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



  【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通过融资方式对微机实验室进行更新改造,更新微机 100台,新建数控专业实验一个,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备。同时,对学校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设施进行改造,装修教学楼、学生宿舍、餐厅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办学就业】 学校拥有普通中专、就业培训、成人本专科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文化艺术、商贸旅游等五大类24个专业。2006年,实现招生665人,在全省中等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 100%的高水平,就业面向不断拓宽,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2006年学校共安置就业毕业生 430人,专业对口率达到90%。
  【教育教学】 学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改变过去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方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培训基地,采取课堂教学、课后训练、技能竞赛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达到 95%,学校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5个单项奖和1个集体优秀奖。在中高职立交桥建设上,强化高考班的教学管理,2006年高考本科升学率达到 5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教师素质提高。 建立健全 《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外聘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协议》、《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教研室工作条例》、《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部分专业、学科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计算机、会计、商务英语等专业开展分层次教学,教师授课有明确的针对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断改善师资结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学生管理】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现状,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教育活动系列化。从开学初的“人学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学习中的“学习方法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到毕业前的“就业教育”,形成有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相关主题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排球比赛、广播征文赛、班级板报赛、十佳歌手赛、师生排球对抗赛等活动。加强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实行班主任跟班制 (从早自习到晚上就寝,班主任必须坚持每日到班一次,每周到寝室一次)、学生离校请假制、 班级班会团活主题制、班级管理评分制、班主任津贴浮动制等相关措施陆续落实到位。班主任抓学生技能、日常礼仪规范的热情和责任心明显提高。学生的思想状况进一步稳定,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