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向阳区

向阳区



  【区域经济】 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 015万元。大福源超市、中央同源商城、红旗建材大市场、华强电力电站设备制造、苏宁电器等一批上亿元、超千万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向阳区。宏大建筑公司、兴城集团、蓝鲸房地产公司等建安企业龙头作用凸显;兴联公司、农联农机、联丰农机、阳光农机等多家为迪尔佳联配套的企业呈现出产业集群效应。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 195.3元,同比增长11%,保持全市之首地位。新丰、万发被命名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市率先成立创业明星俱乐部,举办全市创业行动向阳区现场会,连续三年在全市评比中荣获全民创业行动标兵单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壮大财政实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2006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 95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 194万元,同比增长10%。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均处于前列,工资多年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社区建设】 继续加强社区建设,新增社区办公室31个,活动室36个,安装小区健身器材286件,维修和新建巷道1.9万延长米。到2006年底,全区一类社区达到51个,占社区总数的77.2%,“十有”社区达到52个,占社区总数的80%,13个周边社区提前一年在全市率先全部达到一类社区。实施“双百”工程,推进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社区干部队伍、社区制度三项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规范化机制、社区干部培训机制和社区管理网络化机制。举办社区业务培训班20余期,微机、网络化管理覆盖全区66个社区,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备,社区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五警”进社区工作,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得到加强。培育 9个市级示范社区和13个亮点社区创建典型,向阳区荣获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建设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村改居”试点顺利启动,农村城市化工作有序运行。
  【教育事业】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1 000多万元,对区属 11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和扩建。新建第二十小学教学楼,结束江南小学26年、新丰小学48年来靠土炉子取暖的历史,全区城乡各学校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撤并第十九小学、复兴小学、第二十一小学和第八小学,有力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总体水平在城区中名列前茅。市教育局在向阳区召开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向阳区政府做经验介绍。高标准、高质量通过省“双高普九”初检和复检,夺得省政府“双高普九”先进单位桂冠。
  【环境建设】 疫情疫报、医政管理、爱国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在全市首家成立区级红十字医院和红十字培训中心,红十字会获市“爱心工程”优秀组织单位奖。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计生优质服务连续16年荣获市级一档单位,保持全省先进水平。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快,环境质量逐年攀升,连续 5年荣获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先进区称号。建设通村公路26公里、沼气池 50座,新打、维修灌溉井、饮水井13跟,铺设自来水管网2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社区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楼道”、“建设和谐社区、建美好家园”等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十百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程,累计举办社区“邻居节”、“金秋向阳”等富有特色大型文化活动120余场次,群众参与面达80%。水利社区走进全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行列,区政府被评为全市社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社保体系建设】 国企改革和解困工作稳步推进,15户区属国企转制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建立劳动力市场及社区低保平台,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 132名。全区新增就业3.5万人,全民创业企业达到 660户,吸纳民间资本1亿元。在全市首家设立低保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信访工作】 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区社会调处服务中心,吸纳公、检、法、司等十余个部门进驻中心值班,有效整合全区信访行政资源。在市政府召开的桦南县、向阳区现场会上,向阳区经验得到推广。采取一事一议、领导包案、集中开展处理信访工作月活动等多种措施,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一些多年来悬而未决的信访难题得到有效处理,一批因历史原因导致工作、生活无着落的老职工得到适当安置。信访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优胜单位。
  【安全双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加强,“平安向阳”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成立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武装和征兵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双拥”工作深入开展,被评为省级模范区。社区教育科研、红十字、社区侨务、经济普查、关心下一代等项工作获得国家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