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各项指标】 2006年,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业务总收入 16 415万元,同比增长3.89%;固定资产增加1 450万元,同比增长7.20%。其中,二部业务收入高达3 099万元,同比增长19.25%,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门诊量468 572人次,同比增长1.85万人次;床位使用率101.64%:,同比增长16.64%;出院人数 25.142人次,同比增加5 142人次;床位周转次数 29.23次,同比增长9.23次;平均住院日12.37天,同比降低 2.63天;治疗有效率95.30%,同比增加0.3%;危重抢救成功率83.28%,同比增长3.28%。
【医疗工作】 一是巩固和加强门诊急诊工作。强化出诊人员的准人管理,调整和充实出诊人员,确保符合资质的人员出诊。加强诊疗时间的规范和首诊首问负责制的落实,保证患者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建设特色门诊,率先在本地区开设小儿癫痫门诊,特别是在本地区率先开展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配置视频和动态脑电图仪,使癫痫诊断阳性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74%,减少癫痫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填补省东部地区的空白;成立过敏性疾病门诊,在佳木斯市率先开展针对过敏源进行脱敏治疗,使过敏源检查项目由过去的10余项,增·加到现在50余项。加强急诊急救工作,进一步完善急诊人院、手术“绿色通道”,强化会诊医师到位时间,实施危重病人直接进入 ICU抢救制度,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完成“4.23”重大交通事故、“5.13”重大食物中毒等3起100余名重患的抢救任务,抢救成功率达100%。二是进一步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巩固和加强优势科系建设。加大对市心脏病治疗中心的建设力度,本年度完成各类心脏手术 100余例,其中开展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数10例,开展低体重婴幼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根治术、主动脉弓离断 B型合并巨大室缺重度肺动脉高压根治术、巨大心包恶性间皮瘤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有10余项填补省东部地区和国内医学空白。支持重点科室、优势科室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心内科率先在省东部地区独家开展30例急诊PC!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率达100%;消化内科胆道疾病内镜治疗100余例,较上年增加一倍,并且难度有较大提高;肾内科开展透析量同比增加1 274人次,增幅 31.2%;骨外科开展骨盆前后双人路粉碎性多发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多节双段颈间盘前路切除内固定术等 8项新技术,填补佳木斯市地区空白;脑外科独立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血管内介治疗动脉瘤等 6项新技术;胸外科开展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肿瘤外科在省东部地区率先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放射线科独立或协助开展介入治疗268例,同比增加304%;病理科开展免疫组化较上年增加 50余项,开展病理数量同比增加500余例。开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YAS基因突变对早期肿瘤诊断的研究等43项医疗新技术。推进胸腔镜、腹腔镜、电切镜、宫腔镜、关节镜等微创手术,开展脑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及介人治疗;检验科开展血清 hs—CRP的测定、D2聚体精确定量等10项新技术,填补省东部地区医学空白,室问质控获全省6项优秀、全国5项优秀。三是巩固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调整、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监护室、手术室等 7个重点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使目标管理考核更加细化、全面。护理质控组定期深入科室进行实地检查,跟踪护理服务流程,改进护理工作。加强手术期病人整体护理工作,完善手术室10个单病种手术配合的操作常规,规范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制度和程序,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在市卫生局“5·12”国际护士节医护急救基本技能比赛中,院ICU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科教工作】 出台《科研工作管理规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立院长科研基金,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全年发表论文147篇,其中国际级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126篇;省卫生厅立项科研课题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 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 2项。引进博士后,进一步增强医院的科研实力,在美国医学杂志和国内核心医学期刊各发表论文一篇。采取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范、学术会议、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学继续教育,举办 36次学术讲座;选送150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和选送15名骨干外出进修。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在2006年分配的住院医师中组织实施,全院医护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100%。将具有丰富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业务水平的骨干人员定为带教老师,加强实习效果的检查监督,保证教学质量的完成,全年带教本科生 150名,其他院校大中专生50名;首次招录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3名。
