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各项指标】2006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业务收入 206 880 000万余元,其中,医疗收入109 310 000万余元,药品收入96 900 000万余元,其他收入65万余元。门诊诊疗395 933人次、急诊1O 285人次、急诊抢救2 239人次、手术8 966人次、出院25 541人次、平均开放病床870张、病床使用率98.07%。
  【医疗管理】2006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政管理以“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为中心,修订《专业技术人员聘任考核办法》、《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下发《关于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促进医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成立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调整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委员会、输血委员会、药事委员会、院内感染委员会等 5个质量管理机构,成立打击非法行医领导小组,并开展自查活动,严格执行医师持证上岗制度;制定《控制院内感染规划》,逐月进行医院感染情况检查并落实奖惩制度;强化首诊、首问负责制,编写 《门诊就医指南》 及《患者就诊流程》;制定《应急事件处理方案》,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电子病历流程,严格限定首次病程记录、人院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的完成时限;每月一期《医疗质量检查通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制度,本年度医院病案甲级率达 98%;医保工作在审核、审批、质量检查等诸方面均走向制度化,医保患者数量比去年增加 33%。组织医疗队赴同江、富锦等市县开展卫生下乡、支农、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任务。开展康复教育宣传、爱耳日义诊、公民无偿献血、世界爱滋病日教育宣传等活动,提升医院的医疗信誉。坚持大型仪器设备和卫生材料的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全年大型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公开招标采购7次,引进高频射频电刀、全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彩色B型超声诊断系统、高频乳腺x光机、电子胃镜等大型贵重仪器43台(套),价值1 429万余元,购进卫生材料价值1 960余万元。 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药品招标制度》、《药品应急供应网络规章》等制度,修订《药局处方调配规定》、《药房出库标准》、《用药咨询服务标准》等操作规程;按照省、市物价文件精神,完成国家药品调价3次、招标调价2次,涉及药品近千种,全年药品让利患者1 500余万元。
  【医疗护理】 坚持每周两次护士长例会和培训制度;贯彻落实《护士管理条例》,组织“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培训;公开招聘护士及护士长,全年招聘护工50人,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安全知识手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等规章,促进护理工作的法制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达标,本年度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 96%。选派优秀护士长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交流,引进兄弟医院先进的服务流程及良好的服务理念,对护理人员的形象、礼仪、专业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强化培训,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医疗科研】 推荐并完成省级各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的改选、增补工作,医院现有74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省级以上各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涵盖了92个医学专业委员会。眉复合体成型术改善上面部老化临床研究及应用、巩膜层间隧道房水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超声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超脉冲CO:激光对垂直阻生牙粘骨膜瓣的矫治观察等十四项目达到国家级、省级水平和填补院内空白。本年度申请获得立项的科研课题28项,其中,黑龙江省教育厅10项、资助经费10万余元,黑龙江省卫生厅 3项、佳木斯大学15项均得到相应的资助经费。有 8项科研项目通过佳木斯市政府科研成果鉴定,获“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各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9篇。
  【临床教学】 理顺临床医学办学思路、学生培养标准及专业发展方向,规范各项教学制度,加强教师教案、教学日记、教学进程的检查,着重管理课间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调整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创医学留学生 “双语教学” 的新领域。在完成2 808名在校生、近万学时授课任务的同时,为 30多个医疗合作集团理事单位培养临床医生76人。有12名教师荣获大学“教学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得大学“双十佳”荣誉称号、6名教师荣获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2名教师荣获院“教学能手”称号。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加强学生德育实践学分制度,制定临床学生“十不准”公约,并与全体学生签定承诺书,有效地遏制违反校规校纪情况的发生;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杏林”品牌系列活动初具规模,并在校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常年资助14名特困学生。临床医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被省高校工作委员会和省教育厅联合授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综合管理】 完成肛肠科、感染性疾病科、 ICU科、放射性治疗科、儿保门诊五个科室的申报工作;成立“五官中心”,增强了眼科、耳鼻喉科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整体实力。在门诊、住院部一楼大厅设立计算机“询价触摸屏”,方便广大就医患者;与各相关科室主要领导签定物价管理承诺书,首次实行物价管理工作上的“问责制”。审计工作坚持每月对核算收支报表进行审计,此项审计工作的新举措荣获“佳木斯市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档案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省卫生厅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年度晋升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37人,套晋教授46人、副教授58人;为174名集体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行风建设】 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项治理办公室,制定《关于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从组织准备、动员教育、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检查总结等五个阶段,全面落实专项治理任务。定期组织全院干部进行党风党纪、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及法制观念教育,加强教育、监督及检查力度,通过《医风简报》及时通报相关工作,在全院开展纠风工作的大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作风。在佳木斯市政府组织的消费者协会测评中,医院的综合满意率为 91.5%,为全市同行业之首。开展面向“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面向广大患者、面向医院特色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电子大屏幕、电视系统、院刊《百姓健康》、“五官中心宣传栏”、“揭示宣传板”等宣传平台弘扬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媒体宣传报导医院事迹 650余次,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医院被黑龙江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