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
邮政
【经营业务】 2006年,佳木斯市邮政局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累计完成18 907万元,同比增长3.46%,完成年计划的 100.31%。1、邮务类业务收入2 562万元,增长0.32%。其中,函件收入664万元,增长5.24%;包裹收入376万元,下降2.64%;机要收入 14万元,下降4.04%;集邮收入478万元,下降11.61%;报刊发行收入831万元,增长2.38%;代办电信收入199万元,增长17.35%。2、金融类业务收入14 288万元,增长0.66%。其中,汇兑业务收入 188万元,增长2.03%;储蓄收入14 100万元,增长 0.64%。3、速递物流类业务收入1 645万元,增长45.7%。其中,速递业务收入880万元,增长24.02%;物流业务收入765万元,增长 82.39%。4、其他业务收入中,邮政媒体收入29万元,出租收入 240万元。全局邮政业务总支出16 736万元,同比增长3.1%。百元业务收入成本为67.66元,比2005年下降1.14元。全局实现收支差额1 676万元,同比增盈55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 01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27万元。
【市场营销】 加强营销工作的策划与组织,制定营销方案,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实现以营销活动为主要载体发展邮政业务,全局邮政市场营销工作进入新层次。一是营销管理协调有序、扎实有效。进一步加强全局营销工作的统一组织与管理,从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营销过程控制、营销活动总结等几方面人手,强化全局各部门、各环节的密切配合、有序衔接,保证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二是营销能力和效果有新提高。开展“第二届少儿书信大赛”、“商信直复营销无缝覆盖行动”、“集邮礼品销售”、“速递教育系列”等 15项专项营销活动。有9项营销案例入黑龙江邮政论坛·2006营销年会,其中 3项获奖。 “喷施宝”、 “思乡月”、“车辆险”等6项全区性营销活动实现收入1 078万元。三是大客户营销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完善大客户开发与管理流程,健全大客户管理档案,加强大客户拓展与关系维护,促进客户数量与邮政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全局积累建档大客户683户,其中,万元以上重点大客户243户,分布在各项业务领域中,收入占储蓄以外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5.55%。
【优化服务】 以经营服务一体化的思路推进服务工作,促进服务层次的升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开展“邮政服务年”活动,规范和完善窗口单位服务标准,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内部支撑服务承诺制度,切实解决经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创建星级营业员考评活动,实行按星级分档考核奖励。推行窗口服务人员末位淘汰制,形成内部竞争机制,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保证。
【网络整合】 重点加强骨干网点和大型综合营业网点的标准化建设,为储汇营业厅安装自动排号设备;重新装修启用邮政大厦一楼营业厅,建设全市具有标志性的邮政综合业务营业厅。结合代办网点的成功回收,着力推进储蓄骨干网点的整合优化、提档升级,提高网点的整体形象和创收能力。全年投入资金627万元,装修改造网点14处,新建网点1处,用于设备更新269万元,是分营以来在网点能力建设上投入最多、 效果最明显的一年。本着求质量不求数量、求实效不求形式的原则, 做好“三农”服务站建设工作。同时, 运用商业化手段,重点加强“普通”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和“精品”服务站的管理维护工作。目前,全局共建设“三农”服务站 305处,其中“精品站” 69处,实现分销业务收入 91.3万元。重点组织实施邮区中心局“三化”改革,进一步理顺生产作业关系,加快邮件传递速度。成立邮区中心局指挥调度中心,强化网路运行生产的指挥与调度,邮运作业管理初步实现动态管理。完成国际金融系统等新系统的上线推广,推进邮政业务量系统工程建设,加快电子化支局软件升级改造,自主建设局域信息网,初步实现办公信息化。
【企业改革】 加深专业化经营体制改革的层面,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实行专业收益与全区的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挂钩考核办法,并拓宽挂钩考核范围,强化专业的效益意识。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继续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加强对干部的动态管理,通过干部述职和民主测评,对全局13个中层管理岗位进行调整,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在用工制度改革上,推行聘用工管理,从改善劳务工队伍结构、提高职工素质人手,加强对从业人员业务及服务技能的培训,促进全员劳动技能的普遍提高。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完善分配奖励机制,将效益奖金与单项经营指标按比例挂钩考核,按月发放,缩短劳务工与固定工的收入差距,实行星级服务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对鑫都公司进行全面废业处理,撤消公司的全部机构,出售或出租公司原有房屋资产及设备,妥善安置公司干部职工78人,保证鑫都公司员工队伍的平稳过渡,为邮政体制改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富锦局为试点,采取经营责任目标考核机制、集体承包、家庭承包等多种形式,实施农村网点改革,调动农村网点深挖市场和增收创效的积极性,强化农村网点的经营和效益意识。
【企业管理】 细化预算项目,强化经营预算、成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及综合平衡。坚持“合,理开支、严格控制、讲求实效”的原则,优化成本结构,最大限度压缩办公费、通信费等管理性支出及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规范代办费和劳务费的支出,增强成本费用支出的有效性。推行基层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基层单位节约、创效意识。加大财务监督检查的力度和密度,严格执行财务列收口径和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收入的真实性。加强对销售类业务的效益指标考核,进一步提高效益水平。实行用户欠费追缴责任终身制,加大欠费的清理追缴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资金回笼。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有效盘活资产,提高资产的收益水平。加强审计监督,有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各类审计 60项,审减工程金额144万元。实行人员总量控制,调整作业流程、优化作业组织,保证企业按需合理用工。建立劳务工个人档案,实行档案管理,做到定位、定置、定员,有力地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及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连锁制度,深入实施安全工作“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建设”,保证各环节的安全。继续以资金安全为重点,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技防、物防、人防能力。组织以储汇资金安全为重点的多项检查和隐患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安全防范设施投入力度。全年投入资金80多万元,用于安全防范设施项目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