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市委
农工党市委
【思想建设】2006年,农工党佳木斯市委加强思想 建设和理论学习,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治素质不断提高。一是领导班子带头严格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每位领导和成员在学习中都能认真准备书面材料。二是各基层委员会坚持学习制度,做到有学习笔记、会议记录。仅向阳区委下半年就组织全体委员和党员学习 6次。三是积极组织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先后参加中共市委统战部举办全市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和骨干成员学习班,全省农工党市级组织领导班子培训班;领导参加中共中央党校的培训班、中共省委党校的党外副厅级后备干部培训班。举办党员学习培训班,90余名党员和各基层组织负责人参加学习。党刊的征订量达11O份,比2005年增长31%,许多支部在职党员均人手1份。
【组织建设】 为切实搞好2006年的换届工作,年初,经农工党省委同意,增补 1名副主委、 3名委员,对市委班子进行充实和加强,为市委和各区、校基层委员会的换届奠定了组织人事保障。 3月,市委会、主委办公会议经反复研究并与中共各区统战部、中共区委反复协商确立了基层委员会换届方案,换届人选,并责成市委机关全面协调组织各区、校委员会进行换届筹备和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原郊区总支升格为区委员会。 5月中旬,中共省、市委统战部关于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 6月底前完成换届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省委关于市级组织换届工作座谈会纪要》下发后,农工党佳市委迅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纪要精神。成立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工党佳市委2006年换届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换届的具体组织领导工作。制定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代表名额分配方案,代表的推选条件,代表大会选举方式,领导班子结构和规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等一整套严谨翔实的实施方案。新一届市委会主委、副主委和常委均以满票当选,得到农工党黑龙江省委、中共佳市委、市委统战部的高度评价。新一届市委不仅设立了常委制,而且各方面职数都有所增加,副主委由上届3名增至4名,委员由上届11名增至19名。2006年,全市发展13名新党员,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学历9人,具有高级职称8人,医药卫生界7人,高等教育3人,初等教育2人,其他界别1人。
【机关建设】 一是全力抓好学习不放松。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2006]15号文件,胡总书记在全国统战会议上重要讲话为主线,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除机关组织学习外,还参加统战部、政协的学习辅导,参加统战部中心组学习活动,并写出学习心得进行交流。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农工党市委机关积极参各基层换届工作,帮助指导、筹备,研究审定会议材料,提供资料,并反复与各中共区委统战部、协商人选,做成员的思想工作,协助组织会议,发挥指导、帮助、协调作用,促进各基层组织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三是机关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组织迎新春联欢会和党员培训班活动,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参政议政】 农工党佳木斯市委把参政议政作为工作主题。市委主委、副主委积极参加中共省市委、省市政府的各类协商会、通报会、意见征询会等。主委吴国华关于抚远三角洲的开发建设的提案,不仅受到中共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黑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农工党中央于 9月14日派出以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秀元、调研处长袁建民和省委参政议政部张荣辉等同志组成的调研组来佳木斯市进行实地考查。有 2项提案被农工党中央评为优秀提案,并被中国农工党中央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被农工党中央评为“社会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并被省政协授予“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关于抚远三角洲国界线走向确定后辟建自由贸易区的建议》获农工党省委2006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提案一等奖。《关于解决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建议》、《关于注意解决政府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建议》、《关于严把医药广告关的建议》、《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广泛应用到位的建议》等 4份提案获农工党省委2006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提案三等奖。全省共评选出12份优秀提案,佳木斯市占有5份。有7份提案在11月23日中共市委、市政府、 市政协联合召开的提案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优秀提案的表彰奖励。有3名同志被授予市、区政协“五个一”活动先进委员称号。区政协委员赵成勋的提案和调研报告分别被区政府、区政协授予优秀提案和优秀调研一等奖。农工党市委获政协五次全会的优秀提案团体。2006年,党员中的各级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建议46份,且所有提案件件都有答复,许多提案建议被市、区有关部门所采纳。《关于如何促使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到位》的建议,市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并在2006年春耕开始将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做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全面推广。《关于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被区政府应用到社区建设的实际中。《关于在城区道路上不使用融雪剂》和《关于冬季合理使用融雪剂的建议》被采纳。提案《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在市政协十届十六次常委会议上被重点提到。党内的市区政协委员参加政协各类视察、调研20人次。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专著70多篇,其中国际级1篇,国家级30篇,省级39篇,专著7部,获科技奖 3项,省重点科研课题4项,佳木斯大学科技立项2个。
【社会服务】 农工党市委把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组织义诊、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9次,携带 B超、心电等大型诊查仪器20多台次,共有130余名农工党党员参加活动,为2 600多人诊查疾病,为患者送去2 000余元的药品。12月9日,市委组织中心医院、中医院、佳大一附院、妇幼保健院、结核病院等 6家医院的党员医疗专家12名到郊区平安乡佳兴村为200多村民进行B超、心电、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化验等多项检查义诊。东风、前进、向阳、佳大、郊区委员会捐赠100多件衣物及 10条新棉被、20件新棉大衣,送给抗美援朝老功臣和贫困户。前进区委及结核医院支部到苏木河农场、郊区群林村为500多村民进行三次义诊, 还自费购买近千元药品送给患病村民。东风区支部到社区为居民义诊,共诊查 260多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特别是向阳区委与桦川县苏家店镇及桦树川村建立互帮共进送医送药帮扶解困的联谊对子,制定常年义诊送NY_生保健、 培训乡村医务人员、资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等一整套的帮扶计划。仅下半年就组织50多名党员到苏家店桦树川村和镇敬老院为90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孤寡老人进行三次义诊,并为敬老院老人和100多患病村民建立医疗卡,进行登记和治疗,对患有重病和疑难病症的村民介绍推荐到市各大医院就诊。通过义诊查出 5名癌症患者,其他重症患者30余人,使他们得到及时治疗,并自费为桦树川村患病的抗联老战士、部分贫困村民患者和敬老院老人购买1 000多元的药品, 为敬老院和村里的贫困儿童捐献衣物200余件及一些学习用品。 在义诊同时还派出专家分专题、专科为全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为乡镇培养出一批医疗卫生队伍,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医疗卫生环境和状况。目前已培训 2次,培训乡村医卫人员60余人次。郊区区委开展科技支农、送科技下乡活动,聘请农业专家、技术员为农民进行水稻和蔬菜的科学繁育种植和管理的专题科技讲座2次,有200多村民参加了学习。向阳区委9名委员捐献1 000元代表全区党员,在中共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组织的帮贫扶困捐资助学活动中,首批认领资助两名贫困学生, 并在开学初将800元的学习费用送到学生所在学校。佳大一附院支部为伤残职工、患白血病的中学生和贫困大学生共捐资2 230元,此外,有为贫困残疾人买红砖、砂石修缮房屋安装暖气的;有为贵州省革命老区捐献助学基金1 000元钱的。 农工党佳木斯市委荣获农工党党省委2005—2006年度社会服务先进市委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