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健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逐步健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逐步健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按照中共十三大会议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健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出发,进行了计划、财政、金融、劳动人事、物价、外贸等一系列相互配套改革,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微观搞活,逐步建立了间接而有效的调控体系。
一、在计划体制改革方面,转变政府工作职能,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上来,将工作目标转移到宏观长远计划和长远发展战略研究上来,加强指导性计划,减少指令性计划,到1988年底,对市地方企业在产品、产值、产量上全部实行指导性计划。
二、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一是按照《向城区放权》的有关精神,结合大庆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市财政的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管理,建立区级财政、充分发挥区政府的功能和作用。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收支挂钩、定额补贴、超收节支留用”,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将14项税款 6个税种下放到区里管理,对区管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由区财政实行块块管理,对涉及到各局、办的专项用款,由市财政砍块拨给各区财政管理,调动了区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改革财政管理办法,实行定额包干。对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教育系统实行“经费包干、节约留用、超支不补”;对卫生系统各医院,实行 “定收定支、收支挂钩、差额补助、超收节支留用; 对粮食系统、蔬菜公司,实行“亏损定额包干,减亏留用,超亏不补”等多种包干办法,较好的解决了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不断健全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市场,及时调剂资金余缺,截止 11月末,全市共拆出资金163笔,金额9.03亿元,共拆入资金35笔,金额3.13亿元;二是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增加了庆华和兴盛城市信用社,组建了交通银行;三是推行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加快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向企业化经营迈进的步伐。
四、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固定工制度,市劳动局制定了《关于搞活固定工制度的试点方案》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补充规定》,对如何搞活固定工制度从政策上、方法上、步骤上作了明确规定,特别在优化劳动组合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上给予了 7条灵活优惠政策,使企业优化劳动组合较为顺利的进行,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强化分配机制,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含量工资等16种工资分配方式。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使职工的劳动报酬同劳动成果真正挂起钩来;改革劳动保险制度,使劳动保险制度逐步向社会化过渡。拟定了《国营企业职工医疗待遇改革试行办法》,逐步推行“病假和死亡待遇”新办法以及劳动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试办劳务市场,妥善安置待业人员,加强劳务市场管理,改革过去单一就业模式。采取合同制、集体所有制、个体就业等多种安置形式,全年安置待业人员 14103人;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试办人才市场,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以求得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为放活科技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五、在价格体系改革方面,努力正确运用价值规律,改革不合理的比价,调整商品价格,试行了 4种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的办法。将国家暗补改为明补,同时实行了放管结合,积极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对市管品种的价格基本放开,促进了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
六、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按照国务院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对大庆市外贸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将市经贸局(公司)和下属支公司实行政企分开,重新修订目标责任制;对土畜产、化工进出口支公司等外贸企业;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一律采用自负盈亏、定额利润上缴、超利润分成、费用定额包干等承包形式,改变了外贸体制上政企不分,统吃国家“大锅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