【医院管理】 一是将“医院管理年”作为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来抓,在全院范围内进行3次自查整改工作。学习兄弟医院经验,组织 40多名中层干部赴大庆油田总院学习。健全各级医院管理组织,调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等 8个专业委员会,完善职责和任务,明确工作制度。各管理委员会对分管的质量管理工作定期开会研讨,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一、二部眼科(人工晶体科)、妇产科、神经外科进行实质性合并,推进科室一体化管理进程。开通服务热线,受到临床各科好评。2006年,医院通过省卫生厅医院管理专家组的督导检查、中国医院协会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第二周期的考核,被百姓评为“佳木斯市首届十佳魅力企业”。二是和谐医院建设。开展门诊沟通、人院沟通、术前沟通、出院沟通及安全医疗沟通,充分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爱心护理组坚持经常深入病区征求病人意见,谈心3 768人次,出院病人电话随访7 750人次。改进和完善各项便民措施, 调整一、二部之间通勤车通勤时间,进一步方便两部患者的转诊、会诊、手术及各项检查;制定患者就诊流程图,设计制作导诊台,为各楼层分诊台配备便民箱;制作80余块健康宣教板;制作“温馨提示卡”和责任护士名牌,使服务更加体现人性化;进一步规范门诊、住院处各岗位人员文明服务用语,提高窗口单位形象及优质服务水平。对导诊队伍进行调整,开展规范化服务培训,完善门、急诊一条龙服务,全年陪送重患达9 298人次。 强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细菌培养鉴定系统,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技术保障。严格执行国家药品降价政策,年药品让利达 463万元。优惠特困患者,对低保及农村合作医疗患者给予10%的优惠政策,年让利达 50余万元。购置自体血液回输机,减少输血量。引入循证医学和临床路径的理念和做法,对部分单病种实行最高限价,使诊疗过程更加优化,诊疗费用更加合理。全年人均住院医疗费4 200元,同比减少3.04%,人均医疗费用保持佳木斯市同级医院的最低水平,患者对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人事、分配制度管理。聘用1名器械科科长、借调 2名保卫科长,为聘用期满的质管科负责人给予转正。对新聘任的中层干部奖金系数给予调整,规范一、二部职能科室的奖金基数, 调整临时聘用护士工资标准及奖金系数, 完成全院1 802人的调资工作。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分开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加强系统软件开发力度,开发人事管理、“三证”管理等软件1O余项,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二部门诊楼、二部住院处 1—4楼、机关新楼120个点的网络综合布线,制定门诊住院综合楼网络综合布线计划。五是医保管理。围绕“对内抓好医保管理、对外开拓医疗市场”两条主线,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医保工作制度。强化医保费用管理,实现医保收入2 441.9万元,同比增长0.42%。与汤原等地医保局、县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签订“新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协议”,巩固和扩大医保服务辐射范围。新农村合作医疗入院 358人次,同比增加277人次,异地医保转诊人院207人次,同比增加66人次。铁路医院年内节余统筹金50余万元,实现铁路医保门诊、住院总收入1 726万元,同比增长395万元。启动铁路医保病人在一部治疗、二部入网结算工作,形成合理规范的工作程序。在哈尔滨铁路局“两定单位”年度考核评比中,该院荣获医保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六是感染监控。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6项,完善其工作流程。对全院 800余人进行“二新三规”的培训和考核,强化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对监测方法提出新要求,感染监控采样由抽查改为全面系统监测,全年采样监测1 468次。全年手术6 431例,无一例因消毒不合格而造成感染。全年上报传染病 128例,达到传染病报告率100%的要求。七是审计管理。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进行事前报账审计,审计金额达 2 421.45万元,同比增长118.38%;开展对固定资产、卫生材料、劳服公司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强化招标采购工作力度,全年招标采购金额达2 611万元,节约资金430余万元。八是安全防火。与各科签定“安全防火责任状”,进行全院重点要害科室防火自检自查 4次,组织全院统一检查12次,下达整改措施90余项。定期进行防火宣传教育,为门诊、住院处各楼层配置安全防火疏散示意图,并在一部肾内科、二部呼吸内科进行了实地培训,组织全院150名科主任、护士长进行3次消防灭火疏散演练。加强治安工作,对全院进行24小时不问断动态巡逻监控,处理各种治安事件 150余起,协助有关科室追回欠款约 2万余元;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维护医院治安环境的稳定。九是医疗协作。成立医疗协作办,走访省东部地区5个市、16个县、3个农场管理局、17个林业局、80余家医院,同汤原、桦川、桦南、富锦等县的20余家医院建立新的医疗协作关系。全年流动医院下乡64次,为农民患者诊病3 000余人次,体检9 600余人次。举办学术交流、义诊等纪念活动,参加“爱眼日”、“世界卫生义诊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完成市政府指令性任务,为乡镇厂企业医院培训医生538人次。
【医院建设】 5月24日,举行门诊住院综合楼的奠基仪式。完成二部门诊3 624平方米及住院部6 250平方米的装修工程, 成为全市投资少、效益好的现代“绿色医疗环境”建设典范。引进“全数字平板DSA血管造影机”、东芝阿波罗彩超等 160台套,设备总值1 203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64台套,医疗设备保持全市一流水平。
【行风建设】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和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十不准”、卫生部“八项规定”,对照“八荣八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进行自查整改。落实临床用药通报制度,对用量异常的药品采取限制措施;从严管理处方,对不当处方进行点评;在全院进行医务人员反商业贿赂承诺;向药品、器械、医用耗材生产经营厂家发出廉洁自律函,不得以任何违法违规形式开展促销活动;设立医院廉政账户等。全年收到表扬信 473封,锦旗牌匾69面。市中心医院荣获局“先进党组织”、“市诚信维权标兵单位”、“市五·八万人献爱心先进集体”、“市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市政法工作先进集体”、“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定点医疗机构先进服务单位”、“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省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21项荣誉称号;有 5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院长、省“优秀青年卫士”等8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