派出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率领的政府代表团赴俄,实现佳木斯市与俄远东地区地方政府间的高层次互访,为“俄罗斯年”活动、为双方开展经贸、友协、文化、体育等民间合作与交往建立了交流平台。在“俄罗斯年”活动中,还邀请莫斯科斯巴达克篮球队和美国底特律队来佳木斯市进行篮球表演赛,邀请阿穆尔共青城市自行车协会来佳木斯市与佳木斯市自行车协会举办自行车友谊赛,邀请犹太自治州冰球队与佳木斯市冰球队共同训练并进行技术交流,邀请共青城市厨艺师、画家、文艺等团组在佳木斯市举办厨艺表演、绘画作品展和文艺演出,双方举办对应学校的校际交流和夏令营活动,邀请俄远东地区记者组来佳木斯市采风;应邀组织佳木斯市足球队赴犹太自治州参加俄远东地区足球邀请赛等。以米哈廖夫市长为团长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市代表团的一行56人应邀来佳木斯市进行友好访问,实现了两市政府领导人15年来的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双方携手成功举办了佳木斯一青城活动周,把两市的友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拓展国际交往领域】 继续加强与友好城市和国际合作组织的接触与联系,积极挖掘国际交往资源,拓展交往范围,提升交往层次。特别注重在交往渠道空白的国家和地区寻找和缔结新的伙伴城市。 8月和1O月,长李海涛率市代表团参加了第八届中日韩友好城市大会、“黑龙江·韩国”活动周和“黑龙江·香港”活动周。赴韩国首尔参加黑龙江省“韩国周”活动期间,顺访了韩国水原市和釜山市,会见了两市市长,就建立和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会谈。在釜山期间,举办了“佳木斯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韩国企业界引起轰动,实现佳木斯市对韩国地方政府交往的历史性突破。年初,以赖建海副市长为团长的一行3人,赴长春市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北方城市市长会议。 分别会见了日本札幌市、青森市,加拿大乔治王子市和美国安克雷奇市市长,介绍佳木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目标以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接待日本悉博电视制作会社代表团、《朝日新闻》摄制组到同江市街津口乡和桦南县孟家岗镇进行专题片采访拍摄,此专题片在日本电视台播放后,反响强烈。以池田精孝先生为团长的友好访华团,向市儿童福利院和佳木斯农业技术学院捐赠15万日元现金和学习用品。
【对外经贸合作】 2006年,佳木斯市派出农业、城建、畜牧等方面代表团,分别出访考察美国加州、澳大利亚肖尔海文市和新西兰海斯廷斯市。其中,农业代表团在美国加州农展会上展出的绿色农产品和大农业发展目标引起广泛关注。市政府代表团与澳大利亚肖尔海文市签署的“荷斯坦”奶牛饲养、 繁殖以及奶、 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正在积极运作落实之中。利用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有利契机,重点加快对俄经贸战略升级步伐,大通道建设、外经贸主体建设、出口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水、陆、空对外航线相继开通;同江市哈渔岛——犹太自治州下列港中俄铁路大桥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抚远自由贸易区和哈渔岛互市贸易区开发建设日益推进,外经贸主体和出口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哈洽会” 期间,佳木斯市对俄贸易签约额58 580万美元,实际完成49 7087Y美元;到11月末,佳木斯市对俄进出口贸易完成96 415万美元;完成经济合作项目2 300万美元。
【出国审批】 2006年,审批、审核各类出国团组 61批171人。其中审批赴俄罗斯团组13批89人;审核双跨团组39批51人;审核自行组团赴日韩、美加、欧洲等国39批51人。审批合格率和服务满意率均达到100%。根据上级关于“从严控制出访欧洲、澳新和美加等热点国家和地区团组”的精神,在出国审批工作中坚持“三宽三严”和“八不批”原则,切实加强因公出国(境)审核把关,严格抓好公款出国(境)管理。制止不符合规定团组1批2人,调整出访团5批5人次,压缩出访天数2批12天,节约开支出国经费20余万元。
【社会侨务】佳木斯市大中型企业改制后,基层侨务工作干部变动较大,侨务工作面临无人管理,侨务信息沟通不灵的情况,着手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了侨务进社区工作。首先把向阳区西林办事处维新社区作为试点单位。经过一年的工作,建立了社区侨务工作联络站,制定落实四项制度。在社区内建立“五网”,做到“四清”,同时把侨务法制、扶贫解困、安排就业、医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均纳人社区侨务工作的基本内容,现已初见成效,向阳区西林办事处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侨务系统社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
【贯彻落实新侨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贯彻执行侨法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全市“五五”普法规划之中,作为侨务系统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侨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市人大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县(市)、区和企业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贯彻执行侨法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侨务信访工作的开展。接待和处理各种侨务来信来访41件(次),做到件件有着落。
【扶侨引侨】 佳木斯市有农村贫困归侨侨眷472户,1 300多人,约占全市侨务工作对象总户数的 10%。为让贫侨早日脱贫,各县(市)区都制订切实可行的扶贫、解困、致富规划,落实帮扶责任措施。经过一年的扶贫,已有146户贫侨脱贫,占贫侨侨眷的33%。另外,对30户特贫归侨侨眷给予生活上的救济,全年共投放救济资金1.44万元。按照国侨办和省侨办的部署,9月份组织召开全市侨办主任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散居农村贫困归侨侨眷情况调查任务,制订2007年度扶贫计划。有效发挥海外华侨作用,为佳木斯市大来镇中心小学争取香港应善良福利基金会捐助29.5万元,新建希望小学项目、为松江乡新民小学争取菲律宾石狮市华侨总会捐助22万元人民币重建新校舍援助项目、为桦川县苏家店镇中心小学争取海外捐助资金20万元人民币翻建校舍项目。
【边境管理】 围绕构建和谐边境工作目标,加大边境管理力度,为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确保中俄“国家友好年”活动顺利进行,防止重大涉外事件,减少一般性涉外事件,维护边境秩序,确保边境稳定,市边防委加强《边境管理条例》宣传力度、边境管理工作力度和违法打击处罚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边境涉外事件蔓延。为快速有效处置涉外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在突发事件中人员、财产和政治、外交影响,制定《佳木斯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松花江日军遗留化武事件出现后, 根据总参、外交部密码电报精神, 佳木斯市成立“6·5”日遗化武紧急应对工作办公室,启动《佳木斯市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市外事办牵头,协调公安局等部门成立监控组进驻现场,严格控制禁采、禁捕区域,严密监测水质,没有发生重大涉外事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了沈阳军区、省军区的充分肯定。全年发生一般性涉外事件1O起19人,圆满实现全年边境涉外事件逐年下降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