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学技术

科技

科学技术


               
  【科技自主创新】2006年,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8家,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3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产值46亿元,总收入42.5亿元,工业增加值2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3亿元。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企业 60家,覆盖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佳电机把信息化渗透到管理领域, ERP应用到生产管理全过程,基本完成生产需要的产品bom数据准备。佳星玻璃数据库和 office、VD语言相结合,实现生产数据的传递、储存、查询,增加资金运作情况的分析功能。省级农药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实现产值 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利税1.3亿元,各项指标增长幅度达到10%。基地内农药生产企业 15家,其中,骨干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个。兴宇化工股份公司的甲维盐产品实现系列化;黑龙农药化工公司的精芘浮禾草灵农药项目已规模化生产。企业技术平台升级取得新进展。经过努力,佳电机、沃尔德电缆、佳联收获、多多药业 4家企业被评为首批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五是孵化器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家,孵化面积总数达到4.4万平方米,孵化企业82家,毕业企业 6家,预计全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3 000万元。其中,佳木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面积达到15 700平方米,在孵企业42家,毕业企业4家,孵化项目47项,其中接近形成产业化的项目4项;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佳木斯新运化工高新技术孵化器增加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等功能,孵化器占地面积1O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家,毕业2家,预计实现产值5 000万元。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首批省级生产力示范中心,其服务功能日渐完善,建立佳木斯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升级和服务提速。上网信息达4 000多条,帮助企业查询项目3 000余项次,提供《科信专程》和电子网刊80余期,帮助60余户企业利用电子广告板宣传企业形象、产品特征,成为沟通科技界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佳木斯市企业科技服务的中心。
  【农业园区建设】 2006年,市科技局与市农委、市发改委、合江农科所等相关单位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绥化市、烟台市、珠海市等地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方式、建设内容、示范作用、融资方式进行全面考察。在认真细致调研的基地上,重新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中介参与、效益第一、农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市农业资源和自然的环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的,搭建起为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服务现代化农业的平台。依托省级科研院所,发挥资源优势,经过充分论证和积极工作,申请到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该项目由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承担,一期总投资2 628.6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480万元,省匹配120万元,自筹2 028.67万元。现国家投资480万元和省投资 120万元已到位,自筹资金到位5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 将使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骨干企业在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中的龙头牵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全市实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和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硅肥生产基地】 专门邀请被誉为中国硅肥之父的蔡德龙博士和被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老先生在农业科技园区内为佳木斯市农业科技人员做专题讲座,举办农作物应用硅肥技术交流与研讨会,促成硅肥生产技术在佳木斯市实现签约,为该项目基地在佳木斯市成功落地奠定基础。香港威明亚洲有限公司将为该项目投资7 000万元,在佳木斯市建立50万吨/年产规模的硅肥生产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 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并结合科技优势与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市农业生产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继续推进四个省级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实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和推广力度。“黑龙江省优质专用型大豆综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推广合丰号高脂肪大豆900万亩,生产高油大豆14.4亿公斤,使农民增加收入1.1亿元。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推广500万亩。三段式心土混层犁改土在宝清、桦南、850农场和抚远等白浆土集中地区应用 3万亩,提高低产土壤的生产能力;“黑龙江名优特鱼推广示范基地”投入资金70万元,建成100平方米生产场房,500平方米繁育大棚,繁育名优特鱼苗 200万尾,培育养殖种鱼 2万斤,牧养10万尾。基地己引进30个养殖户在大力加湖水域内发展养殖名优特鱼,个人投资累计达50万元以上;“黑龙江省名特优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现已实现产值4 850万元,产量29 080吨,实现销售收入5 220万元;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旱田作物原种繁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农作物原种、良种的繁殖和科技推广实验、示范工作,推广农业新技术20多项,推广大豆垦丰、绥农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推广垦玉、绥玉新品种 8个,生产种子达到 500多吨,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北药种植力度,依托桦南、汤原、桦川、抚远等地北药开发种植基地,刺五加、防风、龙胆草等中草药GAP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推进了地产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科技招商引资】 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2006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思路,按照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关于2006年重点支持的项目政策措施,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基地建设及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深入全市各县区进行项目调研和筛选工作,主动深人基层找项目,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69项,截止目前,有21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火炬计划3项,省攻关项目12项,产业化项目 2项。共争取省以上科技项目资金 532.5万元。迪尔药机有限公司,澳通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获得2006年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共争取资金 125万元。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建设、新运化工孵化器服务设施建设、年产245万重量箱优质浮法玻璃、051—G3舰船外板长效无毒防腐防污涂料 4个项目被列入2007年产业化专项资金预算项目。同时,以项目实施为切人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发一批具有高科技水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一些自主创新的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其中,膨胀型低烟无卤环保型电缆材料项目今年实现产值 1.1亿元,利税1 200万元。 核反应堆用冷却剂泵用新型屏蔽电动机项目按计划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已基本完成。举办了中国·佳木斯一中俄人才、科技项目推介会,开展小分队对接招商,利用考察先进地区农业园区、参加北京高科技博览会、哈洽会和海外学人洽谈会等时机广泛开展科技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资金950万元。
