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
桦川县
【国民经济】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9.5亿元,年均递增1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 110万元,年均递增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 719元,年均递增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 561元,年均递增 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 2.27亿元,年均递增33.2%。
【工业经济】 一是在国企改革上有新突破,通过整体出售、股份制改造、先租后售、剥离经营、破产兼并等方式,完成 93户企业改制, 87户并轨企业 7 980万元补偿金发放到位,8 534名职工全部解除国有身份。盘活闲置资产2.5亿元。二是在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辟建工业园区,抓一批牵动性强、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规模以上项目,其中慧丰酒业、华康米业、桦联机械、四益乙醇、翔河油米等 16个投资千万 元以上项目已发挥效益;百泰药业公司GMP认证及 固体制剂车间改造、风驰车桥公司3060型、3070型驱动桥变速箱总成等重点技改项目如期完成;新引 进的上海付士米业、北京牵手集团果蔬饮品和集中 供热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投产。三是在县域经济民 营化上有新突破,以“创业行动”为载体,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发展到2 326户和137户,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到22户,实现增加值1.77亿元,税金1 760万元。 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农业经济】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实施“稳稻、兴牧、上加工、增特色、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劳动力转移”调整结构的思路措施。一是以改良品种、提高品质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水稻。发挥水稻大县的优势,依托主打品种对米业品牌进行了市场化整合, 90%采取大中棚育秧,水田面积发展到65万亩。二是实行“主辅换位”,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全年生猪饲养量已突破40万头,养猪专业村发展到41个,千头猪场发展到16个,养猪专业户发展到1 670户,专业大户发展到156户,靠畜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720元。三是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采取龙头带动型、基地资源型、专业协会型等发展模式,引进、扶强、做大农业资源开发、系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付士、华康米业、四益乙醇、慧丰酒业、川露源、万里河饮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全县农产品订单面积达到90万亩。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种养业。依托“院县共建”,辟建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带 5个面积57万亩,带动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84%。五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机构,辟建300平方米信息化阳光大厅,在沿海发达省市设立 15个工作站,完善培训、服务体系,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 000万元以上。六是围绕扶贫开发、农业开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1.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对四马架双兴小流域进行了治理;修建村路113公里,打人畜饮水井80眼、铺设自来水管网28万延长米,修建标准化卫生所22个、畜牧服务所29个,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城镇建设】 一是高起点编制悦来镇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等规划的编制任务。按照精品、集约、生态的理念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城市,为城镇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确定框架。二是多渠道筹资加快县镇建设和改造。坚持用市场化手段筹资近 1.5亿元投入县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从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居环境人手,实施道路、给排水、安居、亮化、绿化等六大工程,拓宽悦来大街3.83公里 8万平方米,改造次干道28条白色路面13.4万平方米并实施绿化,铺装人行道板5.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00盏、景观灯124组,铺设给水管线2万延长米,改造南路口周边环境,完成体育休闲广场建设和冷云湖综合整治工程,开发住宅小区12万平方米,投资近6 000万元铺装通乡公路白色路面 61公里、通村通公路 26条194公里。三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重点对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贴乱画、噪声和烟尘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依法动迁、拆迁违章建筑245处9 760平方米,组建城管执法大队,建立健全城市卫生、冬季冰雪清运、周边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对所有33万平方米硬化路面实行全天保洁,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镇品位。
【招商引资】 在向大企业大集团引联挂靠上推进落实。 一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一号工程”,围绕农业产业化、城镇基础设施、盘活闲置资产引联挂靠,超额完成上级市下达的招商指标,累计引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资金9.89亿元,推动县域经济外向化进程。二是抓项目储备,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对整体经济带动性强的秸杆发电、泥炭开发、农产品加工等10大项目,聘请专家编制可研报告,形成储备、开发、新建的良性循环。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将14个行政审批单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一站式办公,推行收费联网办理,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四是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贫县、省十弱县政策向上争取的悦来灌溉站异地建站、松花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水稻基地县等项目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近6亿元。
【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审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开展免征农业税、兑现粮补政策工作,落实减免农业税7 215万元,发放粮补7 649万元,良种补贴2 619万元, 圆满完成“一免两补”任务。二是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完成人员定编定岗和分流工作;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财政体制,保证乡村干部工资和乡镇正常运转。三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以县为主”、教师工资上划到县的管理体制,全县中小学校长全部实行选聘上岗,1 656名教职工签定聘用合同。四是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平稳实现16家粮食企业1 534人参与并轨工作。五是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增资扩股6 593万元,化解不良贷款1 549万元,申请认购央行票据获得批准,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解决陈年难题】 一是克服没有改制成本,解决企业改制中资产转让、职工安置、债务重组的难题。累计解决欠发企业职工工资、欠缴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等改制成本9 900多万元; 积极争取金融债权部门的支持,将已划入长城、华融资产公司的1.41亿元不良债务基本化解,使国企改制顺利进行。二是累计解决乡镇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县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历史陈欠工资2 270万元。增加2 650万元实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性津贴补贴统一并轨;争取养老金缺口资金 2 476万元,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向上争取低保补贴资金 1 530万元,城镇低保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医保工程实现参保人员医药费及时结算,解决老干部药费发放和拖欠 55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大病医疗保险;清收挤占农保资金190万元;补发农村独生子女费220万元。筹措资金2 113万元,确保新工资改革和第 13个月工资兑现,争取进入边境津贴县行列,增发煤菜和电话费补贴,全面启动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大病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保障广大干部群众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是解决县乡两级正常运转的难题,清查湿地草原面积6 900公顷,依法废除合同1 800份,收回吃空饷工资卡27个,累计增加预算外收入1 067万元。加快推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压缩交通费用、压缩通讯费用、压缩招待费用、压缩会议费用、保正常运转的“四压一保”措施,向勤俭节约堵塞漏洞要效益,节约行政费用900多万元。
【社会事业】 一是科技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落实国家、省科技项目 3项,在国家测绘总局帮扶下,建成政府网站,形成覆盖县乡村的信息化服务网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筹资4 496万元对全县 28所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和维修,新建县一中8 000平方米、二中4 491平方米、三中4 210平方米、 青少年活动中心3 107平方米、职中4 176平方米教学楼。二是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改造新建新城、东河等 6个乡镇卫生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新目标迈进,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9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o以内。广播电视事业有新进步,筹资800万元完成有线电视光缆网络升级工程,通村率达到90%,人户率达到55%。群众文化设施得到改善,改造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回购了体育馆产权。三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显著。涌现出国家级文明村3个,省市级文明村镇、单位10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