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1989年,大庆市按照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同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发展承包制】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认真兑现承包合同。一是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和当前治理整顿的形势,由市体制改革部门会同财政、劳动、税务等部门,对石油机械厂等市直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增加了承包指标的内容,调整了承包基数,强化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有些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如大庆石油管理局,制定了“1989年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意见”,规范了承包形式, 明确包干基数和奖金标准。 又如市建一公司,制定了“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 9个方面意见”,将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使人人肩上有指标,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认真抓了承包合同的兑现工作,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保护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合同起到法律的效用。如市商业局、让胡路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合同年终兑现检查工作组,对所属的企业,一户户的进行审计,严格按照合同兑现,对完成指标比较好、贡献比较大的企业和经营者及时奖励,对经营比较差、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经研究终止合同重新承包。
  扩大承包范围。在1988年承包的基础上,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范围,从工业、商业、交通建筑业扩大到林业、饮食服务业等单位,并引入竞争机制。如红岗林场,在经营亏损、职工无活干、工资无钱开的情况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聘了经营者,很快转变了林场亏损的局面。又如地处市中心的市政府招待所,由于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聘经营者,实行招标承包,取得好的效果。
  推行风险抵押承包。在完善发展承包制的过程中,积极引进风险机制,推行风险抵押承包:一是承包者个人上交风险抵押金。如大庆啤酒厂等单位,将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捆在一起,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集体承包上交风险抵押金。如大同酒厂,3 名中标者按档次分别交了风险押金,强化了对集体承包的约束力。三是全员风险抵押。如轻工局所属的北方机械厂、啤酒厂所属的饮料分厂,开展了全员风险抵押试点,将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利益结合起来,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到1989年底,全市在1 030户企业中,实行承包经营的有 983户,承包面已达95.4%,其中工交、建筑企业,实行承包、租赁475户,占工交企业总数的92.9%,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租赁508户,占商业企业总数的97.9%。
  【推行“工效”挂钩,强化企业管理】 积极推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进一步确定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鼓励企业为国家多做贡献。由市劳动局、财政局、税务局组成小组,对市属33户企业的挂钩基数和浮动比例进行了核定,经过测算,1989年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27户。挂钩形式分 4种类型:一是以百货大楼为代表的22户企业实行了工资总额与上缴税利挂钩;二是三环企业总公司所属的毛毯厂和机修厂两户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实现税利挂钩;三是以市建一、二公司为代表的两户企业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四是市乳品厂实行了吨粉工资含量。实行挂钩后,绝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明显提高。
  在完善发展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为了克服以包代管的现象,认真抓了企业升级、现代化管理成果评比等活动,促进企业素质提高。1989年,全市有 9户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户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不断扩大, 效益不断提高,全市企业申报现代化管理成果奖 100多项,其中有40项被评为市级优秀成果奖。向省推荐参评成果奖20项。
  【贯彻落实《企业法》,改进厂长(经理)负责制】 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是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继续,是完善和发展承包经营责任制关键所在。1989年,大庆市把贯彻《企业法》,坚持厂长负责制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认真落实,继续完善。一是深入调查,正确指导。去年5、6月份,由市体改委、市总工会,会同市经委、市委组织部等 6个部门,先后深入到 5个区和30多个工商企业,采取党、政、工分别座谈、听汇报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对全民所有制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等企业,贯彻落实《企业法》情况进行了调查。