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
行政服务
【基本情况】 2006年,受理各类服务事项99 258件,已办结99 132件,按时办结率100%;接待咨询服务34 148人次;受理投诉事项32件,办结率100%;收取各项规费11 247万元。
【中心荣誉】 2006年,获得市推行政务公开标兵单位、市治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市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先进单位、市政府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市干部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目标一类单位。
【驻厅窗口工作】 每季度开展一次“红旗窗口”、“优质服务先锋岗”的创建活动,全年共开展 4次创建活动,先后有17个(次)窗口、36名(次)工作人员被评为“红旗窗口”、“优质服务先锋岗”,每次的创建比例分别超过驻厅窗口的1/3和窗口人员的25%。继续推行“AB顶岗无缺位制”,对工作期满2年16个窗口的2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各窗口均配备B岗人员,上岗前进行了统一培训和考核。同时,推行窗口“首席代表”制,并建立档案。对车辆管理所、房产产权管理处两个分厅进行监督检查。采取明察暗访方式每月至少对两个分厅检查 1次,全年共检查35次。
【网上服务】 拓展网上服务业务,网上申报业务窗口由2005年的13个增加到23个,实现资源共享,窗口由2005年的14个增加到18个。
【推进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年初,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筹备,副市长张邦升主持召开“加强和完善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议”、市政府督查室、政务公开办、编制办公室、法制办、各县(市)常务副县长和新闻媒体单位参加了会议。年底,富锦市、桦南县已完成组建并正式运行,桦川已完成组建尚未正式运行,同江市、汤原县、抚远县行政服务中心组建工作制定方案并已启动。
【完善运行机制】 实施和规范“一门受理,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把窗口工作做实。大力推行工商局窗口审批工作经验,即将企业注册局长签字权充分委托授权窗口,实现企业工商注册、变更等事项“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模式。如公安局户籍审批取消支队长签字程序。把相关联的审批事项调人大厅统一办理,如将技监局的代码证、国税局的税务登记等业务调入大厅, 现实企业注册、 代码、税务登记、刻章不出厅“一条龙”办结。产权处分厅推行“亲情化服务,礼仪式办公”服务,开办“现场办证”直通车业务,实现节日期间现场打印房照、现场发证一条龙服务;车管所提高办事效率,向社会公示行风举报电话和交警支队长电话热线,便于群众监督。
【联审联办】 为使在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的许可和便民项目能快速流畅运转,针对联办中涉及部门多、许可程序较为复杂的情况,服务中心起草报请市政府,出台《基本建设项目许可审批程序及规费审批制度》、《关于基建项目行政规费收缴暂行办法》文件,对基本建设等项目的审批程序和规费减免制定办法进行规范,进而强化了“中心”的协调职能。凡联办项目,在服务大厅申报后,“中心”立即召开联审会议。联审会议上各部门共同审核申报材料,减少了办事人逐个窗口报件的程序。各窗口审核同意后,“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办结时限,形成联审会议纪要下发到联办部门,“中心”咨询导办科按照联审会议纪要内容领办督办,建议市财政统一规费收缴账户。 对基建项目全部实行联审联办制度, 调整规划审批程序——“规划放线”后移,实现了基本建设项目规费收缴的账户统一、核算统一、收缴统一的新机制。全年召开建设项目联审联办会议50多次,清理违建项目28项,补办各类许可60多项,除土地出让金外收缴各项行政规费7 000多万元。 按照“四减要求”,对调整进厅审批的75个审批事项,压缩了32个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减少承诺时限 160个工作日,厅内即办件由36项达到79项,即办件比例由18%达到31%。
【便民服务】 为方便群众办事,行政服务中心延伸服务领域,将会计师事务所、银行、邮政等服务性中介机构引驻服务大厅。办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资料邮寄、工商业务代办、企业验资、评估等服务业务。特别是针对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高峰期,市民办证多、工作人员少、场地设施不足的实际情况,协调公安、邮政等部门增加力量,在中心服务大厅增设 4个办证窗口,提高办件速度,增加 2名警力维护秩序,同时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辟了快速办件窗口。
【行政执法】 针对佳木斯市部分建筑项目不办许可、 欠缴规费即开工建筑的问题, 由“中心”牵头,建口各相关部门参与,联合行动,先后 3次集中对佳木斯市在建工程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检查在建工程20多个,对违规严重的广源菜市场、铁路党校、安居1#楼、鸿华住宅小区、热力公司集资楼等1O个工程给予封停,指定部门派专人死看死守,不交规费、不办许可,坚决不予开工,同时通知市建设局和产权处在未办许可、未交规费、未接到“中心”通知的情况下,对上述工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不予办理产权证照。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共补缴各项规费 500余万元,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建筑市场。市行政服务中心同时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牌子,承担受理全市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案件。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接待反映行政审批、执行公务和民事纠纷等各类投诉咨询153件,现场解答121件,正式受理、查处、办结32件,群众满意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