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科协

市科协



  【基本情况】2006年,市科协团结和依靠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突出抓好14件大事:一是经过协调得到政府批准将市科协由原来的事业编制事业管理变为事业编制行政管理,理顺市科协的管理体制。二是召开市科协五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明确工作新思路。三是参加中国科协“七大”认真反映佳木斯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开展全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的评奖,繁荣学术领域。五是召开全市学会工作会议,推动学会建设再上新台阶。六是利用“科普之冬”、“城市科普文化广场”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扩大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七是结合市首届群众文化节开展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八是成立向阳区科协和东风区科协,推进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九是青少年科技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十是咨询工作司法鉴定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十一是培训中心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民营企业培训基地。十二是开展“三贴近”工程建设。十三是完成招商引资30万元的任务。十四是在沿江公园景区新建成的科普画廊投入使用。
  【市科协五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 2006年 3月28日,在佳木斯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市科协五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市科协五届委员会的常委和市直有关学会的负责同志7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五届委员会主席张少杰同志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2005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工作;市委副书记李承兰同志作重要讲话,对市科协五届委员会2005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6年 7月20日,在市向阳区国税局召开五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的补充会议,表决通过市科协五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关于调整市科协五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的决定(审议稿),传达中国科协七大精神。会上,市科协党组书记张旭德同志宣读中国科协七大精神传达提纲,市科协主席张少杰同志作关于贯彻中国科协七大精神的讲话。
  【学会工作】 一是认真听取和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和科协自身建设工作不断发展。2006年年初,市科协根据2005年佳木斯地区水稻稻瘟病及水污染所引发水稻安全生产问题,邀请农业专家针对三江平原的水稻生产问题从气候、品种和技术等原因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以《关于2005年佳木斯地区水稻稻瘟病及水污染所引发水稻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题目,在市政协十届五次全会上进行交流。 4月,市科协党组书记张旭德同志作为中国科协“七大”代表,为充分反映佳木斯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市直学会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提炼出科技工作者反映强烈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在中国科协七大会议分组讨论时作发言,并得到中国科协给予的书面形式的答复。二是认真做好全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奖的各项准备工作,活跃学术气氛,积极推荐人才。2006年是全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的评奖年,是自2004年由市委办和政府办联合下发文件将该奖项规定为中共佳木斯市委、佳木斯市人民政府级的自然科学奖项后的首次评奖。3月,下发佳科协字[2006]3号文件《关于开展佳木斯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已收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交叉科学的论文、建议共近百篇,评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39篇。 开展第七届省青年科技奖的申报工作,从全市上报的7名候选人中遴选 4名申报省。三是努力发挥学会组织的高智力人才对科普工作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有效载体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为佳木斯电台《人间晚情》栏目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提供各学会有知名度的科技工作者主讲科普知识,组织市医学会、市保健学会、市花卉协会的专家积极参与节目的播出。四是召开全市学会工作会议,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学会工作新规律,推动学会建设。2006年11月16日,在市烟草公司召开全市学会工作会议。市直28个学会(协会)的负责同志30余人参加会议, 烟草、食品、保健、花卉等7个学会(协会)作了典型发言。会上,市直 7个学会(协会)的负责同志作的典型发言,总结本学科领域一年来所取得的新收获,提出在前进中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意见。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图书馆学会和药学会召开换届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市烟草学会举行论文研讨会,交流论文21篇,活跃了学术领域;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已在全市6县3区成立了老科协组织,为进一步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作出贡献。成立2个学会(营养学会、经济实用人才学会),2个专业委员会(花卉培育养殖专业协会、农业技术专家协会水稻专业委员会)。编印《学会管理制度汇编》,促进学会工作从建立到管理的规范化运行。
  【科普“之冬”】 一是“科普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成效显著。召开“科普之冬”各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科普之冬”领导小组各成员对本单位、本系统就如何搞好第十八届“科普之冬”活动进行的总体安排,调整佳木斯市“科普之冬”活动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由市委副书记李承兰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高景峰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在富锦市上街基镇举办活动的启动仪式,表彰在第十七届科普之冬活动中表现突出的30个单位和46名同志。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3 150期次,培训农民102万人次,印发《科普之冬简报》 8期,推广普及实用技术62项,举办科普展览121次,发放科普资料近 30万份(册)。全市11个单位获得省科普之冬活动领导小组表彰,13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表彰。12月,全市第十九届“科普之冬”活动开始启动。
