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计划
综合管理
发展计划
【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8.5亿元,同比增长13.5%,超计划1.5个百分点,创佳木斯市 22年来最高增幅,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2亿元,同比增长34.2%,超计划9.2个百分点。全年争取国省投资4.5亿元,超额完成1.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0%。招商引资项目完成5 327万元,超额完成1000万元的计划任务。
【荣誉业绩】 佳木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6年度支农先进单位,2006年度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2006年度帮扶民营企业先进单位,2006年度“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单位,2006年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单位,2006年度全市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先进单位,“五·八”万人献爱心优秀组织奖,全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先进单位,全市帮扶扶贫开发重点村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授予2006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先进承办单位,被市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生态市建设暨环保目标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办公室授予2006年度全市政府系统督办检查工作标兵单位、2006年度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标兵单位;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2006年度市直机关“走、做”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度市直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堡垒型”支部、“服务型”队伍先进集体、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项目调研】 加强与省煤电化基地规划的有效衔接,筹划和储备重大建设项目。已完成重点项目可研63项,预可研或项目建议书18项,14个项目完成规划编制,30个项目开展调研;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对佳木斯市如何化解金融风险、利用外资、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专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完成 《佳木斯市城市信用社现状调查报告》等 20多个相关专题调研报告;完成《佳木斯市关于推进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若干问题的报告》、《关于佳木斯市东北东部地带经济合作与对外开放战略研究》、《关于省东部地区煤电化基地优惠政策》等重大区域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推进改革】 制定出台《佳木斯市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统筹和加强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市场化等各方面改革推进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 一、统筹资源综合利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工作。召开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把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重要日程。二、加强规划编制,做好节约型社会各专项规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工作,全市节能、节水、环保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三、加强项目申报,向省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1个,目前有 2个项目通过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四、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能,建设全市节约型社会的工作体系。
【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工作】 一、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疏通金融机构资金流向,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共同制发《人民银行协调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明确资金重点投向三农、外贸、重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等领域。二、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进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三、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市开发区、中心医院、技师学院、一中、王三五河及交通等项目上报工作,其中省开行在核准佳木斯市开发区对俄贸易园区发放 1亿元软贷款的基础上,正在对发放 2亿元硬贷款进行最后论证。四、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制定《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
【老工业基地推进工作】 一、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将年度工作任务逐一细化落实到九个推进组和各职能部门。二、加强调研,精心编制老工业基地专项规划。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产资源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形成《佳木斯引俄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矿产资源的规划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佳木斯市引俄天然气规划》、《佳木斯市利用大庆天然气规划》等专项规划。三、加强老工业基地政策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豁免历史欠税,分离办社会职能,推进国有企业加快改制。四、强化老工业基地项目申报工作,为一些重点企业争取到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项资金,有效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和更新改造资金的需求。
【协调工作】 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和引导,针对佳木斯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完成缓慢的情况,多次与市统计局、主要项目单位沟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实际困难,研究增长因素,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6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4.2%,超额完成25%的增长目标,高计划 9.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名列全省前五名。二、妥善搞好土地资源配置,牵头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协商和对上争取工作,会商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建用地计划,为佳木斯市向上争取85公顷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三、完善运输网络,着力解决运输紧张矛盾。同江78公里地方铁路全线通车,同江、抚远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对俄贸易运输能力大为增强,通关环境进一步完善,有效缓解供需紧张局面。
【争取项目建设】 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取得争取国省资金 4.5亿元,超过计划50个百分点的好成绩,确保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改善等国债项目按计划进行。完成投资30亿元的发电厂扩建项目前期工作, 8月27日开工。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一批新型能源项目可研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准。
【“一城三基地”建设】 2006年,全市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 370项,其中新开工项目255项;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3项,亿元以上项目40项。千万元投资项目完成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 58.8%。产业项目建设开始提速,全年开工建设产业项目 185个,其中工业项目140个。在大项目的推动下,“一城三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现代化多功能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取得进展。中山步行街已竣工,沿江十里景观带核心区域于 9月份竣工。12月初,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一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营;总投资4.45亿元的技师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研报告已经得到黑龙江省发改委批复,教学主楼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用地拆迁结束;总投资1.3亿元的中心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完成主体框架地上5层、地下一层。交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客运枢纽已完工;佳木斯至中伏公路已列入交通部计划;总投资 3亿元的三江果蔬批发大市场已开工建设;总投资 2亿元的红旗建材广场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营。二、现代农业一体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总投资10亿元的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进展迅速,一期工程水稻加工厂、稻壳发电厂、米糠(大豆)油厂厂房建设完成,水稻加工厂投人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企业;南京雨润集团 2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4 500万元的汤原光明乳业二期工程建成投产; 苜蓿草、黑加仑及果蔬饮料等特色加工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 2.6亿元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开始启动。水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接近尾声。三、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同江地方铁路一期工程已经开通,二期工程同江至哈鱼岛段10月份通过验收;黑龙江大桥项目已列入部省纪要,目前已报至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 同江西港两个3 000吨级泊位和一个千吨级泊位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 70%;抚远港完成栈桥式客运码头续建工程建设,实现客货分离运输。四、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煤机公司重型掘进机扩产改造、电机股份公司永磁电机、迪尔佳联扩产改造等一批装备工业的好项目、大项目相继投产和竣工使用,成为拉动佳木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总投资1亿元,年产1万吨四氯化钛和1千吨海绵钛项目于 4月1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年产一万吨四氯化钛已投产达效;桦南横岱山风力发电项目、富锦乌尔古力山风力发电项目、国电集团生物质发电等能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较快,相继实现开工建设。汤原庆丰水电站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煤炭勘探开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在桦南境内已探明储量1.5亿吨;总投资30亿元的华电集团佳木斯发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实现开工。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围绕教育、卫生事业,争取国省资金2 345万元。其中,投资16 159万元,规模为134 135平方米的佳木斯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全市彻底消灭D级危房;投资 1.1亿元,建设技师学院,已得到省发改委批复,为技师学院及时争取开发银行贷款提供必要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将在优化整合佳木斯市职业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成为黑龙江省乃至辐射全国的重要职业技术(能)人才培训基地; 7个新建农村卫生院已基本竣工,将初步解决当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汤原、桦川两个县医院扩建以及同江、抚远两个县(市)的妇幼保健院项目顺利实施。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争取国省资金3亿元扶持现代农业、畜牧、水产、小城镇、水利建设、农村公路,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保障和发展能力。其中投资 2.3亿元的世行贷款20个奶源基地项目已经实现开工建设;国家大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项目已经落实资金7100万元,完成投资3 750万元; 佳木斯市利用亚行贷款松花江防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汤原、同江、富锦三个子项目已完工,佳木斯市城区防洪工程完成60%;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732公里,超省计划112公里,逐步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2、争取以工代赈国债资金4世界人民929万元,重点建设农村交通、水利、林业等 23个以工代赈项目,打人畜饮水井143眼,解决全市农村贫困地区8.6万人和2.7万头畜牲的用水问题。3、争取国省资金5 000万元,加强基层司法、城市供排水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及排水配套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改善松花江佳木斯段水质,提高沿江生态环境和水体环境,解决全市城区垃圾无处倾卸和环境污染问题。
【资源环境保护】 支持生态市建设,强化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申报项目人选 15个,规划治理资金8.29亿元。其中人选工业点源治理项目9个,为全省最多,规划投资 2.44亿元,为全省最大。此外,在全省列入国家工业废水治理和环境监测站建设计划的项目,佳木斯市所占比例最高。争取工业点源治理及中水利用资金2 1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