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总工会

人民团体

市总工会



  【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围绕经济建设,为推进佳木斯市经济快速发展、建功“十一五”做贡献。一是组织职工技术技能“学、练、赛”活动。通过举办百工种职工技能竞赛,评出百名状元。全市有100多家企业近 10万名职工参加到学练赛活动,在“展示城市素质魅力、建功‘十一五’为主题的职工技术技能学、练、赛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花式调酒、心脏病人急救模拟演练等 6项技术技能的表演,并且开展职工技术成果展,展出由8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制作的1 30多块技术创新成果展板。二是组织成果评比及展示活动。2006年 9月,以“技术革新写下工作新纪录、发明使你学习更轻松、创造使你生活天地宽、改造使你前途更光明”为主题,在全市职工及市民中开展“创造发明打造工作生活新天地”成果评选及展示活动,展出全市72个单位经过精心评比选拔的166项革新、发明、创新成果,展板150多块,评出优秀成果26项,优秀展板32项。同时,开展关心劳模生活工作,向特困劳模发放慰问金和生活补助金近30万元。“五一”节期间,召开2004—2005年度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模范单位标兵11个,模范单位26个,模范集体22个,劳动模范标兵18人,劳动模范102人。
  【劳动保护监督】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认真贯彻实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发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167个,劳动保护检查员694人,各级工会参加安全生产检查300多次,参与处理职工伤亡事故 8起,代表死亡家属向事故单位讨回赔偿金150万元。市总“安康杯”竞赛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维护农民工权益】 围绕权益维护基本职责,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企业民主管理进程。一、开展%隋系农民32‘’、“为农民工送温暖”等系列活动。一是在市郊区四丰乡举办“为农民工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为当地农民工送去大米白面 300斤、棉被30床、衣物近万件,为不能回家过年的20多名农民工购买返程火车票。二是开展“为农民工送文化”活动。为农民工送彩电收音机30台(部)、书籍 200多册和文化用品等。三是开展“为农民工送清凉、送健康、送安全”活动。为70多名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农民工送去矿泉水、西瓜、电水壶、茶叶、水杯、毛巾等饮品和用品。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施工现场,免费进行体检和赠送常用应急药品。四是开展与农民工共度“国庆和仲秋节”活动。在节日期间,为农民工送去月饼、水果等。五是开展“建五站、进两榜、为农民解七难”活动。建“五站”即:建立农民工法律服务援助站、生活困难救助站、安全生产监督站、职业介绍指导站、文化娱乐活动站。进“两榜”即:优秀农民工进劳动模范光荣榜;取得科技成果的农民工进科技能人榜。同时开展相应的解“七难”活动。二、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成立佳木斯市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设置组成人员,规定职责任务;认真接待、妥善处理退休职工关于医疗救助、职业病上访等有影响的信访案件,接听12351职工热线电话875件次,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288件次,结案率达 90%以上;全力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进一步提高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率和履约率,目前,全市已有 734户企业单位建立了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有96户企业签订工资协议;组织召开“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推进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管理协会、市企业家协会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印发 (佳木斯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的通知》。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开展厂务公开“质量达标升级赛”和“改制企业重点问题公开达标竞赛”活动。积极推进IS09000质量标准规范厂务公开工作, 按照《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体系试点工作意见》的精神要求,下发《关于在全市推进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厂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这项工作已由试点阶段转为全面铺开,并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推进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工作,目前,已有92个改制后的企业建立此项制度。
  【维护职工权益】 支持推进国企改革,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切实解决国有企业资源流失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 市总工会坚持“四个到位”(即:源头参与到位、规范程序到位、指导服务到位、全程监督到位),真正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 参与权和管理权。做到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维护了36户企业、57 000多名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加强女职工权益维护力度,对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大力开展“女职工安康保险”工作,几年来,女职工获医疗赔付达72万元,拓宽了维权渠道,有效地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深化“一帮一”工程】 以扶贫解困为主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深化“一帮一”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帮扶机制。