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
工业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效益】 2006年,佳木斯市工业实现增加值 25.9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利税 5.9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利润9 544万元,同比增长3倍;实现税金4.9亿元,同比增长13.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5.6%,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
【支柱企业利润】 2006年,电机、煤机、迪尔佳联、华电佳木斯发电公司 4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3%;实现利润1.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78.9%。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9户,同比增加8户,超10亿元企业 1户。电机公司实现产量420万千瓦,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 69.7%;实现税金6 123万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2 818万元,同比增长3.6倍。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销售收入超 2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5户。沃尔德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税2 357万元,同比增长 67.6%。通过扶优扶强,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增势强劲,三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9.7%。电机、发电、啤酒、煤机、鸿基水泥5户企业实现税金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4.9%,成为佳木斯市财政支柱企业。
【县区工业】 县(市)与市区工业同步快速增长,地方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体。县(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4.2亿元,同比增长30.6%;市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20.4%。桦南县销售收入、利税和增加值三项指标均居 6县(市)首位,分别实现9.7亿元、8305万元、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2.4%、17%。全市地方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利税4.7亿元,同比增长48.7%。
【国企改革】 2006年,完成北佳公司、东风造纸、东华收获、锅厂等14户企业改制并轨,并轨人数6 605人,发放补偿金8 453万元。佳纺、糖厂、佳鹏亚麻、黑龙农药、迪尔佳联、煤机、鸿基水泥等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招商改制,实现国有股本退出和职工安置同步到位。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收购合资企业中方 40%国有股权,成为外商独资企业。煤机公司被跨国公司美国 IMM集团收购。黑龙农药整体划转给中国化工集团。香港企业纺织公司收购佳鹏亚麻。通过改制,佳纺、糖厂、经编厂等一大批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争取国家优化资本结构政策支持,佳纺、糖厂、经编厂 3户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卸债15.7亿元。对胶带总厂、黑龙江锻压机床厂等中小国有企业,实施解困式改制,向民营企业或内部职工出售。一批特困企业通过改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鸿基水泥、天和纺织、三和亚麻、赛瑞糖业 4户国有转制为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3倍。对停产多年的二药、北佳公司等劣势企业,实施退出式改制,利用并轨政策,安置职工,退出市场。
【大项目建设】 坚持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协作配套能力作为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措施,增强对佳木斯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39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开工 12项,全市工业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84%。对“三机”等骨干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拳头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改造,煤机公司掘进机产量达到600台,电机公司生产能力达到 600万千瓦,高压隔爆电机、3 080型联合收割机、S200型掘进机等新产品投放市场。 鸿基水泥日产2 500吨熟料项目投产,水泥产量达150万吨,列全省第二位。通过实施哈啤佳凤平衡 15万吨啤酒、佳星玻璃生产线冷修、鹿灵制药GMP认证、汤原纸业平衡3.5万吨高档书写纸、沃尔德电缆异地新建、骥弛公司扩产等改造项目,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项目,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阳光公司年产20万吨乙酸乙脂(一期 6万吨)、益海公司30万吨水稻加工等项目完成工程主体建设,上海光明乳业日处理300吨鲜奶、河北宝硕公司年产 3万吨农用薄膜、中国化工集团年产300吨新型农药等项目投产。
【支柱产业发展】 促进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快培植支撑工业快速增长的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重点监控48尸骨干企业,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服务。大力发展协作配套,发展装备制造业。建立协作配套协调制度,定期召开协作配套对接会,协调解决问题,对配套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增强配套能力。围绕农业抓工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相继投产。在2006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占 50%,哈啤佳凤、赛瑞集团、吉庆豆业、桦川华康米业、汤原香兰米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的成为立县企业。坚持改造现有企业与适时发展新项目相结合,发展能源化工业。坚持火电、风电、水电并举,扩大电力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