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新发展大庆油田科技工作的新发展 【大庆油田科技工作的新发展】 1988年,大庆油田共开展攻关项目 547项,其中国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9项,大庆石油管理局重点项目138项;开展新技术推广153项,其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39项;开展情报调研39项。1988年,鉴定科研成果161项,比1987年增加30%;在保证 8个系统工程项目攻关的基础上,开展了大型开发现场试验35项,并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项,其中限流法压裂在薄油层开发中的应用获一等奖,油气集输高效加热炉获三等奖;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大庆油田萨中油气处理厂燃机电站热能梯级利用和岩石可钻性测定与应用研究获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 2项;推广新技术成果取得经济效益1.28亿元;“七五”期间8个系统工程项目的222个课题,已完成117个,占52.7%;取得调研成果26项,申报专利40项;新建试验室12个 (已建成5个)。整个油田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第一、天然气勘探技术初步配套。主要是气藏识别地震技术有了新发展;其次是气层测井从采集、处理到解释基本配套,气层解释符合率已达80%;三是气测录井解释符合率由61.9%提高到 80%以上;四是形成了一套天然气分析、测试技术;五是发展了气层钻井、气层改造和试采技术,尤其是气层改造技术取得突破。如芳深1井经过改造日产气达到4万多立方米。
第二、数字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对保持振幅、反褶积和子波提取研究,以及新研制的“倾角扫描中值滤波”等一批新的处理方法,使剖面处理水平明显提高,并发展了一套新的解释方法,使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基本赶上和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油气地质研究有了新发展。通过地震大剖面研究深层区域地质结构,把长垣以东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新编制了庆牌
、庆牌
、庆牌
构造图和砂体分布图,研究构造沉积特征,进行生油岩和储集岩评价和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研究,逐步认识到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是大面积含油气的复合油气藏区,提高了油气勘探规划部署的效果。在汪家屯、榆树林等油气田发现之后,又新发现了春岭、肇州、肇源等一批含油气区,据统计,1988年油气圈闭钻探成功率比1987年提高了20%以上。
第四、油藏开发研究有了新的成果,通过研究油田储采比、稳产期和递减率的关系,提出了大庆油田合理储采比界线和递减预测成果,为稳产决策提出了依据;并找出了井网密度和可采储量的定量关系,确定了合理的井网技术经济界线。通过萨北 522口井密井网差油层分析,以及差油层井网试验区和喇嘛甸等地区的地质研究,找出了下一步调整挖潜剩余油分布有利地区,提出了加密调整意见。
第五、数值模拟技术在油田大区块开发中得到应用。黑油模型在银河机上进行大区块数值模拟得以实现。已基本完成采油一厂到六厂共 6个区块的拟合工作,预测结果与油藏工程研究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为编制油田稳产规划提供了依据。
第六、井壁超声彩色成像处理系统研制取得成功。利用井壁对超声波的反射特征来探测和描述井身变化,通过声波成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可按测井解释需要提供多种彩色图片,可以清楚地掌握井下套管变化的情况。这套技术经一年多对13口井现场测量,成功率达88%。
第七、油水井大修工艺技术初步配套。油水井大修已形成解卡打捞、套管整形、浅层取套和水泥报废等技术系列,百米取套技术应用8口井,换取套管最深已达300米。
第八、油气层压裂改造技术获得新的突破,一是在采油一厂高台子油层试验投球法多裂缝压裂63口井,使长垣内已射孔的老井,单井压裂日增油平均达到17.2吨的新水平;二是缩小压裂层段夹层厚度试验18口井,共18个夹层,按要求施工可将隔层厚度内3米缩小为1.4米,为扩大压裂挖潜提供了手段;三是采用电算程序设计施工,氯化钾作压裂液,石英砂和陶粒做支撑剂,使3200米深井的致密气层压裂获得成功。
第九、水井增注技术有了发展。在水井酸化上试验缓速酸、固体酸工艺措施,经 6口井试验,酸后的注入量提高 1倍。此外,差油层增注已研制成功两种注水离心增压泵。一种适用于200立方米/日增压注水,另一种是总机厂研制的卧式增压离心泵,在采油二厂投运已达1878小时,适用单井配注量100立方米/日的水井使用。
第十、油田高含水油井计量技术有了发展与提高,SDC—87型油井双相计量装置和WSH—87型卧式三相分离器研制获得成功。 其中,SDC-87型油井计量装置,在油井含水80%,油水计量误差±5%,气±10%的情况下,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