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民政 【扶贫扶优工作持续发晨】 1987年年初,大庆市共有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的贫困户1138户,经过扶持,到年底已有649户脱贫,占贫困户总数的54.8%,出现了一个“无贫困户乡”——龙凤乡。全市出现由贫困户变为万元户的 3户,富裕户(5000元以上)45户。在“双扶”工作中,主要采取了曼项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双扶”经济实体。全市救灾扶贫福利经济实体由1986年的7个发展到19个,在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下,通过银行贷款和集体、个人集资等筹措资金296万元,实现利润113万元;二是全市成立各级“双扶”公司 4个(市1个,区2个,乡1个),加强了对“双扶”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指导,三是开展工农共建,扶持贫困村屯。1987年,全市有61个企事业单位、30个部委办局与农村112个村屯结成了“共建对子”,筹集资金近300万元,办厂、店30多个,吸引农村剩余劳力3200多人,其中贫困户 885人,与此同时,安排了一些贫困户参加乡镇企业的劳动;扶持了有专业特长的贫困户搞庭院经济、个体养殖和参加劳动等;坚持实行了党员、干部和富裕户包户扶贫的制度。
【救灾、救济工作成绩显著】 1987年,全市13个乡镇的 266个村屯不同程度的遭受自然灾害,受灾农田12.3万亩,受灾户1.5万户,倒塌房屋1181间,淹灌草原 38.5万亩。因灾缺口粮的2336户、11371人,共缺粮480多万斤。全年共拨救灾款61.4万元,其中用于恢复生产、农田建设、烈军属、困难户维修房屋费14.3万元;建房206间,用款 31.9万元;口粮款15.2万元。由于受灾后及时组织抗灾自救,使灾区基本上做到了当年受灾,当年恢复。
全市城镇有困难户152户、248人,每月救济费为4624元;退职老弱残职工享受原工资40%救济的39人,每月救济款为1219元;退职老弱残职工生活困难补助62人,每月补助费为1045元,临时救济26户,年救济金额2340元。
1987年 5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后,市委、市政府除了派出支援队伍赶往灾区参加灭火战斗外,还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全市共捐款 201万元,各类衣物41万件,接治烧伤病员22人,安置灾民 321名,保证了灾民有住房、有饭屹、有衣穿,学生有学上,还发了免费就医证。
【社会福利生产和福利事业取得进展】1987年,全市共创办17个社会福利企业,使社会福利企业由1986年的34个增加到51个。生产项目有仪表、电瓶、沥青、珍珠岩、汽车修理等 300多个。全市社会福利企业都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和承包合同制,提高了经济效益。全年完成产值2044万元,获利润286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54.4%和 62.5%。其中市民政局直属企业创产值451万元,盈利55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00%和150%。
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平均工资
全市全民所有制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情况 单位:千元
1987年,大庆市的社会福利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全市有13所农村敬老院,共收养老人829人。各乡镇敬老院普遍开展了以副养院活动,全年副业收入1.18万元,产粮3.85万公斤,产菜9.95万公斤。1987年院办企业3个,创产值120多万元,利润21万元。
全市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 298人,五保老人生活水平达到年人均450—500元,有的已达到500元以上。
城市老年人福利院收养老人 8人,仍坚持自费收养的原则,并逐步向老年人公寓发展,以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质服务。
城市儿童福利院收养孤儿30人,年生活水平平均达到960元以上。
【优抚安置工作成绩突出】 1987年,大庆市民政部门共优待农村义务兵家属398 户,优待金15.8万元,户平均近400元;优待其它优抚对象1045户、3176人,优待金7.7万元。对全市135户、150名“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 发放抚恤金5.1万元;对462名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给予了定期补助。全年共发放补助金8.9万元。
全市各级共建立拥军优属网点2760个,走访慰问驻军部队 522人次,街道、企事业单位向驻军部队和前线指战员赠送慰问品6152件,捐赠智力拥军款 1.9万元,为优抚对象做好事6166件。
1987年,大庆市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发动42个企事业单位为驻军培训1200多名军地两用人才,进行了17个工种的培训,经考核有900多人领取了合格证书;完成了2万余名35岁以下两用人才普查工作,重点培训了农村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建立了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珍珠岩厂,创造产值1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万多元。
全年共接收退伍军人818人,其中农村280人,城镇588入。对513名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退伍军人进行了对口安置,安置率达到98%以上。全市还接受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24名,其中师职3名,团职20名,营职1名。
【居(村)民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加强】1987年,全市贯彻落实基层政权的有关法规和条例,根据民主的原则,对117个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居(村)民委员会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综合治理工作。全年共调解居民纠纷5886件,建立帮教小组336个,对942名劣迹青少年进行了教育,协助公安部门破获案件84起;评选出五好家庭26845户、文明楼815个,建立校外辅导站400个、文化室9个、青年之家54个。
【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 全市城镇共有残疾人218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457人。1987年共招收大集体工人111名,累计招收1389名,就业率达95.3%。为了使残疾人残丽不废,加强了对残疾职工的技术培训,有 278名残疾人通过学习财会、印刷排版、制鞋、仪表安装、缝纫、白铁加工、制洗涤剂、电瓶组装,以及车、钳、电、管、焊、木工和各种修理等专业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残疾人有了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不仅享受到正常人工作和学习的乐趣,而且有了幸福生活,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成立】大庆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于1987年10月21日成立,由刘邦林任名誉主任,副市长张殿印任主任。
1987年 6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试点工作。大庆市是全省首批试点的 4个单位之一,募捐款额为50万元。有奖募捐券面额为1元,奖金返还率为发行总额的 35%,中奖面为11%左右。市募捐委员会成立后,担负起全市有奖募捐活动的组织、宣传和发行奖券等工作,负责对有奖募捐筹集资金的使用,有计划地安排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项目。
【统计】 社会福利事业情况表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