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广播新闻
广播电视
【荣誉展示】 2006年,市广播电视局以“创建广电强省、强市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事业建设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全省广电系统开展的第二届创建广电活动中,综合排名位居全省13市(地)级局第一名,荣获黑龙江省广电系统先进单位,受到市政府通报嘉奖。先后获得省广电系统行政执法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目标责任制一类单位、新农村建设、生态市建设、治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信访工作、民营经济推进等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新闻宣传】 市广播电视局认真组织每项宣传,在宣传声势、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上较往年有了新进展。积极开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十五”成就和经验、“十一五”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大项目建设、民众创业、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的宣传;精心组织哈洽会、三江国际旅游节和“中国·俄罗斯年”等重大活动的宣传。在宣传报道中,局台统一策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两台一报分工协作,报道形式灵活多样,报道内容丰富多彩,报道深度步步深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烈的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整体优势。
【对上报道】 市电台、电视台围绕上联播、抢头题的目标,着重在发稿质量上做文章,在重点报道和深度报道上严要求,使两台的对上报道质量和数量实现新突破。2006年,电台在中央台发稿11条,在省台发稿1 96条,实现对省台供稿 11连冠。电视台在中央台发稿165条,比2005年多发 47条,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省台发稿1 52条,比2005年多发240条,其中重点选题占64.3%,夺取对省台报道 14连冠。对上报道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对于提升佳木,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佳木斯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申魅”工作】 CCTV中国魅力城市展示以展现城市发展成就为宗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为目标。在佳木斯市申报参加“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市广电局主动承担“申魅”活动的组织、协调、策划和宣传报道双重工作任务,为佳木斯市“申魅”活动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局长亲自组织策划每轮的“申魅”展示活动,多次到中央电视台联络工作,介绍和汇报“申魅”活动开展情况。市电视台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魅力”大使选拔工作,制作出城市形象、城市名片、“申魅”展示 3个宣传片。尤其是佳木斯的城市魅力电视宣传片以精心制作的优美画面、动人的旋律,向场内外观众展示介绍“华夏东极·中国粮仓——佳木斯”的无穷魅力,引起组会和观众的极大关注。电台、电视台围绕“申魅”活动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宣传报道,营造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参与“申魅”活动的舆论氛围,为申魅成功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网络建设】 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的宽带化、光缆化改造,加快有线电视网由模拟化向数字化过渡进程。一是市区主干光纤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全年铺设光缆98.4公里,完成省广电干线网佳木斯段18公里的光缆铺设任务,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二是对市到县广电光纤传输进行升级改造,将20套有线数字电视节目传送到所属 6县(市),丰富电视节目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三是加大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力度,对市区内166栋楼房1.2万余用户进行双向网改造,为今后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开辟网上增值业务奠定良好基础。四是积极挖掘用户市场潜力,提高有线电视人产率,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 143户。
【“村村通”工程】 按照全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的精神,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站在为“三农”服务的高度,以超强的力度,超常规的措施,强力推进新一轮村村通工作,使“村村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到2006年底,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由2004年的 4.38万户增至1 1.68万户,架设农村光缆总长度3 739公里,光缆通乡率达到94%,光缆通村率达到63%。市、县、乡、村四级光缆网建设和开通进一步提高村村通水平,极大地丰富有线电视频道资源,使广大农村用户可收看到30套以上清晰的电视节目,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广电大厦建设】 全市重点工程广电大厦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广电局和工程建设单位克服开工晚、降水难、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保质量,抢工期,较好地完成广播电视大厦预期的工程建设任务。到2006年冬季停工时,完成土建工程15.53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3%,完成大厦主体框架4层,大厦综合服务楼主体全部封闭,动力站和锅炉房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