  【科技创业行动】 按照全市创业行动工作总体部署,结合科技创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加大科技创业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提升科技创业的层次和质量,实现科技创业新的突破和快速发展。一是加大科技创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业发展环境。通过佳木斯日报、三江晚报、电视台、黑龙江省科技厅网站、佳木斯科技信息网等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大力宣传科技创业创新活动取得的成绩和先进典型人物,在全市形成政府引导、典型带动、新闻宣传三位一体的强势推进科技创业发展的态势。二是深入开展科技创业培训,提高民众的科技意识和创业技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家共15人次,深入到桦川县等县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共计培训农民100人次,发放科技创业服务卡30余张,发送技术资料近60份,赠送图书2 000余册,推荐实用技术8项。三是实施科技创业项目带动战略,提升科技创业水平。通过筛选一批科技创业项目、扶持一批科技创业项目、壮大一批科技创业项目,推动科技创业向纵深发展。实施能人牵动战略,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根据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筛选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的 8个科技创业能人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重点帮助解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科技项目达产达效。投入 120万元科技资金,用于紫外光交联电缆产业化项目生产,推动企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三江水飞蓟素有限公司、顺和化工厂、吉庆钢球厂等企业引进创业资金75万元,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神舟牌全喂入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飞蓟素提纯、液体荧光增白剂、湿强剂等产品的科技含量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项目初步实现产业化生产,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同时,抓好科技项目立项扶持,为科技企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引导功能,积极组织科技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的有关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经过筛选共向国家和省推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项。佳木斯奥通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禾芙康农药制造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得到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为科技企业引进科技项目开发资金225万元。帮助83人创办自己的企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 100人,完成创业储备项目 50项,选树创业能人项目8个,选树创业明星 6个,激活民间资本2 000万元,科技创业实现面上的拓展和质量上的提高。 四是充分发挥佳木斯市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优势, 与佳木斯大学共同建立“佳木斯市中俄科技合作中心”,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6月16日,黑龙江省佳木斯中俄科技合作中心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隆重揭牌。 市五大班子领导、 佳木斯大学领导、县(市)区及省、市各有关单位参加了揭牌仪式。召开中俄科技合作中心人才、项目推介会。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56名外国官员和专家参会,带来了 500多个涵盖教育、卫生、机械加工等20多个专业科技项目。国内的浙江、江苏、内蒙古、吉林、大连等省市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到会洽谈。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6个,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联合市教育局在市青少年宫举办“知识产权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重点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播放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音像资料、散发宣传单、举办宣传画廊、开展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成果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宣讲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使他们从小明白知识产权保护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热情和兴趣。二是积极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活动。联合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整规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市场管理处等部门对佳木斯市金天药店、图书城、农机大市场、农资大市场等多个市场、商场的商品质量、专利情况进行检查。在专项行动过程中向广大市民宣传“专利法”,讲解专利知识假冒、冒充专利应承担民事责任,以及如何鉴别假冒专利产品等相关知识,对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活动】 一是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表彰“十五”期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进步奖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全市评选出的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荣誉证书;表彰“十五”期间为佳木斯市自主创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做出贡献的先进企业并奖励先进个人。市长李海涛作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佳木斯市科技事业发展的形势,深刻阐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佳木斯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部署“十一王”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二是举办2006年科技活动周。按照 1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关于举办2006年科技活动周的具体要求,市科技局高度重视本次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市农委、市文化局、市教育局等10余家单位的积极参与,使2006年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结合佳木斯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际,组织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到农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咨询服务举办农村创新能人培训班10余期,培训创新小能人 700余人。通过组织科普宣传画廊、科普咨询、群众文艺演出等形式深人到社区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组织地震、卫生、环保、气象等部门向市民广泛宣传防震防灾、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提高民众的科技意识。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土肥、大豆、水稻、养殖专家,在桦川县梨丰乡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下乡活动。以多媒体形势为农民讲解种植、养殖业方面的实用新技术及病害防治的专业知识,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培训农民 500多人次。受到当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向桦川县10个乡镇捐赠价值60余万元的科技图书 2万余册,帮助建立10个“奔小康科普图书室”,捐赠两台价值 1.6万元的新型农机具。注重提高农业技术干部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需要。配合市农委、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为期 3天的第一期全市农业技术干部培训班。聘请了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省农垦科学院等各学科省内最具权威的专家,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矮杆大豆密植技术、对俄蔬菜基地建设等八个方面进行培训,现场答疑,切实解决农业技术干部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