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贸易
商业
市场贸易
市场贸易
1987年,全市商业在多家经营,竞争激烈和一些主要商品货源较紧的情况下,购销业务活跃,商品购销额持续增长。全年商品总购进32697万元,比1986年增长2 1%;商品总销售37327万元,比1986 年增长11.5%,超过了省商业厅要求全省商品销售要比1986年增长 10%的奋斗目标。企业改革有所突破,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全系统实现税利1786万元,比1986年实际增长 15.3%,创历史最好水平。生产、服务设施不断更新,龙风商场、地宫门商店等扩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修筑路面、铁路专用线,维修改造仓库、车间等,为提高商业经营服务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购销活跃、市场繁荣】 1987年,全市市场供应总的情况是;工业品贸易,由于在安排市场供应上立足于大路货占领市场,供应比较活跃、稳定;副食品贸易,由于猪肉、食糖两个主要品种收购价上调和生产季节的因素影响,货源紧张,节日采取定量和集中投放市场供应,呈现稳中有紧。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巩固“老渠道”,建立新关系。工业品贸易货源主要是上海、北京、天津、四川、江苏、广州、沈阳、大连、吉林、哈尔滨等省市,副食品贸易货源主要是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湖北、福建等省和大庆市周围的肇源、肇州、明水等县。全市批零企业共派出采购人员1594人次,参加全国20多个各种类型经济联合组织,同2624个生产厂家建立了供货关系,其中较为稳定的1058家。共签订合同5779 份,金额达9008万元。
沟通信息、科学预测。全市各批零企业充分利用《全国商情》和《黑龙江商情》等信息扩大货源。在全国生猪存栏下降,肉类货源偏紧的情况下,利用《全国商情》中信息,从山东、河南调入牛肉20万公斤、羊肉10万公斤;大庆市糖酒公司,预测到午餐肉罐头将较为畅销,适时组织货源9000箱投入市场,使全市肉食品供应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
引厂进店、商工联营。全市先后把省内外75个生产厂家引进商店实行联营,增加品种2300余种,全年引厂进店销售额达877万元,减少了流通环节,增加了经济效益。
主兼结合,交叉经营。商业各批零企业,打破单一经营方式,交叉经营主营之外的商品,扩大经营范围。兼营机电、建材、生产资料、日用杂品、蔬菜等商品达2100多种,全年增加销售额831万元,有效地挖掘了商业服务设施的潜力,活跃了市场。
采取多种形式,扩大销售。全市各批发和大中型零售企业,充分利用国营商业的优势和节日、旺季之机,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会、选货会,并对运力有困难的商店采取免费出车、出人送货到店,对资金不足的商店采取“预拨、缓收”等措施,扩大销售。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选货会或展销会达127 次,成交额3349万元,占总销售额的8.9%;开展流动批发,送货上门,为零售企业服务。全市各批发企业流动批发 662人次,调拨商品4500余种,送货2839车次,金额达2951万元,加强厂矿联系,扩大销售。如市百货大楼根据油田生产实际需要配备15名厂矿联络员,联系厂矿供应业务,全年销售额达620.4万元,比1986年增长1.7倍;开展批零兼营,扩大销售。市区中心较大型商店实行批零兼营,方便了基层零售单位进货。
【改革使企业活力增强】 1987年,商业企业改革在领导体制、经营方式、计酬办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改革大中型商业企业领导体制,实行经理负责制。1987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三个条例”精神、大庆市食品公司、百货大楼、让胡路商场、医药药材公司、五金公司、百货纺织品公司,糖酒公司、五交化大楼,天桥商场 9个大中型商业企业实行了经理负责制,除让胡路商场外,其他 8个企业同时实行了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占全市商业大中型企业的52.9%。
加快推行租赁经营步伐。1987年,全年共有32个小型商业企业签订了租赁经营合同,实行租赁经营,占小型企业总数的36.3%,比1986年增加8倍。其中零售商业企业24个,饮食服务企业5个。从租赁形式上分,企业内部集体租赁30个,占租赁企业总数的 93.7%,个人租赁2个,占6.3%。租赁期限8年的最多,其余2至5年不等,年租赁费为 36.7万元。在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中,有7个企业实行集体租赁经营,租赁期均为3年,年租赁费为10.7万元。此外,在较大的商场中,开展对外租赁柜台业务,共出租柜台127节,租金达26万元。
改革分配制度。市百货大楼实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天桥商场实行部分工资和奖金捆在一起浮动,饮食服务行业实行提成工资和超额提成工资制,商办工业企业实行产品计件工资等制度。
【蔬菜贮藏与购销】1987年,蔬菜公司为保证市场蔬菜供应,积极采购和贮藏。全市总购进各种蔬菜 11556万公斤,其中纯购9969万公斤,省外调入1587万公斤。除龙凤菜库贮藏的蔬菜供石化总厂职工、家属自用外,大庆菜库贮存的蒜台、白菜、元葱、萝卜、土豆及冬春季省外调入的细菜黄瓜、大小青椒、豆角、柿子、韭菜、茄子、芹菜、菜花等,年周转8000万公斤,全部供应市场。1987年,国营和集体蔬菜商店由1986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经营鲜菜量4325万公斤,比1986年的4150万公斤增加175万公斤。1987年大庆市蔬菜纯销售为11556万公斤,按城镇60万人口计算,年人均为192.6公斤。
蔬菜零售价格。市管品种,春菜有菠菜、韭菜;夏菜有黄瓜、豆角、茄子、青椒、柿子、芹菜、甘兰;秋菜有白菜、土豆,共11种。1987年,春夏菜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 19.74分,比1986年收购价每公斤15.53分,上调27%;春夏菜零售价每公斤为14.64分,比1986年每公斤13.65分,上调7.1%。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全面放开,春菜高于国营牌价 20%左右,夏菜与国营牌价基本持平。
【酱菜加工生产与供应】 1988年以前,大庆市没有大、中型酱菜加工厂,酱菜供应主要依靠石油企业家属管理站办的小型酱菜厂生产的各种酱菜,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1984年底,建成蔬菜公司酱菜厂,并投入生产。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分酱油、醋、豆制品、咸菜4个车间,工艺设备和生产流程均达到国家标准。年生产酱油4000吨,食醋1000吨,酱800吨,咸菜 400吨。1985年,区办、社办、企业办的酱菜厂不断增加和完善,生产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基本满足了全市广大居民的需要。1986年,全市酱菜厂发展到16个,其中:商办 1个,区办2个,企业办10个,社办3个。全年生产供应市场酱菜10747吨,比1985年的10172吨增长5.7%。其中酱油8604吨,食酷1316吨,酱257吨,咸菜180吨,豆制品 390吨。1987年,生产供应酱菜11100吨,比1986年增长3.3%。其中酱油8920吨,食醋1313吨,酱 250吨,咸菜200吨,豆制品417吨(豆制品仅为蔬菜公司加工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