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防控报告】 2006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 5次传染病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工作会议,佳木斯市的疫情管理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 14种7 219例,报告发病率为287.71/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3.61%。
  【疾病预防控制】 开拓疾控工作新思路,扩大服务领域,实现“三个拓展”。一是拓展服务范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认证,使中心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职业卫生科先后完成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华电佳木斯市发电有限公司等市内五家单位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评价意见;完成黑龙江科技学院综合实验楼新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系统改造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职业病诊
  断机构资质与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资质认证是疾控工作的又一主业。 本年完成驾驶员体检41 365人,检验出不合格人员240人;从业人员体检7 758人,检验出不合格人员 195人;职业危害人群健康监护2800人,检验出可疑职业病人90人,经中心专家定诊13人;放射工作人员体检376人。二是拓展慢病防制空间。中心率先在省内开展微机网络防治高血压项目, 科学、合理、准确、及时的指导患者用药,并把新的防治理念传播到外县、区,宝清、集贤、桦南、桦川县的高血压患者人网治疗人数达1.6万人,在全国1 000多个网络防制单位中位居第二位,超过高血压网络的总部,省内外先后有10多家疾控单位来中心参观学习。三是拓展艾滋病防制的服务领域。 7月,佳木斯市被确定为“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城市之一。在成立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基础上,中心组织59名工作人员成立 6个防治艾滋病工作组。开展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等共10类人群的基线调查工作,组织男同性恋同伴教育联谊会6次,共计600多人次参加。为 486人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咨询检测,其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例、梅毒82例。开展VCT工作,在695名主动咨询者中发现15名梅毒患者。在繁华地段、社区及佳木斯大学等处建立五块十面艾滋病防治知识公益宣传广告栏。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教育5次,受教育人数达5 000余人。对2 000余名收审人员进行HIV检测,发现 5例感染者,并开展个案调查,定期对其做 CD4细胞检测。在国家项目办对佳木斯市“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第一期工作的督导、评估中,中心以其数据准确、资料全面、外展到位、工作扎实的特点,名列全省第一。
  【防治与健康监测】 在桦川县开展国家“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工作”;组织 4次全市计划免疫综合检查,召开 6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计免工作。组织全市麻疹疫苗复种工作,在流行高峰前完成75 919名儿童疫苗的接种,控制住麻疹的流行;开展学生贫血普查与防治工作,对20 000余名初中及小学生进行贫血普查,患病率为3.66%;完成4所监测小学校的龋齿普查工作,对3 000多名高发年龄段的学生及时采取氟化漆防治龋齿的预防措施; 对全市初中二年级、小学二年级的 10 500学生进行甲肝抗体监测,对抗体阴性的3 000余名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完成 20 000名入学新生的乙肝监测, 对 6 000名未接种疫苗的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为全市25 000多名学生进行流脑、麻疹、腮腺炎等 8种疫苗的接种;完成小学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补证及疫苗补种工作;对8所监测点校的8 000多名学生进行发育指标监测。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建成市、县二级功能疾病监测体系。建立由96人组成的 5个应急小分队,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测、预报工作。制定《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各类预案16份。储存充足的消毒药械及防护物品,为应急处理奠定物资基础和技术支持。开展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的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迅速控制疫情。开展以防控人禽流感为重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大检查,深入十个县(市)、区对疫情监测、应急准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督导,开展 3次全市疾病控制系统人员综合能力的测试。在全省重点传染病防控考核中,受到省厅领导好评,16个突发预案以其科学、规范、实用的特点受到检查组专家的赞誉。
  【实验室建设】 新增计量认证检验项目136项,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项目达到444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新增项目120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认证新增项目5项,新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认证19项,中心成为省CDC、哈市CDC以外唯一具备以上“四个资质”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室被黑龙江省卫生厅批准为HIV抗体确认实验室。
  【科研培训】 规范全市生命统计工作,对全市生命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首次实现县、区级CDC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派出 16名业务人员到北京、天津等城市学习,经省卫生厅及省CDC培训的业务人员达60余人次;与哈市CDC签署协议,每个月派2名专业人员到哈市CDC进修学习。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 定期在全中心进行专业培训,普及专业知识,有 1 200多人次参加培训,为人才结构向应急型、技术型、服务型、科研型、专家型的五个转变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