专门听了石油管理局、石化总厂落实《企业法》情况汇报,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意见:二是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大庆市全民所有制企业虽然全部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但有些工作不够落实,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学习《企业法》和李鹏总理讲话,坚持依法办事,明确厂长的职责、任务和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建立了经营管理、生产指挥、技术开发指挥系统,改善了管理委员会制度;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领导和保证监督作用。党组织在企业主要是政治领导,保证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支持和协助厂长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对部分企业政工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四是充分发挥了职工和职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组织企业职工,认真学习《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增强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自觉性,正确行使职工的权利,使厂长的决策逐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
  【进行生产要素调查,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1989年 4月在齐齐哈尔市召开的大中型企业改革会议精神,推进大庆市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由市政府组织成立了调查领导小组,拟定了普查方案,设计了12种调查表,对市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 273户工业企业进行了现状调查。采取召开专家研究、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座谈的办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反复进行讨论,初步制订了“大庆市工业企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实施方案”。与此同时,还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如市供销联社所管的龙凤供销社果品批发站与综合批发站进行了组合,这两个站在一个院经营,果品站旺季时,综合站则是淡季;综合站旺季时,果品站则是淡季。两个站合并后,既节约了人力,又有利于统一管理,发挥了供销企业的各自优势,仅 5个月时间企业就盈利14万元,扭转了果品批发站的亏损局面,企业后劲有了明显增强。
  【整顿流通秩序,改进市场体系】 整顿各类公司。按照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精神,结合大庆的实际情况,本着既要解决公司过多过滥的问题,又不把市场搞死的原则,对全市 446户各类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一是对严重违法或不具备办公条件的公司予以撤销;二是对 125户公司调整了经营范围,严禁这些公司经营重要生产资料;三是清理了政企不分的公司和党政机关干部参预办公司的问题。到1989年底,全市共撤并公司 305户,占公司总数的68.38%。
  继续培育消费品市场。1989年,大庆市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集市贸易商品丰富,繁荣兴旺。一是组织了一支由 320户个体贩运户组成的贩运队伍,针对市场供求情况,指导他们到产地大力贩运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二是鼓励国营、集体企业单位到集贸市场摆摊设点;三是改善集贸市场的条件,新建、扩建集贸市场 5处,总面积2.2万平方米,投资560万元。现全市已有集贸市场37处,1989年上市商品成交额1.86亿元,比1988年上升7.7%。
  建立生产资料市场的各种规则, 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管理。 按照治理整顿的精神,拟定了“大庆市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办法”和“大庆市钢材市场管理办法”等规则。
  改善劳务市场。按照对劳务市场管理的办法,对来自 7个省60多个市县成建制进入大庆市务工的 9.6万人,进行了调查登记,签发“劳务许可证”,纳入劳务市场管理,审查签发“劳务许可证”3.6万人(不含江苏包工队)。
  【劳动、人事、金融及住房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一是改革固定工资制度,实行动态优化劳动组合,使企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处于相对优化配置状态,采取了全面督促、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综合配套等措施,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成熟一个搞一个,避免了“一刀切”和大哄大嗡的做法。1989年,全市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人数已达9.6万人,占固定工总数的40.9%,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安置率已达 91.2%;二是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明确企业与职工的分配关系。按照国家对企业挂钩的比例,打破单一的工资分配形式和计时加奖分配模式,实行三联计酬浮动工资制、分成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等多种工资分配形式,把职工的责、权、利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较好的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三是改革劳动保险制度,恢复了全民所有制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办法,理顺了对集体所有制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的管理。同时,还抓了医疗待遇改革,在石油管理局和邮电局等 7个单位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市政府机关补充人员试行考核的办法,从基层择优公正的选调干部,为全面推行公务员考核录用制度创造条件;二是在待业人员中选拔录用干部,改变了过去单一提拔干部的模式;三是在工人中吸收干部,将已具备干部条件,有一定干部工作能力的人员,经考核吸收为干部,充实了干部队伍;四是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试行毕业分配“双项选择”,改革了毕业生分配办法。
