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日报社
佳木斯日报社
【做好舆论导向】 2006年是全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的关键一年。日报把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重要职责,摆上位置,精心谋划,切实加以实施。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宣传力度。集中力量办好《全党抓经济实现新跨越》主题专栏,通过招商引资篇、项目建设提速篇、工业提升篇等子专栏,集中对全市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中采取的超常举措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报道,在全市营造加速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加大创业行动和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道经验,深人挖掘典型,每月推出一期创业行动专版,解读相关政策、推介创业项目、展示创业成果,引导更多的民众投身到创业行动中来,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加大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宣传力度。对市委、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八件实事进行全景式跟踪报道。既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也促进各责任单位对十八件实事的落实。四是加大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执法和服务窗口单位开展的“创建服务品牌”活动的典型。办好《行风点击》专栏,对一些影响、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五是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开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报道各地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新成效、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新变化,以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涌现的各类典型,形成报道强势。六是加大全市第三批先进性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保持先进性整改见成效》、《致富领头雁》等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在开展此项活动的每个阶段的好经验、好作法及取得的成效,报道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仅佳木斯政府网站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网页上,转载佳木斯日报社记者的稿件就达 120余篇。七是加大魅力城市的宣传力度。申魅期间,开辟《感受魅力热爱家乡》、《魅力佳木斯》、《谁不说俺家乡好》、《弘扬申魅精神建设生态家园》等10多个专栏,刊发各类稿件图片几百篇(幅)。
【关注社会热点】 “一带两河三园六路”、“蓝天工程”、“食品放心工程”、物业管理和小区建设、网吧整顿等既是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的问题和报道的关注点。《王三五河揭开面纱引活水》、《棚户区改造实施阳光拆迁》等一系列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百姓的欢迎。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报纸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宣传,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
【报道创新】 2006年,两报编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对确定的重大选题加强策划,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力求内容分量重、版面语言强、实际效果好。一是改变头题要位全是领导活动的惯式,让典型报道、基层经验上头题,上要位。二是对重点工作、重大选题,整和人力资源,集中骨干力量进行采访,保证稿件的质量,增强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和贴近性。 精心组织“3·15”系列宣传活动、“争当魅力市民万人签名”活动、“军旗迎风飘,战友喜相逢”主题活动等。“轻敲百姓门,帮办百姓事”,市民对晚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赞不绝口。“携手区政府,共办邻里节”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家有童星,炫出风彩”吸引 500余名小选手报名参赛。三是整合版面资源,调动各种手段,各版面配合,图文并举,营造宣传强势。四是晚报成功改版。改版后的三江晚报突出时政新闻俗化、街市新闻雅化、问题新闻深化、行业新闻近化、生活新闻强化,在版式风格上也有所创新。头版实行封面导读,兼顾当日国内、国际和本地的热点新闻,把最有可读性的、最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东西放在导读版上。
【打造“精品工程”】 两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市委提出的搞好对上对外新闻宣传、扩大佳木斯知名度的政治任务。 日报编委会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设立对外报道奖励机制。到2006年底,两报在省以上新闻媒体刊发各类新闻稿件80多篇(幅),日报记者在黑龙江日报发稿43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近百篇稿件在省市各类好新闻评比中获奖。
【广告创收】2006年报纸广告异常艰难,在全国许多报社广告经营下滑的情况下,两报广告部门的同志克服困难,独辟蹊径,靠新颖的创意吸引广告源,开发新客户,积极发掘外埠市场,一年来,日报外埠市场的广告额度占总收入的 30%以上。晚报广告战略推陈出新,创新广告版式——推出集资讯、服务、信息、广告等于一身的各种专版,在广告客户及读者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取得二者互动和共赢。日报、晚报、教育周刊、安全周刊全面完成广告创收任务目标。其中,晚报广告纯收入较2005年增长20%,创历史新高。借 50年报庆时机,策划珍藏版、同贺版和大型庆祝活动,在提高美誉度、知名度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50多万元。
【报纸发行】全社职工全员参战,抓大户,抓协发,攻难点,挖潜力,有效遏制可能出现的大幅下滑。日报实发量比2005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晚报提高 30个百分点。晚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零售队伍,市场零售每天已达近千份,最高达到1 500余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印务经营】2006年的减利因素较大,印刷材料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印务中心通过压低材料采购价格、降低材料消耗等措施,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60万元的经济效益。到2006年末,利用三年时间,印务中心自行消化购建厂房、美化厂区环境资金 230多万元,偿还完所有债务。2006年全社总收入较2005年纯增近百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2006年,党委提出“抓巩固,抓提高,上水平,上档次,向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迈进”的奋斗目标。在硬件建设上,投资20多万元进行暖气改造、楼内粉刷、安装旋转门,美化、亮化环境。印务中心投入近10万元,用于环境改造。投入20余万元为摄影记者配置专业数码照相机,微机平台增添新的组版机等设备,办报手段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提高报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佳木斯日报社与体育局共同承办“建设魅力城市,争做魅力市民,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万人健步走”活动,为“申魅”添上精彩一笔;与药监局联合举办“全用药诚信活动日”为强化医药和医疗行业诚信经营,为打造诚信佳木斯做出贡献;与鹤岗日报社举行“盛夏之约”联谊活动,交流办报经验,增进彼此友谊;与市工商局联合举办“佳木斯、共青城中俄厨师厨艺表演”,为三江旅游节增添节日色彩。编撰系列丛书和画册,结束报社长期以来“有报无书”的历史,也进一步展示了报人的精神产品成果。2006年10月,佳木斯日报社顺利通过“省文明单位标兵”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