一是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救助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级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共走访慰问职q-33 610人次,筹集资金1188万元,帮助困难企业解决实际困难31024件次,帮助特困职工解决实际问题6 515件次, 其中有15 000多人脱贫或缓解生活困难。市总工会“一帮一”工作被省“一帮一”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二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系列活动。开展“六列直通车、温暖进万家”活动。市总工会在为解决特困职工和农民工的看病吃药、生活用品、过冬物资、上岗就业、小额借款、子女助学等方面开通“六列直通车”,按季度为困难职工发放生活救助卡和购药救助卡, 目前已发放近2 000张,使困难职工每月都能享受到购药和购米面粮油一定额度的报销补贴。市总帮扶中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帮扶中心的做法被省委发专刊材料在全省交流。三是开展职工创业活动。即在广大职工中树立不气馁、不言弃、不封闭自我的品牌精神,打造推荐新特、精优、真实的品牌产品,选树具有产品竞争性、管理科学性、市场空间性、效益可观性的品牌企业。命名表彰各品牌的典型人物和企业代表,其中品牌企业10个、品牌产品30个、品牌精神10个;印制精美的《全市职工创业“品牌榜”》,通过“三品牌”事迹的媒体宣传、创业品牌产品的图版展示等手段,彰显了职工创业再就业的成果与风采,得到社会各界及市委的好评和肯定。开展职工创业成功四要素“一卡通”活动和“四连锁”活动,举办SYB创业培训班,确定 20个创业孵化基地,创办胜利路、近江路职工创业再就业市场,并开展扶持职工创业的小额借款活动。目前已为 610人次提供了小额借款。在文化宫大厅成功举办职工创业新产品展销会,得到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好评。
  【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上,重点组织职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广大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结合市“申魅”工作,开展“三展示一观赏”活动和三江国际旅游节彩车巡游等系列活动,连续三年的彩车制作达百余辆,为旅游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组织召开“佳木斯市职工文体协会暨职工摄影、书画协会”成立大会。举办“佳木斯市首届文化节职工摄影、书画展”,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属单位选送150幅摄影作品和1IO幅书画作品参展,共有3 000余人参观了为期4天的展出活动。三是举办“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32”职工演讲比赛。市总工会被省总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四是开展“争当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和职工学科学、用科学、读书自学活动及各种文体活动。先后组织全市“五一”职工书画展评选活动、迎庆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知识竞赛、全市职工蓝球公开赛、全市第二届职工冬季趣味运动会、迎“七一”职工长跑、乒乓球赛、象棋赛、围棋赛等娱乐活动。五是继续开展“三育人”活动。对“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创新建会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工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开展“六路纵队进四区、四项保障建工会”活动。市总工会与市经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地税局、市工商联配合,组成六个建会工作队,对市各县(市)、区区域内的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开展建会工作。目前已新增建会数130多家,建会企业涉及到餐饮、娱乐、商服等各行各业,新增工会会员二万余人。二是采取“职工一次人会,多次转移,会籍终生有效”的办法,确保会员不流失。开通“五个人会渠道”,特别是开通农民工人会渠道,目前全市发展农民工人会 4.6万人。三是大力推进县级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佳木斯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县级工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县级工会建设。全市已有4个县(市)接近县级工会标准化的要求,达标率为70%多,超额完成省总工会三年达标的任务。开展职工之家评选活动,评出省级模范职工小家12个,省优秀工会干部、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0名,市总工会荣获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四是加强市总工会机关建设,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工会干部队伍。市总机关积极开展“三贴近”和创建“三型”机关,建设“堡垒型”支部,打造“服务型”队伍活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活动。市总机关党委荣获市直机关工委“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市总工运理论研究工作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先进单位。举办各种培训和输送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为做好工会各项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五是开展纪念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活动。编辑《奋进铸辉煌》大型画册,举办全市首届群众文化节暨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职工文艺演出。2006年,市总工会荣获国家级先进 3项,省级先进18项,市级先进15项,市总工会机关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管理一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