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土整治

国土整治

国土整治



  【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 《大庆市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讨论稿)》和《23个专题规划》于1989年6月末基本完成,经过充实完善和调整修订,市国土规划领导小组于9月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总体规划》编写工作汇报,原则上同意,待论证后报省。专题规划拟下发各委办局和各区政府,作为编制“八五”计划和各部门发展计划的依据和参考。这个规划纲要是以市委提出的长远奋斗目标为依据,在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综合分析,多次协调并结合大庆市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充实和提高而提出来的。《纲要》从战略的、宏观的角度,统筹国土开发的全局,体现国土开发的地域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为全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套科学依据和切实方案。对保证大庆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数字表明,中国人均耕地1.38亩,在 5 000万以上人口的26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大庆市人均占有耕地1.36亩,低于全国水平。同时耕地面积前几年每年减少1万亩左右(1988年较1987年减少4.24万亩,1989年情况有所好转,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123万亩,较1988年的121.54万亩增加1.46万亩)。草原退化和沙化情况也比较严重,全市沙土和沙化土地24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而且沙化线以每年0.5公里的速度由西向东推进。泡沼水污染虽经整治,但仍有30%属于五级水体。因此,亟需加强国土政策的研究, 制订一些地区性政策法规,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论证、实施,为子孙后代造福。
  【风沙土开发利用效益研究】 针对土地资源“三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大庆市国土办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土开发利用效益研究”的课题,并已列为省国土办的研究项目。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生物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原理,探讨风沙土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采用耐旱抗沙能力强的植物进行科学的空间设计,人工栽培管理。基本模式是在试验区内部风沙土上人工种植豆科牧草沙打旺,种植中草药甘草、枸杞。在试验区的外围栽植垂柳和沙棘。这种试验方案既可以获得生物治理沙化的生态效益,又可以获得牧草、中草药的经济效益。这个研究项目有4个研究目标:(1)沙打旺栽培管理技术、抗风固沙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2) 甘草栽培管理技术、固沙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3)枸杞、沙棘栽培管理技术、固沙效果与效益的研究;(4)风沙土开发利用技术及综合效益的研究。此项研究计划自1988年到1991年的 4年时间完成。1989年在1988年种植了沙打旺 260亩、甘草70亩的基础上,又补种了部分缺苗地块的甘草。1989年加强了对甘草、沙打旺的田间管理,观测记录甘草、沙打旺的生长状况,并监测土壤理化情况的有关数据。观测结果表明,甘草、沙打旺长势良好,对土壤的基本性状稍有影响。1989年初在试验地区栽种了垂柳3 000棵,栽植沙棘4 000棵。经过近一年的人工管理与培育,年末观测,成活率达到85%,在试验区内已初步形成了林网化和田园化的基本轮廓。
  为了确保试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和任务的圆满完成,加强了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市国土办与五牧场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责任落实到生产队,管理落实到人头,设专职人员按技术规程负责播种、追肥、苗期检查等栽培管理事项,并作好记录,以获得准确的原始试验资料。
  【引污种苇综合治理】 “引污种苇”是大庆国土整治工程之一,也是松嫩平原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此项研究工作首先由大庆师专地理专业的部分教师在东北师大景观生态学教授景贵和先生的指导下提出来的。问题提出之后,以大庆师专为主体,联合大庆市农牧渔业局、大庆市三环企业总公司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课题组,景贵和担任总顾问。课题组成立后,首先在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查工作,又对大庆市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考查。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末制定出科研工作计划。这对于大庆市国土资源整治与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庆市有238.05万亩泡沼和低洼地,这些土地由于低洼易涝、盐碱化严重,且又是油田污水与地表碱水的汇集地,利用价值极低,农业部门将这部分土地资源列为“暂不宜利用土地”。如何使这部分国土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引污种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实质是建立起人工苇田生态系统,内容是利用油田污水种苇、芦苇净化污水,苇田养鱼、鱼苇改良土壤,形成一个“芦苇——污水——鱼——土壤”良性循环的耗散结构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产出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获取较高水平的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一致的综合效益。此项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1989年上半年,课题组撰写出“关于大庆市苇田生态系统的初探”学术论文,并发表在《大庆社会科学》1989年第二期上,获198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课题组已向大庆市国土办申报了研究课题,争取1990年纳入省国土整治项目,并进一步努力工作,争取列入省教委科研处的科研项目。
  【土地法规宣传和全民国土观念教育】 除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外,1989年 6月,根据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 3周年,开展了法规宣传月活动,全市共出动宣传车74台次,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0余万册,出版报 600多期;发表各类稿件和宣传文章90余篇,大庆电视台播出了宣传土地法规的故事片和纪录片;农村普遍利用了有线广播,许多企事业单位利用了闭路电视。萨尔图区的领导走上街头,组织和参加宣传活动;区政府还召开了辖区各单位和机关干部 300多人参加的全民国土观念教育宣讲大会。大庆石油管理局各公司、厂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还把土地法规宣传纳入有关人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市土地管理局同大庆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土地管理专题节目,多方加强国土观念宣传教育,使全市成人受教育率达80%以上。  