  金融体制改革。对已出台的各项金融体制改革措施进行完善。一是改善同业拆借,调剂资金余缺,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差。全年共拆入资金40 908万元,拆出资金51 807万元;二是继续开办证券转让业务,如国库券转让,年转让总额17万元,打击了黑市交易,维护了国库券的信誉;三是改进银行结算办法,加速资金周转,建立以汇票、本票、支票为主体的结算制度;四是继续推行同城票据交换办法,已有34个单位全年交换票据79万张,交换金额达115亿元。
  住房制度改革。按照省政府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精神,在《大庆市住房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报省待批期间,积极推行新建住宅出售办法单项改革。一年来,出售新建住宅 52.65万平方米,收回资金 6 729.5万元,使建房、住房逐步转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制定颁发了房产交易管理办法,加强了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管理。
  【继续开放搞活,推进横向经济联合】 1989年,大庆市(不含中、省直单位)的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引进经济技术项目84个,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9 692万元,新增利税1 407万元,实际完成产值3 618万元,利税464万元。主要特点是:
  一、联合领域不断拓宽。1989年,大庆市把借助外力发展地方工业作为重点,解放思想,广交朋友,不断开拓横向联合的新领域。全市先后派出学习考察团体30多个、200 多人次;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来访团体近百批,累计达 500多人次。与美国、苏联、香港、广东、海南、福建、新疆、江西、山东、上海、天津等 14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
  二、技术协作日趋活跃。1989年,大庆市同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天津轻工业研究所、哈尔滨应用化学研究所等3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其中同11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全年签订的经济技术协作项目中,技术协作项目34项,占项目总数的40%。每年将新增产值3 925万元,新增利税 570万元。
  三、物资协作比较活跃。据统计,1989年协进协出生产生活主要紧缺物资20余种,总金额2 550万元,其中协进煤炭5 600吨,木材2 000立方米,钢材1 600吨,锌锭80吨,化肥 500吨,各种化工原料1 000吨。
  四、中外联合呈发展势头。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庆市地方工业横向联合的触角已经开始向国外延伸,三环企业总公司、大庆石油机械厂、市建一公司等单位同日本、苏联、丹麦等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与协作。仅大庆石油机械厂就同苏联达成了代建机械化砖厂、种植蔬菜、建筑住宅等协作项目 6个。一些单位还在探讨同港、台的协作,前景广阔。
  【稳定政策,坚持农村改革】 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土地承包合同条款不具体,对承包种植土地人员缺少约束力等问题,修改了土地承包合同,增加了施肥量和使用新技术、新品种、上交粮食时间、上交产品质量等具体条款。采取了交纳养地基金费,延长承包期的办法,鼓励农民对农业的多投入。
  调整农业结构。一是以粮食生产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的比例,改变农民吃什么种什么的自然经济观念,增强商品生产观念,提倡在完成粮食种植计划的基础上,科学种植、集约经营;二是以发展养殖业为重点,调整农林牧副渔的比例,促进全市区的养殖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三是以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调整农工商的比例,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
  试行适度规模经营,提倡发展合作经济。一是积极鼓励种田能手多包土地种植,使土地向种田能手、粮食大户集中,逐步形成规模经营土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提倡发展合作经济,为新的农村集体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红岗区民吉村,按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原则,将原来的生产大队改为“民吉实业有限公司”,实行经理分工负责制,各承包单位全部实行单独经济核算,形成了管理、经营、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给民吉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农民住进了楼房,家里有了彩色电视机,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
  【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的学习讨论】 1989年,根据省委《关于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的学习讨论的通知》精神,市委决定在全市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的学习讨论。3 月31日,市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学习讨论的安排》。
  从 4月初开始,全市各二级单位根据省、市委的决定和安排,联系本单位实际,普遍开展了全面总结改革经验的学习讨论。充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形式,采取自学、辅导、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三大理论和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总结本单位改革1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对看准了的问题坚决整改,使总结改革经验的学习讨论真正落实到推动实际工作上。
  在基层领导干部普遍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市委宣传部于 5月中旬分别在萨尔图、龙凤、红岗、让胡路召开了全面总结改革经验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 300多名处级干部,25人在会上发了言。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闵裕道参加报告会并讲了话。