  【送科技下乡】 4月份开展“助春耕、送下乡”活动, 组织专家到东风区建国乡黎明村开展水稻、大豆等种植新技术培训,走访水稻种植大户,深入了解当地水稻生产情况,现场解答其在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发放各种科普资料2 000余份,展出挂图 20余幅,聘请中心医院专家进行义诊,捐献衣物 100件。在前进区南岗村开展禽流感防治的宣传工作,送去有关资料1000余册。在抚远县生得库村和创业村进行中草药种植培训,对50余个种植户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培训, 签订种植协议,调整农业生产种植结构, 拓宽创收致富新渠道。12月15日,把“科普之冬活动流动课堂”搬到市科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包建点——郊区群胜乡。针对该乡以种植玉米、大豆和养猪为主要产业的实际,以需求定位,分别从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和市畜牧兽医防疫站请来 3名专家,由“一把手”带队,组织科技专家成立讲师团,一行10余人来到群胜乡,把科技送到这里的农民手中。带去科普挂图 5套50幅,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科普小册子400余册、《第十九届科普之冬农民致富宝典》100余本、农业信息报500余份。
  【青少年科技活动】 上半年,市科协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参加第二十届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选送参赛的优秀作品50份(件)参加全省评比,市第六小学校、市第十小学校、市第十一小学校分别有7名、 1名和8名同学获奖;市第十一小学校的李丁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姜盼同学获三等奖;市第二中学的岳同山老师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教师奖;薛飞同学获国家级科学研究论文优秀奖(高中组)。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关于组织全市高中学校开展第六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通知》;转发省科协《关于开展第十三届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工作正在组织进行中。在第六小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全校展出作品近千件,推动了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9月10日,全市各小学校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举行预赛,15个小学校的参赛选手以笔试形式决出6支代表队进入决赛。9月17日,在市少儿科技馆举行决赛,第二十小学校获第一名;佳大附属小学校、杏林小学校获第二名;第十小学校、第十四小学校、光复小学校获第三名。
  【全国科普日活动】 宣传贯彻《科普法》, 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结合首届“群众文化节”的各项活动, 围绕“节约能源,你我共参与”和“预防疾病,科学生活”的主题,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活动。
  【科技进社区】 上半年,组织开展全国第四届“科技活动周”活动。 5月27日,在富锦市广场举行“科技活动周”的启动仪式。 5月29日,在西林公园参加前进区园林社区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有11家单位参加此项活动。活动中,居民自编自演“八荣八耻”、“爱我家乡”等健康向上的歌曲。 9月17日,前进区在西林公园(西园)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全区五个办事处的书记、主任和 40个社区主任及科普志愿人员1 8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邀请了市仁和医院、市老年病医院、市保健学会、中草药保健协会、市天文学会等 8家单位,展出科普挂图展板50块,市天文学会为青少年讲解天文知识,市仁合医院为40余个社区的低保困难产发放400张医疗辅助检查免费卡。义诊活动接待群众800余人,发放科普读物400余份,宣传单1 500余张。向阳区科协向5个社区的群众发放了科普资料。
  【科普宣传】 从9月17日到25日,发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普工作者近2 000人深入到乡镇、社区和学校,覆盖面达80%,共展出科普挂图1 000余幅,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0余万份(册),放映科教片60多场,参加群众3 000余人次,接受群众各类咨询 7千多人次1万多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前进区科协获得省科协200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表彰。积极推进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经过与向阳区委、区政府和东风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成立向阳区科协和东风区科协,至此,全市各县(市)区科协都有了科协组织。沿江公园的新科普画廊 8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科普画廊50延长米,共设窗口15个,成为沿江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认真落实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上报桦南富民绿色稻米协会、富锦市长安镇大豆专业协会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上报抚远县浓江乡对俄蔬菜出口基地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上报梅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新文为农村科普带头人。
  【咨询培训】 一是咨询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咨询中心组织科技专家完成农业、机电、建筑、车辆等司法鉴定业务等40项,完成咨询合同额120万元,实现利润9万元。司法鉴定业务覆盖面已突破佳木斯市,在异地开展业务 8项,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二是培训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哈工程第二期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有 30人报名并参加学习。开办自学考试辅导班,合格率达 80%。完成武警佳木斯森林支队的计算机中专班培训工作,有33名官兵获得结业证书和全国中级计算机证书。组织开展的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有20名选手参加,进入复赛的选手喜创佳绩,有2人获得全国奖励,其中1人被保送上全国重点大学; 4人获得省级奖励。开办外语短期培训班。上半年,市科技干部培训学校更换新校址,被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民营企业培训基地。
  【科技调研】 参加8月16日的全省科协系统业务理论研讨会,2篇论文人选《论文汇编》;转发中国科协《关于开展“我与科协”征文活动的通知》,征集 9篇文章参加评选,佳木斯市科协获得省科协颁发的征文活动组织奖,其中《一次难忘的科技报告会》荣获中国科协“我与科协”征文活动个人奖(三等奖);参加2006年全市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的撰写工作,成立课题组,结合科协人才工作的职责,完成《关于构建民主、透明的识人选人新机制问题研究》一文,并上报市委组织部。配合省科协完成中国科协领导到祖国最东端佳木斯市抚远县的调研任务。市科协副主席关克东同志与省科协调宣部部长赵光石同志一起陪同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崔建平同志赴抚远考察。 8月18日,在抚远召开由当地的农、医等各界科技工作者代表30人参加的座谈会。中国科协调研部的领导同志抵达祖国最东端调研,在中国科协历史上尚属首次。
  【机关工作】 政府批准将市科协由原来的事业编制事业管理变为事业编制行政管理,理顺市科协的管理体制,确保了财政经费的投人。完成随市委、市政府迁入新址的各项工作。完成工资测算、审批、公务员认定登记、中国科协统计年报、调查、决算等各种报表。办理 2名同志工资正常晋级手续、 2名优秀公务员工资晋级手续和2006年工资测算和工资套改与干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