  【土地执法监察】 1989年,市土地管理局成立了法规监察科,各区设立了专兼职土地监察员,各乡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或土地监察委员会,全市已有专兼职监察人员 470多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得到加强。6 月份,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和监察部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查处违反土地法律法规活动。全市共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59起,处理55起。拆除违法建筑22座,回收土地99亩。市、区两级土地管理部门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51起,立案9起,全部结案。按照土地法规的有关规定,有的乡制定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乡规民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0月份,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团在红岗区杏树岗乡检查宅基地管理,抽查10户,没有发现超占和移位现象,受到了检查团和兄弟市、县的好评。
  【城乡建设用地】 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用地2 234项,占地面积20 556.29亩(含耕地3 401.34亩)。其中国家建设用地 1 294项,占地19 859.75亩(含耕地3 399.99亩);乡(镇)、村建设用地 5项,占地296.6亩,农民建房宅基地935项,占地399.94亩。此外,各区共审批营业性临时用地907件,占地226亩。在审批建设用地中,一是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业务指导思想。对油田建设用地优先办理,特别紧急的工程,允许先办临时用地手续,然后履行正式审批手续,保证油田建设用地。二是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通过严把审批关,全年共节约耕地270亩,其中菜地120亩,仅菜田建设基金一项,为国家节约资金60万元。三是坚持用地报件规范化。全年向省呈报用地报件34件,平均得99分。四是坚持公开审批制度。实行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收费标准三公开。
  【城镇地籍调查】 大庆市是国家城镇地籍调查试点之一。从1987年12月到1988年 8月完成了东风新村街道办事处辖区5.88平方公里小区试点任务,成果获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8年9月全面铺开,1989年 6月完成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工作,申报面积764平方公里。成果已上报省土地管理局,并配合税务部门完成了国有土地分等定级工作。城镇地籍调查,全市实际完成48平方公里,比原订计划30平方公里超额 60%;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面积20平方公里,比原订计划15平方公里超额33%。对 510宗地进行了登记注册,建立地籍档案719卷,成果质量达到了国家规程要求标准。由于从试点开始就采用了先进的数值地籍(坐标地籍),全面铺开后工作量和技术难度大。为完成任务,市土地管理局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评分标准,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并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了指导检查。各区建立了调查队伍,区政府不断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调查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龙凤区计划完成调查任务13.4平方公里,实际完成20平方公里。让胡路区认真执行调查规程,坚持高标准,严把技术关,市土地管理局组织统一验收时,成果质量达到99分的好成绩。
  【耕地开发复垦和菜田保护区规划】 年初,黑龙江省政府曾给各地市县下达了耕地开发复垦指标,市土地局根据上级指示认真制定了实施计划,经各方面积极努力,全市共开发复垦土地 2万亩,超额完成了任务。石油管理局农工商系统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油田会战时留下来的老住宅遗址,被道路和油气水管线分割的零星土地,对耕地四周人为填高的土地,家属区附近能耕种的小块荒地,已退化失去放牧条件的草原等 5种类型的土地,进行了有计划的开发复垦,共复垦耕地1.7万多亩,为全市开发复垦耕地摸索了经验。
  为以“菜园子”保障“菜篮子”,《大庆市菜田保护区和新菜田建设规划》,于12月份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等省政府批准后执行。这次规划的年限是2000年,人均年吃菜 200公斤。定为菜田保护区的菜田441块,面积69 931.7亩。其中长期保护区373块,63 399.8亩,控制保护区68块,6 530.9 亩。为加强菜田建设,市土地管理局将菜田开发建设基金无息贷给市蔬菜公司150万元,建大棚100亩,温室2 000平方米。
  【配方微肥和测土施肥】 农工商联合公司通过对大庆市区内 100多栋蔬菜大棚土壤采样分析,较准确地掌握了土壤常规养分状况及微量元素状况,设计出配方微肥的总体实施方案。即根据不同大棚土壤对铁、锌、铜、锰、硼、钼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需求量的差异,因地制宜地研制出多种配方微肥。采取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的方针,施用配方微肥 1 000亩。据田间试验结果,8 月份以前大棚蔬菜阶段产量平均增产24%,黄瓜阶段增产率在25%左右,蔬菜的抗病性也得到增强。1989年,配方微肥应用的经济效益达89万元。
  测土施肥也初见成效。通过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场耕地进行大规模土壤化验分析,在准确掌握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测土施肥。针对农场土壤养分不平衡、磷素积累过量、氮素相对缺乏的趋势,设计了每个地块的施肥方案。同时,制定了农场测土施肥的基本方针:进行宏观控制,对土壤养分与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以增加产量,减少投入为主导方向,避免掠夺性生产。通过全面开展测土施肥,农场 7.4万亩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周围农场。据初步统计,小麦增产450万公斤,增产率为14.3%,增加产值 160万元。此外,通过对农场田间杂草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了化学灭草方案。
  【土地资源详查和管理】 大庆市土地资源详查是一项土地管理系统工程,分两步进行,前后经过3年多时间。首先,从1985年6月到1987年 6月,完成了全市内部土地划界,基本划清了全市99个县团级单位,118个村的土地使用界线,并完成了与周围5个市、县的详查接边工作。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 7月开始了土地资源详查,到1988年末,查清了全市各类土地资源数量、分布、所属关系和利用现状,全市总面积比原统计数字有所减少,而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详查成果为建立农村地籍档案提供了依据,并将更换原有统计数字。这次详查采用了先进的彩红外航空摄影技术,利用 1:1万彩红外像片复膜一次调绘成图方法,使成果精度一次达到要求。市土地管理局还对各类资料实行了档案综合管理。到年末已存放各类档案 1 279卷,其中土地档案 1 119卷。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按省土地管理局关于土地档案分类分属要求,对土地档案进行了重新立卷归档,做到了规范化。土地档案多次为油田勘测设计、城市规划、农业、牧业、水利等部门提供服务。
  为加强土地资源管理,1989年 1月份还举办了大庆市首次矿法学习班。组织全市砖厂厂长和主管业务人员共计70人,进行了为期 3天的矿法学习,提高了基层矿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学习班结束后,全市28个砖厂全部主动办理了采矿登记手续,由市矿管办颁发了采矿许可证。1989年,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由市矿管办、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联合签发了文件,部署了矿法检查工作,组成了市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此项工作将于1990年2月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